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外围临边构造柱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943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超高层建筑技术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外围临边构造柱支护结构,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还包括:预制于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的钢筋;砌于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并与所述钢筋连接的砌块;设置于所述砌块一侧的海绵条;位于所述钢筋外部的加固组件,且所述加固组件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喇叭口;用于支撑所述加固组件的斜支撑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海绵条,可以防止大面积漏浆,通过设置加固组件和斜支撑组件,当将加固组件和斜支撑组件安装完成后,通过喇叭口浇筑混凝土,可以使其结构更加坚固。可以使其结构更加坚固。可以使其结构更加坚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外围临边构造柱支护结构


[0001]本申请各实施例属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外围临边构造柱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超高层建筑指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

2005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根据世界超高层建筑学会的新标准,300米以上为超高层建筑。
[0003]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尤其是超高层建筑外围临边构造柱的施工时,结构外围一侧为高空临边,构造柱设置及施工都较为困难,需大面积使用吊篮施工,安全性低,施工难度较大,并且在构造柱的施工过程中,还容易造成大面积漏浆,因此,施工成本会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外围临边构造柱支护结构,能够利用砌筑墙体和斜支撑组件对加固组件进行加固,无需吊篮的使用,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安全性高,支模模板可拆卸,组装简单,通过设置海绵条,可以起到进一步的堵漏的作用,避免出现大面积漏浆,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外围临边构造柱支护结构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外围临边构造柱支护结构,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还包括:
[0007]预制于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的钢筋;
[0008]砌于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并与所述钢筋连接的砌块;
[0009]设置于所述砌块一侧的海绵条;
[0010]位于所述钢筋外部的加固组件,且所述加固组件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喇叭口;
[0011]用于支撑所述加固组件的斜支撑组件。
[001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加固组件包括柱模板、螺杆、垫片和螺母,所述柱模板预制在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并包裹在所述钢筋的外周;
[0013]所述螺杆穿设所述柱模板,且螺杆两端延伸至所述柱模板外侧,所述螺杆位于所述柱模板围成的区域内,螺杆外部套设有套管,所述螺杆位于所述柱模板的外侧套设于垫片,且螺杆与螺母螺纹连接。
[001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垫片靠近所述柱模板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
[0015]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垫片靠近所述螺母的一侧具有防滑纹路。
[0016]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垫片内部为中空结构,当受到所述螺母挤
压时,所述垫片体积膨胀,垫片由弹性硅胶材料制成。
[001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双钢管加固件,所述双钢管加固件具有多个,所述螺杆端部穿设所述双钢管加固件中部,且所述螺杆通过卡扣与双钢管加固件连接。
[001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斜支撑组件包括木方、木楔和顶块,所述木方安装于所述双钢管加固件外侧;
[0019]且所述木方与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的连接处嵌有木楔;所述顶块安装在木方一侧。
[002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斜支撑组件还包括长钢管、短钢管和地锚,所述长钢管和短钢管的一端插接在顶块的外部,所述长钢管和短钢管的另一端与地锚连接,所述地锚通过螺钉安装在下层板的表面。
[002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钢筋为多个竖向钢筋和箍筋,且多个竖向钢筋和箍筋绑扎连接。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外围临边构造柱支护结构,当使用时,施工人员依据图纸先将钢筋进行定位,然后再进行植筋以及对钢筋进行绑扎,然后将砌块通过混凝土砌筑在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并且在砌筑的过程中预留好马牙槎和拉结筋,待砌筑墙体沉降稳定后,在马牙槎边贴好海绵条,防止大面积漏浆,保证施工质量,之后将加固组件、斜支撑组件搭建完成后通过喇叭口浇筑混凝土,这样本支护结构有效的利用砌筑墙体和斜支撑组件对加固组件进行加固,无需吊篮的使用,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安全性高,支模模板可拆卸,组装简单,能多次利用,有效的降低了施工成本,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组件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组件件或组件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外围临边构造柱支护结构正立面加固示意图。
[0025]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外围临边构造柱支护结构图1中A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外围临边构造柱支护结构侧立面加固示意图。
[0027]附图标号:
[0028]1、上层板;2、下层板;3、钢筋;4、砌块;5、海绵条;6、加固组件;61、柱模板;62、螺杆;63、垫片;64、螺母;65、双钢管加固件;7、斜支撑组件;71、木方;72、木楔;73、顶块;74、地锚;75、长钢管;76、短钢管;8、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组件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组件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1]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外围临边构造柱支护结构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方案,但是此实施例并不能限制本申请保护范围。
实施例
[0034]如图1至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外围临边构造柱支护结构,包括上层板(1)和下层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制于所述上层板(1)和下层板(2)之间的钢筋(3);砌于所述上层板(1)和下层板(2)之间,并与所述钢筋(3)连接的砌块(4);设置于所述砌块(4)一侧的海绵条(5);位于所述钢筋(3)外部的加固组件(6),且所述加固组件(6)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喇叭口(8);用于支撑所述加固组件(6)的斜支撑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结构外围临边构造柱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6)包括柱模板(61)、螺杆(62)、垫片(63)和螺母(64),所述柱模板(61)预制在上层板(1)和下层板(2)之间,并包裹在所述钢筋(3)的外周;所述螺杆(62)穿设所述柱模板(61),且螺杆(62)两端延伸至所述柱模板(61)外侧,所述螺杆(62)位于所述柱模板(61)围成的区域内,螺杆(62)外部套设有套管,所述螺杆(62)位于所述柱模板(61)的外侧套设于垫片(63),且螺杆(62)与螺母(64)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外围临边构造柱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63)靠近所述柱模板(61)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结构外围临边构造柱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63)靠近所述螺母(64)的一侧具有防滑纹路。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松海李琪刘雪梅卢敏刘欣佳田承行李万鹏杨明张树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