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009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用以提高起重机的起吊性能。起重机包括车架组件、履带以及支腿组件。履带安装于车架组件。支腿组件安装于车架组件;其中,支腿组件被构造为在起重机作业时,为起重机提供支撑。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起重机,履带用于实现起重机的行走、转场运输。支腿组件用于在起重机作业时提供支撑,支腿组件的尺寸可以设置的足够大。支腿组件的尺寸越大,承载能力越强,越能够实现超大吨位的起重机的起吊需求。能够实现超大吨位的起重机的起吊需求。能够实现超大吨位的起重机的起吊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机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

技术介绍

[0002]可移动式起重机包括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两大类。
[0003]汽车起重机可以公路行驶,具有转场迅速的特点,但是需要满足国家要求的上路标准,所以汽车起重机在车高、车宽、车长、重量上受到限制较多,汽车起重机起重能力在现有标准内很难近一步提升。
[0004]履带式起重机包括履带底盘、回转支承、转台、起重臂等部件组成,不含作业支腿。履带既承担行走功能,又承担作业时支撑作用。由于履带的作用,可在松软、泥泞的地面上作业,且可以在崎岖不平的场地行驶。履带起重机不允许公路行驶,需拆卸后板车托运,转场效率低。到达作业现场需对车辆进行组装方能作业,且履带接触地面面积和履带跨距有限,稳定性较差,限制了起重机起重能力的提升。
[0005]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履带起重机在作业过程中,采用履带支撑,但是履带接触地面的面积有限,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出一种起重机,用以提高起重机的起吊性能。
[000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
[0008]车架组件;
[0009]履带,安装于所述车架组件;
[0010]支腿组件,安装于所述车架组件;其中,所述支腿组件被构造为在所述起重机作业时,为所述起重机提供支撑。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腿组件包括多个支腿,各个所述支腿分散布置于所述车架组件的宽度方向的边缘。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支腿被构造为沿着所述车架组件的宽度方向、高度方向均可伸缩。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支腿均包括以下工况:
[0014]第一工况:所述支腿处于全伸作业状态,所述支腿在所述起重机作业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
[0015]第二工况:所述支腿处于半伸作业状态,所述支腿在所述起重机作业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支腿均被构造为能够沿着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回缩至离开地面,以使得所述履带与所述地面接触,以实现所述起重机行走。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支腿均被构造为能够沿着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伸出至接触地面,以使得所述履带离开地面或者所述履带接触地面但不承载,以实现对所述
起重机的支撑。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支腿包括:
[0019]第一活动腿,安装于所述车架组件;
[0020]第二活动腿,一端嵌套于所述第一活动腿,且被构造为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活动腿滑移;以及
[0021]支撑油缸,安装于所述第二活动腿的另一端。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支腿还包括:
[0023]摆动油缸,一端与所述车架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活动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车架组件;所述摆动油缸被构造为驱动所述支腿相对于所述车架组件转动。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支腿还包括支脚组件,所述支脚组件包括:
[0025]支脚,与所述支撑油缸远离所述第二活动腿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以及
[0026]垫板,所述支脚安装于所述垫板,所述垫板的支撑面积大于所述支撑油缸远离所述第二活动腿的一端的端部面积。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脚组件还包括:
[0028]两个支脚盘,所述支脚的每一端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支脚盘可拆卸连接,所述支脚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活动腿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垫板与各个所述支脚盘固定连接。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脚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内凹部,所述支撑油缸远离所述第二活动腿的一端被构造为第一插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第一内凹部配合。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脚的每一端都设置有第二插入部,所述支脚盘设置有第二内凹部,所述第二插入部与所述第二内凹部配合;其中,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第二插入部也配合。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脚组件还包括:
[0032]限位板,固定于所述支脚的内凹部边缘;
[0033]挡板,可拆卸地插装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支脚顶面的缝隙中;以及
[0034]锁定件,当所述挡板处于缝隙中,所述锁定件将所述挡板和所述支脚固定。
[00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组件包括:
[0036]第一车架,所述支腿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车架;以及
[0037]第二车架,位于所述第一车架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车架连接;所述履带安装于所述第二车架。
[00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腿组件采用以下其中之一的类型:“X”型支腿、“H”型支腿、“K”型支腿。
[0039]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起重机,包括车架组件、履带和支腿组件。履带和支腿组件都安装于车架组件,履带用于实现起重机的行走、转场运输。采用履带作为行走机构,可以在松软、泥泞的地面上作业,且可以在崎岖不平的场地行驶。支腿组件是在起重机作业时起到支撑整个起重机以及所吊吊载物的作用。在起重机运输时,支腿组件随着一并被运输。支腿组件和履带是互相独立的,支腿组件的尺寸可以设置的足够大。支腿组件的尺寸越大,承载能力越强,越能够实现超大吨位的起重机的起吊需求。
附图说明
[004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4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结构示意图。
[004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在作业过程中采用支腿组件支撑的示意图。
[004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在作业过程中采用支腿组件和履带共同支撑的示意图。
[004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的支腿组件摆动方向示意图。
[004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的支腿组件处于全伸作业状态立体示意图。
[0046]图6为图7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的支腿组件处于半伸作业状态立体示意图。
[0048]图8为图7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的支腿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的其中一个支腿与车架组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0051]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的其中一个支腿与车架组件连接关系局部示意图。
[0052]图12为图11的C局部放大示意图。
[0053]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的支脚组件结构示意图。
[0054]图14为图13的D局部放大示意图。
[0055]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的支脚组件的挡板处于锁定状态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组件(1);履带(2),安装于所述车架组件(1);支腿组件(3),安装于所述车架组件(1);其中,所述支腿组件(3)被构造为在所述起重机作业时,为所述起重机提供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组件(3)包括多个支腿,各个所述支腿分散布置于所述车架组件(1)的宽度方向的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腿被构造为沿着所述车架组件(1)的宽度方向、高度方向均可伸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腿均包括以下工况:第一工况:所述支腿处于全伸作业状态,所述支腿在所述起重机作业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第二工况:所述支腿处于半伸作业状态,所述支腿在所述起重机作业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腿均被构造为能够沿着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回缩至离开地面,以使得所述履带(2)与所述地面接触,以实现所述起重机行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腿均被构造为能够沿着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伸出至接触地面,以使得所述履带(2)离开地面或者所述履带(2)接触地面但不承载,以实现所述支腿对所述起重机的支撑。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腿包括:第一活动腿(31),安装于所述车架组件(1);第二活动腿(32),一端嵌套于所述第一活动腿(31),且被构造为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活动腿(31)滑移;以及支撑油缸(33),安装于所述第二活动腿(32)的另一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腿还包括:摆动油缸(34),一端与所述车架组件(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腿(31)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活动腿(31)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车架组件(1);所述摆动油缸(34)被构造为驱动所述支腿相对于所述车架组件(1)转动。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腿还包括支脚组件(35),所述支脚组件(35)包括:支脚(351),与所述支撑油缸(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增海李长青陈向东赵瑞学张伟龙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