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环境污水处理增氧装置及增氧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884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高原环境污水处理增氧装置及增氧方法,包括配药罐和压力仓,所述压力仓内设置有吸入阀和排出阀,所示排出阀将压力仓的内腔分隔成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连通有排液管,所述下腔体侧面连通有泵缸,底面通过吸液管与配药罐的内腔连通,所述吸液管的上端口设置吸入阀,所述泵缸内设置有左右活动的活塞,所述配药罐的内腔连通有进药管和进水管。根据水中溶解氧需求浓度精准将过氧化氢复合溶液投放到调节池内,过氧化氢复合溶液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缓慢释放出氧气,充分满足了污水中好氧菌对氧气的需求,使得污泥活性变强。使得污泥活性变强。使得污泥活性变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原环境污水处理增氧装置及增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高原环境污水处理增氧装置及增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过程中,好氧菌分解有机物时需要水中含有充足的溶解氧,然而在高原环境下,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较低,导致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污泥活性较差,从而对污水的处理效率较低。目前,对于提高高原环境下出水达标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加污泥量,二是人工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污泥量可以提高活性污泥的工作效率,但缺点是需要不断的投加被驯化的同种污水活性污泥;人工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使用较多的主要有提高曝气强度和投加增氧试剂等,提高曝气强度增加了水力停留时间,同时能耗较大,所以投加增氧试剂(常用过氧化钙、过碳酸钠等)增加溶解氧经常被采用。
[0003]过碳酸钠溶于水后,生成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由于过氧化氢分子处在强碱性微环境中,会很快的分解为水和氧气,达到增氧的效果,然而,高原环境下大气压强较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也低,常用的过碳酸钠增氧法反应迅速,直接投入水中释氧速率过快,增氧不均匀。过氧化钙分解释氧的速度稍慢一些,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过氧化钙是粉状的,若将粉状过氧化钙投入到污水中,由于大多数污水处理设备投药口较小,粉末容易四散或挂壁造成药剂损失和空气污染。由于氧气在水体中溶解度有限,粉状的过氧化钙比重较小,不易快速沉入污水底部,而粉体与水接触的比表面积大,放氧迅速,应用于污水处理时会使污水溶解氧在短时间内达到饱和状态,生成的活性氧绝大部分快速逃逸至大气中,导致大量浪费。同时,其溶解性差,容易在污水水体表面形成固体膜,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0004]过氧化氢增氧方式目前在污水处理行业的应用较少,尤其是在污水生物处理领域的应用尚是空白,一、因为其不稳定性,二、由于市面上售卖的过氧化氢溶液大多浓度较高,直接应用于污水处理会杀灭菌群,对污泥活性造成很大影响;三、在稀释及加药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因操作不当导致稀释后浓度或投药量出现偏差等问题;四、过氧化氢溶液的单次投加量少,存在需经常稀释原液、操作投药的问题,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高原环境污水处理增氧装置及增氧方法,充分满足了污水中好氧菌对氧气的需求,可应用于类似环境污水处理中的应急增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高原环境污水处理增氧装置,包括配药罐和压力仓,所述压力仓内设置有吸入阀和排出阀,所示排出阀将压力仓的内腔分隔成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连通有排液管,所述下腔体侧面连通有泵缸,底面通过吸液管与配药罐的内腔连通,所述吸液管的上端口设置吸入阀,所述泵缸内设置有左右活动的活塞,所述配药罐的内腔连通有进药管和
进水管。
[0008]所述吸入阀下方连接有螺杆式搅拌器,所述螺杆式搅拌器设置在吸液管的内腔。
[0009]所述吸液管的下端开口设置有液面感应器。
[0010]所述活塞的端面连接有塞杆的一端,所述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泵缸连接有溶解氧测定仪。
[0011]所述排液管连接有药剂混匀器,所述药剂混匀器连接有伸缩转动杆,所述伸缩转动杆下端设置有排液孔和搅拌叶。
[0012]所述吸液管下端口与配药罐内腔底面的间距为2

5cm。
[0013]根据上述高原环境污水处理增氧装置的增氧方法,其调节调节池的含氧量包括以下步骤:S1、在调节池中设置安装增氧装置,根据调节池的容积,调节伸缩转动杆的长度,使得药剂混匀器下端的排液孔和搅拌叶位于调节池水位的下三分之一处,从而实现立体增氧;S2、增氧方法及装置中所使用的药剂—过氧化氢复合溶液的自动化配制;液面感应器监测到配药罐内液面低于吸液管下端口时,进药管和进水管分别将市面上常见的3%浓度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加入配药罐中生成过氧化氢复合溶液,其中,3%过氧化氢溶液与水的浓度比例为1:2;S3、过氧化氢复合溶液的自动化投加—启动,设置溶解氧测定仪,监测调节池中污水溶解氧浓度低于1.4mg/L(浓度值),塞杆带动活塞在泵缸中左移,压力仓内压力下降,排出阀下压将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封闭,吸入阀上移导通吸液管的上端口,配药罐中的过氧化氢复合溶液通过吸液管被吸入下腔体内;塞杆带动活塞右移,压力仓内压力上升,吸入阀下压封闭吸液管的上端口,排出阀上移将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导通,下腔体内的过氧化氢复合溶液依次通过上腔体、排液管、药剂混匀器流入调节池内;S4、过氧化氢复合溶液的自动化投加—关停,当溶解氧测定仪监测调节池中污水溶解氧浓度达到2.8mg/L(浓度值)时活塞停止移动;S5、投入调节池中的过氧化氢复合溶液缓慢分解,反应生成氧气和水,提升调节池中溶解氧的浓度。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溶解氧);S6、溶解氧提升后的调节池污水,根据应用的水处理方法的不同,可进入生物膜反应器或生化池,进入后续污水处理流程。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方法的优点在于:1、过氧化氢增氧方式目前的应用较少,尤其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尚是空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氧方法及装置可应用于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污水的生物处理法。
[0015]2、根据水中溶解氧需求浓度精准将过氧化氢复合溶液投放到调节池内,过氧化氢复合溶液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缓慢释放出氧气,提升污水中溶解氧浓度,充分满足了污水中好氧菌对氧气的需求,使得污泥活性变强,针对某些抗生物类有机污染物,单纯的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不佳,通过添加的过氧化氢复合溶液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够去除污水中一部分生物难降解有机物,降低污水的COD值,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后续污水的处理能力,对污水的处理效率变高,增氧方法工艺简单、容易实施,可应用于很多类似环境中的污水处理。
[0016]3、溶解氧浓度是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关键控制参数,尤其是对高原环境下污水中微生物的生长以及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专利技术增氧方法中所提供的,控制活塞开启、关停的溶解氧浓度上下限是针对高原污水处理后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出水浓度及去除率所设置,可避免溶解氧过低,硝化不完全,影响脱氮效果,也可避免溶解氧浓度过高,回流后对反硝化脱氮不利。解决了高原环境下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前期调试、后期运行的难点,提高了出水水质。
[0017]4、过氧化氢是一种绿色环保增氧剂,本专利技术应用的过氧化氢复合溶液药性温和,使用方便,分解后无残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0018]5、过氧化氢复合溶液的自动化配制及投加,解决了过氧化氢原液稀释及加药过程中可能出现因操作不当,导致稀释后浓度或投药量出现偏差的问题,以及由于过氧化氢复合溶液的单次投加量少,需频繁稀释原液、操作投药的问题。
[0019]6、搅拌叶旋转对称安装于排液管两侧排液孔的前方,过氧化氢复合溶液通过排液孔泵入污水中时会产生动力,驱动前方的搅拌叶旋转,从而使过氧化氢水溶液能够均匀的投加混合到污水中,实现均匀增氧,避免了增氧剂在污水的表面或沉入底端前就放氧结束而导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原环境污水处理增氧装置,包括配药罐(3)和压力仓(7),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仓(7)内设置有吸入阀(8)和排出阀(9),所示排出阀(9)将压力仓(7)的内腔分隔成上腔体(701)和下腔体(702),所述上腔体(701)连通有排液管(14),所述下腔体(702)侧面连通有泵缸(10),底面通过吸液管(4)与配药罐(3)的内腔连通,所述吸液管(4)的上端口设置吸入阀(8),所述泵缸(10)内设置有左右活动的活塞(11),所述配药罐(3)的内腔连通有进药管(1)和进水管(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环境污水处理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阀(8)下方连接有螺杆式搅拌器(6),所述螺杆式搅拌器(6)设置在吸液管(4)的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环境污水处理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4)的下端开口设置有液面感应器(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环境污水处理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1)的端面连接有塞杆(12)的一端,所述塞杆(12)的另一端连接有溶解氧测定仪(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环境污水处理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14)连接有药剂混匀器(15),所述药剂混匀器(15)连接有伸缩转动杆(1501),所述伸缩转动杆(1501)下端设置有排液孔(1502)和搅拌叶(1503)。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梦菀陈纯李明冯江涛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优尼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