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台州学院专利>正文

内套筒开槽闭口截面柱全螺栓拼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917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构造领域的内套筒开槽闭口截面柱全螺栓拼接节点包括相互拼接的两段钢柱,两段钢柱之间连接有表面设置中心线的内套筒,内套筒沿中心线分成若干互不连接的钢条,任意钢条与钢柱的重合处形成有若干稳固性拼接点,相对于利用钢板固定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通过内套筒膨起的外凸刚性架填塞两个对接钢架的间隙处,从而将对接面平滑化处理,避免外凸结构的出现,同时降低了由于方钢拼接后套筒所需要承载的压力,同时降低了对穿螺栓因存在空间位置差异而承载的剪切承载力。因存在空间位置差异而承载的剪切承载力。因存在空间位置差异而承载的剪切承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套筒开槽闭口截面柱全螺栓拼接节点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构造领域,具体是内套筒开槽闭口截面柱全螺栓拼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结构建筑近几年已在国内得到大面积推广,由于其与混凝土结构比较,具有总用钢量少、构件制造工厂化、抗震性好、安装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其中多高层钢结构建筑的钢柱多数采用H型钢、圆钢管、十字型钢、钢结构箱形柱等,由于钢结构箱形柱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受力方向都具有很好的工作性能,可以较好地满足钢柱强度及整体结构稳定性,所以设计师们经常将多高层钢结构建筑中的钢柱设计成钢结构箱形柱。
[000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公告号为CN107747356A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箱形构件拼接的套筒式螺栓连接节点,这种结构装配时:连接构件上的通孔II与箱形构件上的通孔I对接。配置与通孔II数量相等的螺栓。采用螺栓依次旋入通孔II和通孔I对应的套筒中,使得箱形构件和连接构件连接。
[0004]但是上述装置在装配时连接构建的重合处会向外凸出部分结构,完成墙体的布置时还需要加厚墙体以掩盖柱及柱柱节点构造,同时在装配时连接构建的重合处外凸的节点会遮盖视线,造成装配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连接构建的重合处外凸构造,节省空间的内套筒开槽闭口截面柱全螺栓拼接节点。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内套筒开槽闭口截面柱全螺栓拼接节点包括相互拼接的两段钢柱,两段钢柱之间连接有表面设置中心线的内套筒,内套筒沿中心线分成若干互不连接的钢条,任意钢条与钢柱的重合处形成有若干稳固性拼接点。
[0007]其中钢条的数量为2。
[0008]进一步,所述相邻钢条之间形成有交叉的过渡条,过渡条包括固定条和自由条,固定条的表面开有滑动的槽口,自由条没入槽口中,且自由条与槽口之间滑动连接。
[0009]进一步,自由条和固定条的表面带有滑动性拼接点。
[0010]进一步,内套筒的中间位置带有外凸的刚性架。
[0011]进一步,内套筒沿刚性架分为上端和下端,上端和下端的厚度小于刚性架。
[0012]进一步,中心线起始于上端和下端,中心线结束于刚性架覆盖的位置。
[0013]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1、相对于利用钢架和加强筋结合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利用内套筒形成连接的过渡件,以实现建筑中通过方钢拼接,连接构建的重合处会向外突出。
[0014]2、相对于传统的方钢拼接技术,本技术方案利用内套筒作为拼接的固定件,从而实现无焊接点拼接,同时沿拼接节点使用对穿螺栓连接,以保持节点的刚度,简化了操作。
[0015]3、相对于利用钢板固定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通过内套筒膨起的外凸刚性架填塞两个对接钢架的间隙处,从而将对接面平滑化处理,避免外凸结构的出现,同时降低了由于方钢拼接后套筒所需要承载的压力,同时降低了对穿螺栓因存在空间位置差异而承载的剪切承载力。
[0016]4、相对于对穿螺栓承载力降低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利用钢条的结构分散内套筒所需要的承受的整体力矩,同时相互不连接的钢条由于间隙的存在,避免了在螺栓对接过程中由于内套筒整体遮盖连接孔后引出的重新装配问题,通过拨动钢条和改变观察角度以规避视野盲区。
[0017]5、相对于规避视野盲区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利用相互滑动的自由条和固定条以实现内套筒与钢架拼接交底的轻微调整,便于螺孔之间的校准和对齐,同时在钢条受力时即便自由条和固定条之间已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但自由条和固定条中空的摆动力可以将受力分散,避免不同向受力时对穿螺栓产生形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内套筒的轴测图。
[0020]图3为图2中钢条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两段钢柱1、内套筒2、钢条3、稳固性拼接点4、刚性架5、过渡条6、滑动性拼接点7。
[0023]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内套筒2开槽闭口截面柱全螺栓拼接节点包括相互拼接的两段钢柱1,两段钢柱1之间连接有表面设置中心线的内套筒2,内套筒2沿中心线分成若干互不连接的钢条3,任意钢条3与钢柱的重合处形成有若干稳固性拼接点4,内套筒2的中间位置带有外凸的刚性架5,内套筒2沿刚性架5分为上端和下端,上端和下端的厚度小于刚性架5。
[0024]请参考图2,相邻钢条3之间形成有交叉的过渡条6,过渡条6包括固定条和自由条,固定条的表面开有滑动的槽口,自由条没入槽口中,且自由条与槽口之间滑动连接,自由条和固定条的表面带有滑动性拼接点7,中心线起始于上端和下端,中心线结束于刚性架5覆盖的位置。
[0025]将两段钢柱1包裹于内套筒2两端,此时保持内套筒2的刚性架5露出,随后将内套筒2和两端钢柱1打入螺栓,实现紧固。
[0026]图3中过渡条6沿着滑动性拼接点7相互滑移,从而实现滑动性拼接7位置的对齐。
[0027]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重合阶段,将需要拼接的方钢进行合拢,此时方钢之间预留的空隙等于内套筒2中刚性架5的厚度,此时沿稳固拼接点加入对穿螺栓连接,同时相互不连接的钢条3由于间隙的存在,避免了在螺栓对接过程中由于内套筒2整体遮盖连接孔后引出的重新装配问题,通过拨动钢条3和改变观察角度以规避视野盲区。
[0028]在确定无视野遮挡的情况下,通过内套筒2膨起的外凸刚性架5填塞两个对接钢架
的间隙处,将对接面平滑化处理,降低了由于方钢拼接后套筒所需要承载的压力,同时降低了对穿螺栓因存在空间位置差异而承载的剪切承载力。
[0029]最终利用相互滑动的自由条和固定条以实现内套筒2与钢架拼接交底的轻微调整,便于螺孔之间的校准和对齐,同时在钢条3受力时即便自由条和固定条之间已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但自由条和固定条中空的摆动力可以将受力分散,避免不同向受力时对穿螺栓产生形变。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专利技术所属
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套筒开槽闭口截面柱全螺栓拼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拼接的两段钢柱,两段钢柱之间连接有表面设置中心线的内套筒,内套筒沿中心线分成一组互不连接的钢条,任意钢条与钢柱的重合处形成有若干稳固性拼接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套筒开槽闭口截面柱全螺栓拼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钢条之间形成有交叉的过渡条,过渡条包括固定条和自由条,固定条的表面开有滑动的槽口,自由条没入槽口中,且自由条与槽口之间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套筒开槽闭口截面柱全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克家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