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模组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054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5:11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新风模组和空调器,所述新风模组,包括:进风壳体,所述进风壳体内形成有第一进风通道;出风蜗壳,与所述进风壳体连接,所述出风蜗壳内形成有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连通;第一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蜗壳内,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流通至所述出风通道;第二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进风壳体上,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与所述进风壳体形成第二进风通道;其中,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连通,用于对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进行气压补偿。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进行气压补偿。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进行气压补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模组及空调器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家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模组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空调器已经成为了人们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电设备;但空调器使用时需要密闭室内环境,由于长时间不通风,会导致室内的空气质量较差;为了在空调器的使用过程中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多的空调器具备了新风净化功能。
[0003]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内通常采用离心进风形式的新风模组,但新风模组的进风管的管径较小,为了满足新风模组所需的风量,进风管内气流的流动速度较高,高速气流在新风模组的进风壳体的气流分布不均匀,导致新风模组内的气流流动混乱,新风模组功率下降,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新风模组及空调器。
[0005]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风模组,包括:
[0006]进风壳体,所述进风壳体内形成有第一进风通道;
[0007]出风蜗壳,与所述进风壳体连接,所述出风蜗壳内形成有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连通;
[0008]第一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蜗壳内,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流通至所述出风通道;
[0009]第二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进风壳体上,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与所述进风壳体形成第二进风通道;
[0010]其中,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连通,用于对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进行气压补偿。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包括:
[0012]第二风机;
[0013]进风管道,与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侧连接;
[0014]出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侧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连通;
[0015]所述进风管道、所述第二风机、所述出风管道和所述进风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进风通道。
[0016]可选地,所述进风壳体,包括:
[0017]第一子壳体,与所述出风蜗壳连接;
[0018]第二子壳体,与所述第一子壳体对接形成所述第一进风通道;
[0019]导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壳体,且位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的连
通处;
[0020]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导流圈和所述第二子壳体之间。
[0021]可选地,所述出风蜗壳形成有第二出风口;
[0022]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进风壳体连接,且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二端靠近于所述出风蜗壳的所述第二出风口。
[0023]可选地,所述出风管道,包括:
[0024]弯折部;
[0025]第一子管道,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弯折部的第一端连接;
[0026]第二子管道,一端与所述弯折部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壳体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子管道的长度小于所述进风壳体与所述出风蜗壳的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的高度差。
[0027]可选地,所述第二子壳体的外壁部分朝向所述第一子壳体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陷部;其中,所述凹陷部靠近于所述出风蜗壳的所述第二出风口。
[0028]可选地,所述新风模组,包括:
[0029]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之间;
[0030]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过滤组件和所述第二子壳体之间;
[0031]所述过滤组件,用于对经由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流通至所述出风通道的气流进行过滤。
[0032]可选地,所述导流圈,包括:
[0033]第一导流段,靠近于所述第二出风口;
[0034]第二导流段,所述第二导流段与所述第一导流段连接形成所述导流圈;
[0035]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段的轴心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导流段的轴心半径。
[0036]可选地,所述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机。
[0037]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0038]空调室内机;
[0039]以及与所述空调室内机配合使用的空调室外机;
[0040]其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0041]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方面所示的新风模组。
[0042]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43]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新风模组的进风壳体上设置第二风机组件,并使得第二风机组件与进风壳体形成的第二进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壳体内的第一进风通道连通;在新风模组的工作过程中,利用第二风机组件驱动外部环境的气流经由第二进风通道流通至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内,以对第一进风通道进行风量补充,从而减少第一进风通道不同区域之间的风量差,降低进风壳体内多个不同区域之间的气压差,实现对第一进风通道内的负压区域的气压补偿,减少出风蜗壳内的气流回流至进风壳体内的情况;减少出风蜗壳和进风壳体之间气流流动混乱的情况,提升新风模组的功率;减轻噪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4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4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46]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新风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47]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新风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48]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新风模组的气流分布示意图一。
[0050]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新风模组的气流分布示意图二。
[0051]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出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52]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进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53]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54]以上各图中:10,新风模组;11,进风壳体;12出风蜗壳;13,第一风机组件;14,第二风机组件;15,过滤组件;11a,负压区域;12a,第二出风口;111,第一子壳体;112,第二子壳体;113,导流圈;141,进风管道;142,出风管道;112a,凹陷部;113a,第一导流段;113b,第二导流段;142a,弯折部;142b,第一子管道;142c,第二子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55]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5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模组,如图1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组,包括:进风壳体,所述进风壳体内形成有第一进风通道;出风蜗壳,与所述进风壳体连接,所述出风蜗壳内形成有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连通;第一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蜗壳内,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流通至所述出风通道;第二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进风壳体上,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与所述进风壳体形成第二进风通道;其中,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连通,用于对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进行气压补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包括:第二风机;进风管道,与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侧连接;出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侧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连通;所述进风管道、所述第二风机、所述出风管道和所述进风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进风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壳体,包括:第一子壳体,与所述出风蜗壳连接;第二子壳体,与所述第一子壳体对接形成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导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壳体,且位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的连通处;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导流圈和所述第二子壳体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蜗壳形成有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进风壳体连接,且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二端靠近于所述出风蜗壳的所述第二出风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联瑜吴俊鸿余杰彬李树云彭光前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