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用钻孔轨迹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894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矿用钻孔轨迹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属于钻孔轨迹自动测量技术领域,包括密封框,透明膜、限位控制条、柔性密封套以及清理组件,所述密封框设置在触摸屏上,透明膜左右滑动穿插在密封框上并位于触摸屏的上方,工作时,隔着透明膜操控触摸屏,所述柔性密封套密封连接在限位控制条与密封框之间并套设在透明膜上。该煤矿用钻孔轨迹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同时对硬件和软件进行优化,既提高了转杆计数的精确度,又提高了触摸屏使用的便利度和精确度,有效避免了粉尘、水汽等因素影响触摸屏的使用,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为井下钻孔施工现场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用钻孔轨迹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钻孔轨迹自动测量
,具体为一种煤矿用钻孔轨迹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钻孔施工是煤矿瓦斯抽采、探水等工作的重要施工环节,,随着智慧矿山建设步伐加快,矿山实景模型搭建是必不可少的,在长距离钻孔中,钻孔的轨迹并非是一条平滑的直线,需要利用轨迹测量装置对钻孔的轨迹走向进行测量,最终钻孔轨迹等基础数据进入矿山实景模型,以完善模型信息。
[0003]目前,矿用钻孔轨迹测量装置通常同步采用防爆手机,预装App程序控制使用,可以实现开孔定向和轨迹测量的功能,但现有的测量装置通常无法自动计量钻杆数量,且煤矿井下钻孔施工场地的环境极度脏差,利用防爆手机操作往往会因为粉尘、水汽等不利因素,导致触摸屏控制不流畅和操作感差等问题,而且井下紧张的环境,容易漏记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矿用钻孔轨迹自动测量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包括密封框,所述密封框设置在触摸屏上,透明膜,所述透明膜左右滑动穿插在密封框上并位于触摸屏的上方,工作时,隔着透明膜操控触摸屏,限位控制条,所述限位控制条分别连接在透明膜的左右两端,柔性密封套,所述柔性密封套密封连接在限位控制条与密封框之间并套设在透明膜上,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用于在透明膜滑动的过程中对其表面进行清理;临时固定件,所述临时固定件用于临时将限位控制条与密封框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5]优选技术方案一:所述密封框包括上连接框和下连接框,上连接框包括前后对称的横框条和左右对称的纵框条,横框条左右两端向下倾斜,且横框条相对的面上开设有带限位口的滑槽,透明膜的前后两端分别穿过相应的限位口位于相应的滑槽内,且透明膜的前后端面上均连接有柔性限位条,柔性限位条沿着滑槽滑动,横框条上开设有供透明膜滑动的通槽。
[0006]优选技术方案二:所述清理组件包括刮框和带有下压凸起的滑动架,刮框左右限位转动连接在密封框内且位于透明膜的上方,刮框包括两个刮口,两个刮口相对设置,滑动架前后滑动连接在密封框内且位于刮框的上方,滑动架上的下压凸起呈左右错开分布。
[0007]优选技术方案三:所述下连接框包括底部的主框体和侧面的侧框架,侧框架由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分布在主框体上且侧框架上均设置有卡口,上连接框上设置有与卡口相对应的卡块,其中左右方位的侧框架固定连接在主框架上,前后方位的侧框架限位转动连接在主框架上。
[0008]优选技术方案四:所述临时固定件为若干磁吸件,若干磁吸件分别设置在密封框的左右两侧以及底部,限位控制条在吸力的作用下与磁吸件相连接。
[0009]优选技术方案五:所述密封框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延伸架,左右两侧的磁性件连接在延伸架的下端部上。
[0010]优选技术方案六:所述密封框上设置有上宽下窄的密封边条。
[0011]一种煤矿用钻孔轨迹自动测量控制方法,采用一种煤矿用钻孔轨迹自动测量装置配合完成,包括如下步骤:S1:数据采集,通过压力采集单元采集相应执行部件的实时压力并转换成信号数据传送至数据解算板;
[0012]S2:数据分析;数据解算板收到信号后判断是否同时成立,是则发送轨迹采集指令并记数,否则直接结束不计数。
[0013]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煤矿用钻孔轨迹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同时对硬件和软件进行优化,既提高了转杆计数的精确度,又提高了触摸屏使用的便利度和精确度,有效避免了粉尘、水汽等因素影响触摸屏的使用,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为井下钻孔施工现场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0014]2、该煤矿用钻孔轨迹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刮框、滑动架以及下压凸起的组合作用,不仅透明膜对进入密封存放腔内的区域进行清理,同时对由密封存放腔内抽出的区域进行二次清理,确保透明膜由存放腔内抽拉出来的区域保持洁净的状态,且整个清理组件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0015]3、该煤矿用钻孔轨迹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通过上连接框、下连接框、卡口、卡块以及密封边条的组合作用,提高了密封框拆卸的便利度,同时提高了密封罩的密封性。
[0016]4、该煤矿用钻孔轨迹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通过柔性密封套、限位结以及抽拉绳的组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将柔性密封套规律的堆叠在一起,相应的提高了本专利技术使用的便利度,
[0017]5、该煤矿用钻孔轨迹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通过临时固定件和限位控制条的组合作用,根据情况对限位控制条进行临时固定,提高了透明膜抽拉过程的便利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清理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清理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密封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横框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纵框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底部的磁吸件与限位控制条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密封框;101、上连接框;102、下连接框;2、透明膜;3、限位控制条;4、柔性密封套;5、清理组件;51、刮框;52、滑动架;6、临时固定件;7、限位口;8、滑槽;9、柔性限位条;10、通槽;11、卡口;12、卡块;13、延伸架;14、密封边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一种煤矿用钻孔轨迹自动测量装置,包括密封框1、透明膜2、限位控制条3、柔性密封套4、清理组件5以及临时固定件6,密封框1设置在防爆手机的触摸屏上,透明膜2左右滑动穿插在密封框1上并位于触摸屏的上方,且透明膜2与密封框1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密封罩罩在触摸屏上,隔着透明膜2操控触摸屏,限位控制条3分别连接在透明膜2的左右两端,柔性密封套4密封连接在限位控制条3与密封框1之间并套设在透明膜2上,如图1所示,左右两个柔性密封套4与限位控制条3和密封框1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两个密封存放腔,清理组件5设置在密封框1上用于在透明膜2滑动至密封存放腔内之前对其其表面进行清理,临时固定件6用于临时将限位控制条3与密封框1固定连接在一起,如图1所示,初始状态下,左侧的限位控制条3通过临时固定件6连接在密封框1的左侧,此时,左侧的柔性密封套4堆叠在一起,而右侧则处于展开的状态,透明膜2部分区域覆盖在触摸屏上,部分区域收纳在右侧的密封存放腔内,当覆盖在触摸屏上方的透明膜2受到粉尘水汽污染而影响操作时,拉动左侧的限位控制条3,将触摸屏上方透明膜2抽拉至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用钻孔轨迹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框(1),所述密封框(1)设置在触摸屏上;透明膜(2),所述透明膜(2)左右滑动穿插在密封框(1)上并位于触摸屏的上方,工作时,隔着透明膜(2)操控触摸屏;限位控制条(3),所述限位控制条(3)分别连接在透明膜(2)的左右两端;柔性密封套(4),所述柔性密封套(4)密封连接在限位控制条(3)与密封框(1)之间并套设在透明膜(2)上;清理组件(5),所述清理组件(5)用于在透明膜(2)滑动的过程中对其表面进行清理;临时固定件(6);所述临时固定件(6)用于临时将限位控制条(3)与密封框(1)固定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用钻孔轨迹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框(1)包括上连接框(101)和下连接框(102),上连接框(101)包括前后对称的横框条和左右对称的纵框条,横框条左右两端向下倾斜,且横框条相对的面上开设有带限位口(7)的滑槽(8),透明膜(2)的前后两端分别穿过相应的限位口(7)位于相应的滑槽(8)内,且透明膜(2)的前后端面上均连接有柔性限位条(9),柔性限位条(9)沿着滑槽(8)滑动,横框条上开设有供透明膜(2)滑动的通槽(1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煤矿用钻孔轨迹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5)包括刮框(51)和带有下压凸起的滑动架(52),刮框(51)左右限位转动连接在密封框(1)内且位于透明膜(2)的上方,刮框(51)包括两个刮口,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邰伟卫李延富王文学刘宇徐洋曹鹏孟祥俊李宝存侯君卫王刚毛乾宇白雪孙娜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煤炭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