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接电结构及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044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体雾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工位接电结构及雾化装置,包括外壳,安装支架,及电控组件,外壳内设有安置腔;安装支架安装在安置腔内,安装支架包括电控仓、及接电仓,接电仓内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第一插槽内设有第一接电元件,第二插槽设有第二接电元件,第一接电元件和第二接电元件均延伸至接电仓;电控组件安装在电控仓内,电控组件包括控制板、及连接于控制板的电源,控制板与电源电连接,控制板与第一接电元件和第二接电元件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雾化装置只有单个雾化器使用的问题,可采用双工位接电导电,配合电控进行控制实现雾化,可同时连接两个雾化器,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位接电结构及雾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液体雾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工位接电结构及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雾化设备包括雾化装置和为雾化装置供电的供电器,雾化装置内部构建有储液腔、气流通道及电子雾化组件。供电器开设有容纳槽,雾化装置安装于容纳槽内,并与供电器建立电性连接。当供电器为雾化装置内部的电子雾化组件供电时,雾化组件将储液腔内部存储的溶液雾化成气雾排出。
[0003]现有的市场上的电子雾化器的主机和雾化器一般包括一体式和分体式,分体式是可更换雾化器使用,而一体式一般多为可反复注油使用和一次性使用的;在分体式的雾化装置上,雾化器可更换。现有的雾化装置大多只带单个雾化器,也有带两个以上的,但两个雾化器以上的结构在接电方面稳定性较差,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决了现有雾化装置只有单个雾化器使用的问题,可采用双工位接电导电,配合电控进行控制实现雾化,可同时连接两个雾化器,使用方便的双工位接电结构及雾化装置。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工位接电结构,包括外壳,安装支架,及电控组件,所述外壳内设有安置腔;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安置腔内,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电控仓、及接电仓,所述接电仓内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内设有第一接电元件,所述第二插槽设有第二接电元件,所述第一接电元件和第二接电元件均延伸至接电仓;所述电控组件安装在电控仓内,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控制板、及连接于控制板的电源,所述控制板与电源电连接,控制板与第一接电元件和第二接电元件电性连接。
[000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外壳包括外框架、及底盖,所述安置腔设于外框架,所述底盖与安装支架连接。
[000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外框架一侧设有孔位,所述控制板对应孔位设有按键,所述孔位设有键帽,所述键帽接触于按键。
[000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安装支架底部设有连接台,所述底盖通过螺钉与连接台连接。
[000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电控仓设有安装位及电池仓,所述控制板安装在安装位,所述电源安装在电池仓。
[00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控制板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安装位,所述安装位设有通槽,所述通槽连通至电池仓、及第一接电元件和第二接电元件。
[00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安装支架开设有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槽套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
有第一密封外唇,所述第二密封圈设有第二密封外唇。
[00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接电元件包括正负极的电极,所述第一接电元件为弹性顶针。
[001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接电元件包括正负极的电极,所述第二接电元件为弹性顶针.
[0014]一种雾化装置,包括所述的双工位接电结构,所述雾化装置包括第一雾化器和第二雾化器,所述第一雾化器插入至第一插槽、并与第一接电元件接触,所述第二雾化器插入至第二插槽、并与第二接电元件接触。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相比现有的雾化装置,本技术采用双工位结构,在外壳内设置了安装支架,安装支架配合两个插槽和两个接电元件用于接触雾化器进行导电,解决了现有雾化装置只有单个雾化器使用的问题,可采用双工位接电导电,配合电控进行控制实现雾化,可同时连接两个雾化器,使用方便。具体是,设置了包括外壳,安装支架,及电控组件,所述外壳内设有安置腔;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安置腔内,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电控仓、及接电仓,所述接电仓内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内设有第一接电元件,所述第二插槽设有第二接电元件,所述第一接电元件和第二接电元件均延伸至接电仓;所述电控组件安装在电控仓内,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控制板、及连接于控制板的电源,所述控制板与电源电连接,控制板与第一接电元件和第二接电元件电性连接。通过插槽用于雾化器插入,插入后雾化器将与接电元件接触,可通过控制板控制导电进行加热雾化,可同时两个雾化器或单个雾化器加热雾化,雾化效率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双工位接电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双工位接电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双工位接电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A

A的剖视图;
[0021]图5为图3中B

B的剖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外壳1、外框架11、安置腔111、孔位112、键帽113、底盖12、安装支架2、电控仓21、安装位211、通槽211a、电池仓212、接电仓22、第一插槽23、第二插槽24、第一接电元件25、第二接电元件26、连接台27、第一密封槽28、第一密封圈281、第一密封外唇282、第二密封槽29、第二密封圈291、第二密封外唇292、电控组件3、控制板31、按键311、电源32、第一雾化器4、第二雾化器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26]如图1~图5所示,一种双工位接电结构,设置了外壳1,安装支架2,及电控组件3,所述外壳1内设有安置腔111;所述安装支架2安装在安置腔111内,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电控仓21、及接电仓22,所述接电仓22内设有第一插槽23和第二插槽24,所述第一插槽23内设有第一接电元件25,所述第二插槽24设有第二接电元件26,所述第一接电元件25和第二接电元件26均延伸至接电仓22;所述电控组件3安装在电控仓21内,所述电控组件3包括控制板31、及连接于控制板31的电源32,所述控制板31与电源32电连接,控制板31与第一接电元件25和第二接电元件26电性连接。
[0027]外壳1包括外框架11、及底盖12,所述安置腔111设于外框架11,所述底盖12与安装支架2连接,通过外框架11与底盖12配合组成的外壳1结构,整体结构稳定可靠,组装方便,也保证了安装支架2在安置腔111内的稳定性。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位接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安置腔;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安置腔内,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电控仓、及接电仓,所述接电仓内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内设有第一接电元件,所述第二插槽设有第二接电元件,所述第一接电元件和第二接电元件均延伸至接电仓;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安装在电控仓内,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控制板、及连接于控制板的电源,所述控制板与电源电连接,控制板与第一接电元件和第二接电元件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接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外框架、及底盖,所述安置腔设于外框架,所述底盖与安装支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位接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一侧设有孔位,所述控制板对应孔位设有按键,所述孔位设有键帽,所述键帽接触于按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工位接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底部设有连接台,所述底盖通过螺钉与连接台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接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仓设有安装位及电池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旺李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克莱鹏雾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