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音响结构及CT设备。该CT音响结构包括外壳,固定于CT设备的设定位置,以配合CT设备形成凹陷部,凹陷部的底部具有多个出声孔;发声部,容纳于凹陷部内,且发声部的发声端与出声孔相对应;盖板,扣盖在凹陷部的顶部,以抵顶发声部的尾端,从而限制发声部与外壳的相对位置;在使用状态下,发声部位于CT扫描床的上方,并靠近患者的耳朵。通过将CT音响结构与CT设备相结合,使得CT音响结构更贴近患者的耳朵,以提高音效,便于医患进行沟通;而且能够通过CT设备对CT音响结构的音量、音效进行控制,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听力差异进行适应性调整,提高了整体的使用效果。提高了整体的使用效果。提高了整体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T音响结构及CT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CT音响结构,同时还涉及采用该CT音响结构的CT设备,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CT(Computed Tomography)是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简称。它利用精确准直的X射线等,与灵敏度极高的CT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进行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目前,CT设备已经成为医学诊断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0003]CT扫描在专用的CT扫描室中进行,CT扫描室的四周墙壁一般用一层射线衰减系数很大的物质(比如用铅物质,俗称铅房)屏蔽X射线的向外辐射。并且,CT扫描室内通常只放置一个没有箱体的扬声器,用于医患沟通。然而,这种放置扬声器的方式在进行医患沟通时,略带杂音,听感不好,影响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正常交流。
[0004]在专利号为ZL 201020538865.0的中国技术中,公开了一种CT扫描室安全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防止对扫描室内除被扫描者以外的其他人员的辐射伤害装置。该安全装置包括门、CT机暴光开关和蜂鸣器,门上设有电路开关,电路开关通过导线串联后再分别与CT机暴光开关和蜂鸣器并联,可以在保证检查室内除被扫描者以外没有其他人员和检查室的门全部关闭时医生才能启动暴光开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CT音响结构。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该CT音响结构的CT设备。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CT音响结构,包括:
[0009]外壳,固定于CT设备的设定位置,以配合所述CT设备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底部具有多个出声孔;
[0010]发声部,容纳于所述凹陷部内,且所述发声部的发声端与所述出声孔相对应;
[0011]盖板,扣盖在所述凹陷部的顶部,以抵顶所述发声部的尾端,从而限制所述发声部与所述外壳的相对位置;
[0012]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发声部位于CT扫描床的上方,并靠近患者的耳朵。
[0013]其中较优地,所述CT音响结构还包括防干扰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以用于吸收回声。
[0014]其中较优地,所述CT音响结构还包括密封部,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CT设备之间,以用于封堵所述外壳与所述CT设备之间的缝隙。
[0015]其中较优地,所述外壳的外壁上或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缺口部,以供连接导线穿过所述缺口部并与所述发声部连接。
[0016]其中较优地,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柱,所述发声部的外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槽相卡合,以限制所述发声部与所述外壳的相对转动。
[0017]其中较优地,所述外壳内设有环形挡板,以将所述外壳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0018]所述环形挡板上设有限位台阶,所述发声部设置于所述限位台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0019]其中较优地,所述限位柱上开设有螺栓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通孔,连接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螺栓孔连接,以将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外壳上。
[0020]其中较优地,所述盖板上靠近所述发声部的一侧,朝向所述发声部延伸出防护腔,所述防护腔包裹所述发声部的尾端。
[0021]其中较优地,所述外壳粘贴于所述CT设备上。
[002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CT设备,包括:
[0023]CT机架,用于安装CT球管;
[0024]CT外罩,罩设于所述CT机架的外侧;
[0025]上述CT音响结构,设置于所述CT外罩上,以用于传递声音。
[0026]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T音响结构及CT设备,通过将CT音响结构与CT设备相结合,使得CT音响结构更贴近患者的耳朵,以提高音效,便于医患进行沟通。而且,通过设置防干扰部,能够减少回声,在提高沟通效率的基础上,有利于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此外,该CT音响结构可与CT设备的控制系统连接,以对CT音响结构的音量、音效进行控制,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听力差异进行适应性调整,提高了整体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T音响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T音响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外壳与CT设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CT音响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在另一个角度下,CT音响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具体的说明。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T音响结构,其至少包括:外壳1、发声部2和盖板3。
[0036]其中,如图3所示,外壳1固定于CT设备20(图中仅示出CT设备20的一部分)的设定位置,以配合CT设备20形成凹陷部101,凹陷部101的底部具有多个出声孔102。如图2所示,发声部2容纳于凹陷部101内,并且发声部2的发声端21与出声孔102相对应。盖板3扣盖在凹陷部101的顶部,以抵顶发声部2的尾端22,从而限制发声部2与外壳1的相对位置。
[0037]具体的,如图4所示,上述CT音响结构在使用状态下,发声部2位于CT扫描床30的上
方,并靠近患者的耳朵。优选地,在CT设备20上设置左右两个CT音响结构,以使得左右两个发声部2分别对应患者的左右耳。由此,在患者进行CT扫描时,可便于医生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
[0038]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防干扰部(图中未示出),该防干扰部设置于外壳1内,以用于吸收回声。由此,可提高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效果,避免因回音而对医患沟通造成干扰。
[0039]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部(图中未示出),该密封部设置于外壳1与CT设备20之间,以用于封堵外壳1与CT设备20之间的缝隙。由此,能够提高CT音响结构的密封性。
[0040]在上述实施例中,外壳1的外壁上或盖板3上开设有缺口部11,以供连接导线穿过缺口部11并与发声部2连接。本实施例中,以缺口部11开设在外壳1的外壁上为例,当需要通电时,可将连接导线与发声部2连接,然后将连接导线的端部从缺口部11穿出,从而与CT设备20内的供电设备连接即可。
[0041]在上述实施例中,外壳1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柱12,发声部2的外壁上开设有限位槽23,限位柱12与限位槽23相卡合,以限制发声部2与外壳1的相对转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内壁上设有四个限位柱12,相应的,发声部2的外壁上开设有四个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音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固定于CT设备的设定位置,以配合所述CT设备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底部具有多个出声孔;发声部,容纳于所述凹陷部内,且所述发声部的发声端与所述出声孔相对应;盖板,扣盖在所述凹陷部的顶部,以抵顶所述发声部的尾端,从而限制所述发声部与所述外壳的相对位置;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发声部位于CT扫描床的上方,并靠近患者的耳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音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干扰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以用于吸收回声。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T音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部,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CT设备之间,以用于封堵所述外壳与所述CT设备之间的缝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音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壁或所述盖板开设有缺口部,以供连接导线穿过所述缺口部并与所述发声部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音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柱,所述发声部的外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亮,孙伟,彭勇,
申请(专利权)人:纳米维景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