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系统内碳源的厂网联调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923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衡系统内碳源的厂网联调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科学评估不同管网进水水质特征和波动情况,并对进水碳源组分进行细化拆解,为厂网协同高效调控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以机理模型与实测数据完成模型的率定,定量精准评估特殊水质工况下的不同水厂处理能力,从而定制精细化的调水策略以实现排水系统内部厂网协同联调,实现污水处理系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增效。增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系统内碳源的厂网联调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水质特征平衡系统内碳源的厂网联调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水污染防治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污水收集处理过程中,含碳(C)、氮(N)污染物的降解转化会伴随着甲烷(CH4)和二氧化氮(N2O)等温室气体的直接产生和释放。设施运行的同时会消耗大量的电力、药剂等导致温室气体的间接排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两年更新报告》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废弃物处理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5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污水处理排放0.91亿吨,占57.3%。据测算,2030年中国整个污水处理行业的温室气体将达到全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95%,污水处理行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容忽视,需要将高碳排放的污水处理方式,通过减碳措施转换为低碳甚至零碳负碳排放的污水处理方式。
[0003]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投加碳源以提高反硝化速率和脱氮效果,以使污水处理水质的氮磷达标。相关研究表明,2020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有47.7%投加了碳源,投加碳源的水厂处理能力合计1.07亿m3/d,占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能力的56.6%。由于碳源药耗投加,显著提升了污水处理系统的间接碳排放量。然而由于污水处理厂上游管网建设年代以及质量差异较大,管网混错接与管网渗漏问题普遍存在,且管网收水范围内工业企业居民生活排水浓度排放时空规律各不相同,导致同一座城市或同一个水厂不同管网来水水源在相同月份,部分水质指标差异达到数倍。
[0004]现阶段的相关研究多聚焦在如何在末端通过数字化措施以模糊控制或优化算法等手段来优化水厂内部碳源的投加量,而对于厂外或者不同管网间碳源的调配平衡缺乏研究,因此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能够通过有效平衡排水系统内碳源的方式,挖掘厂网联调系统潜力,削减排水系统碳源投加量,降低排水系统总体排放量的技术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系统内碳源的厂网联调控制方法、系统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能够有效平衡排水系统内部碳源的方式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平衡系统内碳源的厂网联调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获取区域内各污水处理厂一段时间内的水质波动性特征数据,以判断各污水处理厂进水是否存在水质特征波动大且未添加碳源时对水厂运行产生较大影响的月份;
[0009]获取区域内各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长序列数据,叠加检测分析试验,计算各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组分构成,以获取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组分数据;
[0010]基于所获取的各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组分数据,构建各污水处理厂工艺模型并进
行参数率定;
[0011]基于所构建的污水处理厂工艺模型判断在污水处理厂水质波动大的月份且未添加碳源的条件下,该水厂出水是否达标;若否,则获取将区域内其中一个水厂进水以5%

200%的比例调配至另一碳源不足水厂时,能够使碳源不足的水厂水质达标的调水水量和调水比例且评估在所确定的调水水量和调水比例下水厂运行风险,若无风险,则确定为最佳调水水量和调水比例。
[00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获取区域内各污水处理厂一段时间内的水质波动性特征数据,包括:
[0013]结合水厂一段时间内的运行历史数据,获取各污水处理厂的COD、氨氮、TN、TP、N/C或P/C的水质参数逐月与年度水质日波动范围,以判断污水处理厂是否存在碳源波动大及N/C、P/C失衡的水质波动月份。
[001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获取区域内各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长序列数据,叠加检测分析试验,计算各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组分构成,以获取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组分数据,包括:
[0015]结合水厂一段时间内的运行历史数据、水质多级过滤分级检测结果和水质平衡计算结果,得到各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的组分构成。
[001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结合水厂一段时间内的运行历史数据、水质多级过滤分级检测结果和水质平衡计算结果,得到各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的组分构成的步骤包括:
[0017]获取进水中的COD指标、BOD指标、TN指标、TP指标、碱度指标、pH值指标、TS指标以及进水Ca与Mg离子浓度指标的数据;
[0018]采用玻璃纤维滤膜对进水进行过滤,获取滤膜上TSS与VSS组分,并获取滤液中的COD指标、乙酸指标、BOD指标、氨氮指标、硝态氮指标、溶解性磷酸盐与溶解性硫指标数据;
[0019]絮凝过滤并获取滤液中的COD浓度;
[0020]最后获取二沉池出水的pH值指标、出水COD指标、出水TS指标和溶解性硫指标数据,并对连续测定结果的组分进行分析,得到进水中可快速降解COD、慢速降解COD、溶解性不可降解COD及颗粒态不可降解COD的组分含量。
[002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基于所获取的进水水质组分数据,构建各污水处理厂工艺模型并进行参数率定;包括:
[0022]结合水厂实际构造的生化池和二沉池的池深、池长、水温、进水水质、溶解氧、曝气系统参数、排泥系统运行参数、回流系统运行参数以及该水厂的水质组分分析数据,构建该水厂工艺模型;
[0023]基于水厂一段时间内的历史运行数据及沿程和现场取样结果,完成多项生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模型校准。
[002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获取将区域内其中一个水厂进水以5%

200%的比例调配至另一碳源不足水厂时,能够使碳源不足的水厂水质达标的调水水量和调水比例且评估在所确定的调水水量和调水比例下水厂运行风险,若无风险,则确定为最佳调水水量和调水比例,包括:
[0025]获取在不同的进水分配比例条件下,碳源不足的水厂出水TN、TP的达标情况;
[0026]获取使碳源不足的水厂出水水质达标的进水分配比例条件下,碳源不足水厂中二沉池的耐受能力;
[0027]在碳源不足的水厂出水水质达标且对其二沉池影响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得到将区域内其中一个水厂进水调配至碳源不足的水厂的最佳进水分配比例和调水水量。
[002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平衡系统内碳源的厂网联调控制系统,包括:
[0029]水质波动性特征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区域内各污水处理厂一段时间内的水质波动性特征数据,以判断各污水处理厂进水是否存在水质特征波动大且未添加碳源时对水厂运行产生较大影响的月份;
[0030]水质组分数据分析模块,用于获取区域内各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长序列数据,叠加检测分析试验,计算各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组分构成,以获取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组分数据;
[0031]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获取的进水水质组分数据,构建各污水处理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系统内碳源的厂网联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区域内各污水处理厂一段时间内的水质波动性特征数据,以判断各污水处理厂进水是否存在水质特征波动大且未添加碳源时对水厂运行产生较大影响的月份;获取区域内各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长序列数据,叠加检测分析试验,计算各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组分构成,以获取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组分数据;基于所获取的各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组分数据,构建各污水处理厂工艺模型并进行参数率定;基于所构建的污水处理厂工艺模型判断在污水处理厂水质波动大的月份且未添加碳源的条件下,该水厂出水是否达标;若否,则获取将区域内其中一个水厂进水以5%

200%的比例调配至另一碳源不足水厂时,能够使碳源不足的水厂水质达标的调水水量和调水比例且评估在所确定的调水水量和调水比例下水厂运行风险,若无风险,则确定为最佳调水水量和调水比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厂网联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获取区域内各污水处理厂一段时间内的水质波动性特征数据,包括:结合水厂一段时间内的运行历史数据,获取各污水处理厂的COD、氨氮、TN、TP、N/C或P/C的水质参数逐月与年度水质日波动范围,以判断污水处理厂是否存在碳源波动大及N/C、P/C失衡的水质波动月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厂联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获取区域内各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长序列数据,叠加检测分析试验,计算各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组分构成,以获取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组分数据,包括:结合水厂一段时间内的运行历史数据、水质多级过滤分级检测结果和水质平衡计算结果,得到各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的组分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厂联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合水厂一段时间内的运行历史数据、水质多级过滤分级检测结果和水质平衡计算结果,得到各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的组分构成的步骤包括:获取进水中的COD指标、BOD指标、TN指标、TP指标、碱度指标、pH值指标、TS指标以及进水Ca与Mg离子浓度指标的数据;采用玻璃纤维滤膜对进水进行过滤,获取滤膜上TSS与VSS组分,并获取滤液中的COD指标、乙酸指标、BOD指标、氨氮指标、硝态氮指标、溶解性磷酸盐与溶解性硫指标数据;絮凝过滤并获取滤液中的COD浓度;最后获取二沉池出水的pH值指标、出水COD指标、出水TS指标和溶解性硫指标数据,并对连续测定结果的组分进行分析,得到进水中可快速降解COD、慢速降解COD、溶解性不可降解COD及颗粒态不可降解COD的组分含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厂联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所获取的进水水质组分数据,构建各污水处理厂工艺模型并进行参数率定;包括:结合水厂实际构造的生化池和二沉池的池深、池长、水温、进水水质、溶解氧、曝气系统参数、排泥系统运行参数、回流系统运行参数以及该水厂的水质组分分析数据,构建该水厂工艺模型;基于水厂一段时间内的历史运行数据及沿程和现场取样结果,完成多项生化反应动力
学参数的模型校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厂联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获取将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晓雪安莹玉蒋博峰杜惟玮王文恺孙宛林虹崔显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