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管类零件两侧同步挤压及对称弯曲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934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43
一种管类零件两侧同步挤压及对称弯曲成型装置,属于管件挤压与折弯设备领域,结构上由工作台、挤压模块和折弯模块组成,工作台用于实现各个模块的支撑与定位,挤压模块用于实现管类零件的两侧同步挤压,折弯模块用于实现管类零件的对称弯曲,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工作原理清晰,解决了现有管类零件挤压与弯曲加工效率与质量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人工成本高的问题。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类零件两侧同步挤压及对称弯曲成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管件挤压与折弯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管类零件两侧同步挤压及对称弯曲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管类零件挤压加工工艺,无法对管类零件两侧进行同步挤压,且挤压完成后,需要额外的成型装置对管类零件进行弯曲成型,且对称度不易保证,整体工艺过程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管类零件两侧同步挤压及对称弯曲成型装置,实现管件两侧同步挤压及对称弯曲的自动化,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管类零件成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管类零件挤压与弯曲效率较低,对称度不易保证,人工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管类零件两侧同步挤压及对称弯曲成型装置,实现管类零件成型的自动化,提高管类零件的成型效率与质量,降低人工成本。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类零件两侧同步挤压及对称弯曲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类零件两侧同步挤压及弯曲成型装置由工作台、挤压模块和折弯模块组成;
[0005]所述工作台由支撑框架、支撑底板、导轨、滑块、第一安装板、第一减速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传动轴和第一支撑座构成;所述支撑底板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框架上方,所述导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底板上方,所述滑块通过滑动副安装在导轨上,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滑块上方,所述第一减速电机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底板下方,所述第一齿轮通过键与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底板下方,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轴承设置在第一支撑座上,第一传动轴两端通过螺旋副与滑块相连,所述第二齿轮的内孔通过键与第一传动轴相连,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圈通过齿轮副与第一齿轮相连;
[0006]所述挤压模块由第二减速电机、第二安装板、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二传动轴和压块构成;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方,所述第二减速电机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第二安装板后侧,所述第三齿轮通过键与第二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一端通过轴承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传动轴另一端通过螺旋副与压块相连,所述第四齿轮的内孔通过键与第二传动轴相连,所述第四齿轮的外圈通过齿轮副与第三齿轮相连,所述压块通过滑动副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方;
[0007]所述折弯模块由第三减速电机、蜗杆、第二支撑座、第三支撑座、蜗轮、折弯杆和工件构成;所述第三减速电机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底板上方,所述第二支撑座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底板上方,所述蜗杆一端与第三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设置在第二支撑座上,所述第三支撑座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底板上方,所述蜗轮通过轴承设置在第三支撑座上,并通过蜗轮副与蜗杆相连,所述折弯杆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蜗轮上方,所述工件设置在折弯杆与第三支撑座的凹槽中;
[0008]所述工件放置在折弯杆与第三支撑座的凹槽中,完成工件的定位;所述第一减速电机驱动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螺旋副带动滑块做直线移动,所述滑块带动第一安装板做直线移动,所述第一安装板带动挤压模块移动至工件两端的指定位置,完成挤压前的准备工作;所述第二减速电机驱动第三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齿轮带动第四齿轮转动,所述第四齿轮带动第二传动轴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螺旋副带动压块做直线移动,完成工件的两端同步挤压;所述压块退回指定位置,所述第三减速电机驱动蜗杆转动,所述蜗杆带动蜗轮转动,所述蜗轮带动折弯杆转动,完成工件的对称折弯。
[0009]所述导轨、滑块、第一安装板和第一支撑座的数量为2个,且对称设置在支撑底板上方两侧。
[0010]所述第二减速电机、第二安装板、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二传动轴和压块的数量为4个,且对称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方。
[0011]所述第三减速电机、蜗杆、第二支撑座、第三支撑座、蜗轮、折弯杆的数量为2个,且对称设置在支撑底板上方两侧。
[0012]所述第三支撑座和折弯杆设有放置工件的凹槽,实现工件的定位。
[00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
[0014]1、本专利技术采用对称设置的挤压模块,可进行管类零件的两侧同步挤压。
[0015]2、本专利技术采用对称设置的折弯模块,可进行管类零件的对称弯曲,保证了折弯后的对称度。
[0016]3、本专利技术利用工作台将挤压模块与折弯模块集成在一起,实现了管类零件挤压与弯曲的自动化,提高了管类零件的成型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挤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折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工作台100、挤压模块200、折弯模块300、支撑框架101、支撑底板102、导轨103、滑块104、第一安装板105、第一减速电机106、第一齿轮107、第二齿轮108、第一传动轴109、第一支撑座110、第二减速电机201、第二安装板202、第三齿轮203、第四齿轮204、第二传动轴205、压块206、第三减速电机301、蜗杆302、第二支撑座303、第三支撑座304、蜗轮305、折弯杆306、工件307。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所示,一种管类零件两侧同步挤压及对称弯曲成型装置,由工作台100、挤压模块200和折弯模块300组成。
[0025]如图2

3所示,一种管类零件两侧同步挤压及对称弯曲成型装置,工作台100由支
撑框架101、支撑底板102、导轨103、滑块104、第一安装板105、第一减速电机106、第一齿轮107、第二齿轮108、第一传动轴109和第一支撑座110构成;支撑底板102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框架101上方,导轨103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底板102上方,滑块104通过滑动副安装在导轨103上,第一安装板105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滑块104上方,第一减速电机106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底板102下方,第一齿轮107通过键与第一减速电机106的输出轴连接,第一支撑座110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底板102下方,第一传动轴109通过轴承设置在第一支撑座110上,第一传动轴109两端通过螺旋副与滑块104相连,第二齿轮108的内孔通过键与第一传动轴109相连,第二齿轮108的外圈通过齿轮副与第一齿轮107相连。
[0026]如图4所示,一种管类零件两侧同步挤压及对称弯曲成型装置,挤压模块200由第二减速电机201、第二安装板202、第三齿轮203、第四齿轮204、第二传动轴205和压块206构成;第二安装板202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05上方,第二减速电机20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第二安装板202后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类零件两侧同步挤压及对称弯曲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类零件两侧同步挤压及弯曲成型装置由工作台(100)、挤压模块(200)和折弯模块(300)组成;所述工作台(100)由支撑框架(101)、支撑底板(102)、导轨(103)、滑块(104)、第一安装板(105)、第一减速电机(106)、第一齿轮(107)、第二齿轮(108)、第一传动轴(109)和第一支撑座(110)构成;所述支撑底板(102)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框架(101)上方,所述导轨(103)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底板(102)上方,所述滑块(104)通过滑动副安装在导轨(103)上,所述第一安装板(105)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滑块(104)上方,所述第一减速电机(106)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底板(102)下方,所述第一齿轮(107)通过键与第一减速电机(106)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110)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底板(102)下方,所述第一传动轴(109)通过轴承设置在第一支撑座(110)上,第一传动轴(109)两端通过螺旋副与滑块(104)相连,所述第二齿轮(108)的内孔通过键与第一传动轴(109)相连,所述第二齿轮(108)的外圈通过齿轮副与第一齿轮(107)相连;所述挤压模块(200)由第二减速电机(201)、第二安装板(202)、第三齿轮(203)、第四齿轮(204)、第二传动轴(205)和压块(206)构成;所述第二安装板(202)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05)上方,所述第二减速电机(20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第二安装板(202)后侧,所述第三齿轮(203)通过键与第二减速电机(20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205)一端通过轴承设置在第二安装板(202)上,所述第二传动轴(205)另一端通过螺旋副与压块(206)相连,所述第四齿轮(204)的内孔通过键与第二传动轴(205)相连,所述第四齿轮(204)的外圈通过齿轮副与第三齿轮(203)相连,所述压块(206)通过滑动副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05)上方;所述折弯模块(300)由第三减速电机(301)、蜗杆(302)、第二支撑座(303)、第三支撑座(304)、蜗轮(305)、折弯杆(306)和工件(307)构成;所述第三减速电机(30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底板(102)上方,所述第二支撑座(303)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底板(102)上方,所述蜗杆(302)一端与第三减速电机(3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设置在第二支撑座(30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栋滕兴欢高吉成裴启立赵彦霞万准曾天俊陈奕泽张剑峰张善文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