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定连接组件和太阳能屋顶。固定连接组件用于使太阳能电池组件连接固定于待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适于粘接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第一连接件具有贯穿自身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适于与待安装结构连接固定;第二连接件具有贯穿自身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件适于自第一连接件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包围第一连接件,且当第二连接件包围第一连接件时,第二连接孔的轴线与第一连接孔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第一锁紧组件,第一锁紧组件适于穿过轴线位于同一直线的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锁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定连接组件可提高使用无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太阳能屋顶的可靠性。的太阳能屋顶的可靠性。的太阳能屋顶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定连接组件和太阳能屋顶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具体涉及一种固定连接组件和太阳能屋顶。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简称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V,PV即 Photovoltaic),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将太阳能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太阳能方阵与建筑的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形式,特别是与建筑屋顶的结合。由于太阳能方阵与建筑的结合不占用额外的地面空间,是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城市中广泛应用的最佳安装方式,因而倍受关注。太阳能屋顶是通过连接件将太阳能电池组件固定安装到屋顶建材上,形成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屋顶建材一体化的太阳能屋顶。
[0003]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重量有一定要求。采用无框太阳能电池组件能直接降低越20%的组件重量,是太阳能电池组件减重的一个重要方向。通常的无框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屋顶建材上的固定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卡爪状的连接件1包括上卡扣部11和下卡扣部12,上卡扣部11的下侧表面紧贴太阳能电池组件2的上表面,下卡扣部12的上侧表面紧贴太阳能电池的下表面,上卡扣部11和下卡扣部12通过贯通件5和锁紧件6配合锁紧,并与待安装结构3固定连接,待安装结构3例如可以为屋顶建材。如图2所示,卡爪状的连接件1通常安装在太阳能电池组件 2靠近角落的边缘,由于不是整边的覆盖太阳能电池组件2的边缘,因此实际使用中,太阳能电池组件2未安装连接件1的部分是悬空状态,在一些场景中,连接件1夹持在太阳能电池组件2的长边,连接件1安装于距离短边1/4长边长度位置,组件两侧1/4长边长度位置处处于悬空状态。由于连接件1的持续挤压,靠近支撑点即连接件1处附近所受的应力相较其他位置较大。因而在实际使用中,如长期在积雪、大量灰尘或风沙环境中使用,或者在运输途中经历大量颠簸,悬空部分难以保持静止,持续存在微小晃动,太阳能电池组件2在靠近连接件1处附近由于应力较大而劳损更快,容易在此处出现破裂和损坏。此外如图1所示,上卡扣部11的下侧表面上和下卡扣部1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橡胶垫层4,以提供对太阳能电池组件2更高的摩擦力,提高固定效果。但是橡胶部件在长期使用中易于老化变形,从而造成连接件1与太阳能电池组件2之间的摩擦力减弱,最终可能造成太阳能电池组件2的掉落的风险。因此需要一种方案,以解决无框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于屋顶建材时,连接件附近易破裂损坏和太阳能电池组件因橡胶垫层变形存在掉落的风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固定连接组件和太阳能屋顶,以解决无框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于屋顶建材时,连接件附近易破裂损坏和太阳能电池组件因橡胶垫层变形存在掉落的风险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固定连接组件,用于将太阳能电池组件固定于待安装结构,
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适于粘接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第一连接件具有贯穿自身的第一连接孔;若干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适于与待安装结构连接固定;第二连接件具有贯穿自身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件适于自第一连接件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包围第一连接件,且当第二连接件包围第一连接件时,第二连接孔的轴线与第一连接孔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第一锁紧组件,第一锁紧组件适于穿过轴线位于同一直线的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锁紧。
[0006]可选的,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成一体的平台部和连接部,平台部具有顶面,顶面适于粘接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表面;第一连接孔从厚度方向贯穿连接部。
[0007]可选的,平台部通过粘胶层粘接于太阳能电池组件背面;粘胶层平整覆盖顶面。可选的,连接部的横截面积小于平台部的横截面积,且连接部自平台部的中部向背离顶面的表面凸出。可选的,第二连接件包括底壁以及垂直设置于底壁且平行相对间隔设置的一对连接壁,一对连接壁分别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连接壁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在连接壁上的位置高度相同,轴线为同一直线。
[0008]可选的,一对连接壁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第一连接件的厚度尺寸;第二连接孔的径向尺寸等于第一连接孔的径向尺寸。
[0009]可选的,第二连接件的底壁开设有第三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在高度方向上贯通底壁,且位于一对连接壁之间;固定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锁紧组件;第二锁紧组件适于穿过第三连接孔将第二连接件锁紧固定于待安装结构。
[0010]可选的,第二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一对支撑凸棱,支撑凸棱垂直设置于底壁上方且位于一对连接壁之间;第三连接孔开设于一对支撑凸棱之间;支撑凸棱的最高点不高于第二连接孔的最低点。
[0011]可选的,一对连接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限位凸棱,限位凸棱适于限制穿过第二连接孔的第一锁紧组件自由转动;限位凸棱包括平行设置于一对连接壁的任一外侧表面的一对凸棱,第二连接孔在连接壁的位置位于一对限位凸棱之间。
[0012]可选的,底壁设置有一对定位凸棱,定位凸棱向背离连接壁一侧凸出,第三连接孔位于一对定位凸棱之间;第二连接件适于通过一对定位凸棱定位在待安装结构上。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太阳能屋顶,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无框太阳能电池组件;待安装结构,待安装结构包括屋顶建材;屋顶建材包括底板,底板具有安装脊,安装脊具有安装槽,安装槽背向底板形成开口;若干本技术提供的固定连接组件;第一连接件粘接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第二连接件适于通过安装槽与屋顶建材连接紧固。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技术的固定连接组件,用于将太阳能电池组件连接固定于待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具有贯穿第一连接件自身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件具有贯穿第二连接件自身的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件适于安装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第二连接件适于与待安装结构连接固定;第二连接件适于自第一连接件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包围第一连接件,且当第二连接件包围第一连接件时,第二连接孔的轴线与第一连接孔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并且第一锁紧组件适于穿过轴线位于同一直线的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锁紧。通过如此设置,可以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
背面粘接固定并承托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避免了在太阳能电池组件边缘处使用如图1所示的卡爪状连接件的情况,进而避免了连接件附近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破裂损坏。并且由于从背面粘接固定,也避免了需要使用橡胶垫层增加摩擦力的情况,从而避免了因橡胶件老化变形造成太阳能电池组件掉落损坏。从而可避免太阳能屋顶中安装无框太阳能电池组件靠近连接件附近的部分易破裂损坏和太阳能电池组件因橡胶垫层变形而掉落的问题,应用于安装无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太阳能屋顶时,可提升安装无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太阳能屋顶的可靠性。
[0016]本技术的太阳能屋顶,可使用无框太阳能电池组件,自身重量相比于有边框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显著降低。由于使用本技术提供的固定连接组件,避免了在太阳能电池组件边缘处使用卡爪状连接件的情况,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连接组件,用于将太阳能电池组件固定于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适于粘接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贯穿自身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适于与所述待安装结构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贯穿自身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适于自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包围所述第一连接件,且当所述第二连接件包围所述第一连接件时,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第一锁紧组件,所述第一锁紧组件适于穿过轴线位于同一直线的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将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锁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成一体的平台部和连接部,所述平台部具有顶面,所述顶面适于粘接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孔从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部通过粘胶层粘接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背面;所述粘胶层平整覆盖所述顶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平台部的横截面积,且所述连接部自所述平台部的中部向背离顶面的表面凸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底壁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壁且平行相对间隔设置的一对连接壁,一对所述连接壁分别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连接壁的第二连接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在所述连接壁上的位置高度相同,轴线为同一直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连接壁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厚度尺寸;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径向尺寸等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径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琦,龚道仁,许文彬,徐进政,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