一种康复运动防摔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082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康复运动防摔支撑架,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支撑架上升降连接有升降架,升降架的后端还设有限位板;所述升降架上连接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与升降架连接的滑动板,滑动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平行板和第二平行板,第一平行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还与第二平行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板上固定连接有夹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康复行走装置存在防护措施不便使用以及适用范围小的问题。防护措施不便使用以及适用范围小的问题。防护措施不便使用以及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运动防摔支撑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
,尤其是涉及一种康复运动防摔支撑架。

技术介绍

[0002]偏瘫后或者长期卧床的患者在康复阶段要经常做康复训练疗法,为了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应当使用行走训练器进行康复训练;近来研究建议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周内即应开始减重训练,此外,还应排出体位性低血压、心力衰竭、下肢深静脉血栓、骶尾部等处压疮、认知功能障碍、下肢关节挛缩影响站立等不利因素;另有人认为脑卒中患者应能够站立并且至少能站立行走一步才可开始训练,例如训练重心转移能力,平行能力,徒手步行能力,最后进行复杂步行和上下楼练习;在各种康复行走训练中,由于患者的行走能力还不完全具备,所以在训练时一定要有防护措施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但是目前的康复行走防护措施不便使用,不能给患者带来很好的训练效果,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康复行走装置存在防护措施不便使用以及适用范围小的问题,因此,急需一种康复运动防摔支撑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康复运动防摔支撑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康复行走装置存在防护措施不便使用以及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康复运动防摔支撑架,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支撑架上升降连接有升降架,升降架的后端还设有限位板;所述升降架上连接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与升降架连接的滑动板,滑动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平行板和第二平行板,第一平行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还与第二平行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板上固定连接有夹板。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升降架上固定连接有滑动套筒,滑动套筒与固定柱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还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升降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与螺纹套筒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旋钮。
[0007]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架上还设有滑动孔,滑动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与滑动板固定连接,升降架上还设有与滑动块相配合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与升降架转动连接的第二螺纹杆,滑动块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旋钮。
[0008]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套筒的数量为多个,一个位于升降架后端的所述滑动套筒上转动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还与滑动套筒升降连接;另一个位于升降架后端的所述滑动套筒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与限位板配合设置。
[0009]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10]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升降架与支撑架升降连接,
保证本技术在使用时能够根据患者的身高情况调节升降架的位置,实现本装置适用于更多的患者,降低使用本装置的成本;通过第一螺纹杆和螺纹筒的设置,保证本技术在使用时能够控制升降架的稳定滑动,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通过夹持组件的设置,保证本技术在使用时能够对患者的腰腹部进行夹持,防止患者在行走过程中摔倒起到保护患者的目的;通过第一平行板和第二平行板的设置,保证本技术在使用时活动板能够随患者行走过程的晃动而运动,提高患者的舒适性;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保证本技术在使用时能够根据患者的提醒调节加持组件的位置,方便对患者行走过程中的安全提供保障;通过限位板和限位块的设置,对患者提供进一步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轴测图;
[0012]图2为本技术限位板的轴测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升降架的轴测图;
[0014]图4为本技术调节机构的放大图;
[0015]图5为本技术固定组件的轴测图;
[0016]图中:1、万向轮;2、固定柱;3、螺纹筒;4、第一螺纹杆;5、滑动套筒;6、支撑架; 7、固定组件;8、限位板;9、第一调节旋钮;10、升降架;11、滑动孔;12、定位块;13、滑动板;14、调节组件;15、滑动块;16、第二螺纹杆;17、第二调节旋钮;18、夹板;19、活动板;20、第一平行板;21、第二平行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和图5所示,一种康复运动防摔支撑架,包括支撑架6,支撑架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所述支撑架6上升降连接有升降架10,升降架10的后端还设有限位板8;所述升降架10上连接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包括与升降架10连接的滑动板13,滑动板1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平行板20和第二平行板21,第一平行板2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活动板19,活动板19还与第二平行板2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板19上固定连接有夹板18。
[0019]本技术在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根据患者的身高调节升降架10的高度,方便患者使用;然后控制限位板8方便患者使用本装置,接着控制固定组件7对患者的腰腹部进行夹持:控制滑动板13在升降架10上滑动,滑动板13带动第一平行板20和第二平行板21移动第一平行板20和第二平行板21带动活动板19移动,活动板19带动夹板18对患者的腰腹部进行固定;最后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时腰腹部位置上下起伏,活动板19在第一平行板20和第二平行板21的作用也能够上下起伏,提高了患者康复运动过程中的舒适性;通过升降架10与支撑架6升降连接,保证本技术在使用时能够根据患者的身高情况调节升降架10的位置,实现本装置适用于更多的患者,降低使用本装置的成本;通过固定组件7的设置,保证本技术在使用时能够对患者的腰腹部进行夹持,防止患者在行走过程中摔倒起到保护患者的目的;通过第一平行板20和第二平行板21的设置,保证本技术在使用时活动板
19能够随患者行走过程的晃动而运动,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0020]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架6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升降架10上固定连接有滑动套筒5,滑动套筒5与固定柱2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6上还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升降架10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第一螺纹杆4与螺纹套筒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4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旋钮9。
[0021]本技术在使用时,医护人用使用第一调节旋钮9带动第一调节螺纹杆转动,第一条螺纹杆通过与螺纹筒3配合带动升降架10上下滑动,滑动套筒5和固定柱2相互配合实现升降架10的稳定升降;通过第一螺纹杆4和螺纹筒3的设置,保证本技术在使用时能够控制升降架10的稳定滑动,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
[0022]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升降架10上还设有滑动孔11,滑动孔11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 15,滑动块15与滑动板13固定连接,升降架10上还设有与滑动块15相配合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与升降架10转动连接的第二螺纹杆16,滑动块15与第二螺纹杆16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运动防摔支撑架,包括支撑架(6),支撑架(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上升降连接有升降架(10),升降架(10)的后端还设有限位板(8);所述升降架(10)上连接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包括与升降架(10)连接的滑动板(13),滑动板(1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平行板(20)和第二平行板(21),第一平行板(2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活动板(19),活动板(19)还与第二平行板(2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板(19)上固定连接有夹板(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运动防摔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升降架(10)上固定连接有滑动套筒(5),滑动套筒(5)与固定柱(2)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6)上还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升降架(10)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丹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