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立交地下管线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871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立交地下管线桥系统,包括暗埋箱涵以及与暗埋箱涵相交的管线通道桥,暗埋箱涵在与管线通道桥相交处呈顶部敞口结构,且在相交处的暗埋箱涵两侧分别设置有围护结构,两侧的围护结构顶端面上分别设置桥台,管线通道桥架设于两端的所述桥台上,以从相应范围内呈顶部敞口结构处的暗埋箱涵上通过,管线通道桥为一具有若干外部贯通仓体的T梁或刚接板梁结构,各贯通仓体内分别布设有管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避免大量管线绕行搬迁,减少相交道路空间资源,降低管线搬迁费用;减少暗埋箱涵的埋深3m左右,从而减少结构覆土以及引桥的长度,大大降低了下立交工程的建安费,并可将出口处远离横向道路。并可将出口处远离横向道路。并可将出口处远离横向道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立交地下管线桥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管线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下立交地下管线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下立交又称下穿式立交,通俗地讲就是将相交叉的两条路中的一条的路面标高降低,以实现交通立体化。下穿式立交因其占地较少、对城市空间和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主要被用于中心城区交叉口改造建设中,这种立交形式在国内外很多城市中都被采用过。
[0003]在下立交穿越路口时,通常都会影响到既有管线,需要绕行搬迁大量既有管线,这不仅提高了施工量,增加了搬迁费用,且极大地降低了相交道路的空间资源利用率。如图1、2所示,如果要达到避免既有管线1搬迁的目的,通常需要将与既有管线相交处的暗埋箱涵2的埋深增加3m左右,但是如果增加暗埋箱涵2的埋深的话,那么不仅将会增加结构的覆土厚度,同时也会大大增加引桥的长度。
[0004]因此,一种能够在下立交穿越路口时无需搬迁既有管线且无需增加埋深的地下管线桥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下立交地下管线桥系统,该下立交地下管线桥系统通过将于管线通道桥相交处的暗埋箱涵顶板取消,利用相交处的暗埋箱涵两侧的围护结构作为基础,架设具有若干贯通仓体的管线通道桥以供既有管线穿越通过,避免既有管线的绕行搬迁或者是增加暗埋箱涵的埋深。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下立交地下管线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立交地下管线桥系统包括暗埋箱涵以及与所述暗埋箱涵相交的管线通道桥,所述暗埋箱涵在与所述管线通道桥相交处呈顶部敞口结构,且在相交处的所述暗埋箱涵两侧分别设置有围护结构,两侧的所述围护结构顶端面上分别设置桥台,所述管线通道桥架设于两端的所述桥台上,以从相应范围内呈顶部敞口结构处的所述暗埋箱涵上通过,所述管线通道桥为一具有若干外部贯通仓体的T梁或刚接板梁结构,各所述贯通仓体内分别布设有管线。
[0007]呈顶部敞口结构处的所述暗埋箱涵的侧墙顶端面与两侧相邻的所述围护结构顶端面相齐平,所述桥台的底面支承于所述围护结构顶端面。
[0008]所述管线通道桥的顶面与两侧相邻的所述暗埋箱涵的顶板相齐平。
[0009]所述管线通道桥的两侧与所述暗埋箱涵结构之间设置有弹性砼拼缝。
[0010]所述管线通道桥由若干所述T梁或所述刚接板梁拼装组成,所述T梁或所述刚接板梁的两端分别支承于两侧的所述桥台之上,相邻的所述T梁或所述刚接板梁腹板之间的空间围合构成所述贯通仓体。
[0011]相邻的所述T梁或所述刚接板梁的翼缘之间以钢筋混凝土浇筑结构或钢板结构连
接为一体。
[0012]所述暗埋箱涵的下方依次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以及加固体,所述加固体包括若干间隔分布的三轴搅拌桩以及抗拔桩。
[0013]所述围护结构由若干钻孔桩组合而成,其上端作为基础支撑所述管线通道桥。
[0014]所述管线通道桥的顶面距道路整平设计标高50

100cm之间。
[00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可避免大量管线绕行搬迁,减少相交道路空间资源,降低管线搬迁费用;(2)减少暗埋箱涵的埋深3m左右,从而减少结构覆土以及引桥的长度,大大降低了下立交工程的建安费,并可将出口处远离横向道路;(3)方便了运维,降低了后期运维费用;(4)下部结构利用到了围护结构,节省了相应结构的费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暗埋箱涵与既有管线相交的横断面布置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暗埋箱涵与既有管线相交的纵断面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下立交地下管线桥系统的横断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下立交地下管线桥系统的纵断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

5,图中各标记分别为:既有管线1、暗埋箱涵2、暗埋箱涵3、桥台4、管线通道桥5、T梁5a、拼接缝5b、管线6、围护结构7、素混凝土垫层8、加固体9、抗拔桩10、围护结构11、弹性砼拼缝12。
[0018]实施例:如图3

5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下立交地下管线桥系统,该下立交地下管线桥系统主要包括暗埋箱涵3以及与暗埋箱涵3相交的管线通道桥5,通过将相交处的暗埋箱涵3上的实心顶板取消掉,替换为具有若干中空贯通仓体的管线通道桥5,并利用两侧的围护结构7作为支撑基础,以实现管线6在管线通道桥5内的穿越,避免了搬迁管线或增加暗埋箱涵3埋深的弊端。
[0019]如图3

5所示,暗埋箱涵3与管线通道桥5呈十字相交,暗埋箱涵3的整体为具有两个涵洞的标准箱涵;在两者相交位置处的暗埋箱涵3取消其顶部实心顶板结构,使其顶部呈敞口结构,在顶部呈敞口结构的暗埋箱涵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围护结构7,该围护结构7的顶端面与该处的暗埋箱涵3的侧壁顶端面保持齐平;而在其余顶部未敞口的暗埋箱涵3的两侧也设置有围护结构11,围护结构11的顶端面与暗埋箱涵3的顶板上表面保持相齐平,但围护结构11的上端高度高于围护结构7的上端高度。在两侧的围护结构7的上端面分别架设有一桥台4,管线通道桥5的两端分别架设于两端的桥台4之上。管线通道桥5的两侧与围护结构11之间设置有弹性砼拼缝12,弹性砼拼缝12既能满足桥梁伸缩、桥梁与暗埋段沉降差的要求,又能满足防水要求,同时在弹性砼拼缝12下方预留成品排水沟,收集至排水管,避免水
直接流入桥下道路。
[0020]如图3

5所示,顶部呈敞口结构的暗埋箱涵3上在设置桥台4并架设管线通道桥5之后,管线通道桥5的顶面与其两侧未敞口并具有实心顶板的暗埋箱涵3的顶面相齐平,通过取消实心顶板的操作,充分提高了空间使用率,解决了下立交纵断面受限区域横向管线问题,使得暗埋箱涵3在同管线通道桥5相交时避免采用增加埋深的方法,具体能够减少近3m左右的埋深,管线通道桥5的顶面直接铺设路面结构,管线通道桥5的顶面标高距道路整平设计标高50

100cm之间,相当于可近似保持与地面相平。
[0021]如图3

5所示,在管线通道桥5相邻主梁结构腹板外侧设置有若干并列的纵向贯通仓体,各贯通仓体供既有的管线6穿越通过。管线通道桥5从原理上来说,只需使其为一具有若干贯通仓体的构筑物即可,例如可采用梁高更低的刚接板梁结构等。但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是T梁结构,管线通道桥5由多个T梁5a拼接组成,T梁5a的腹板下端支承于桥台4之上,相邻的T梁5a的翼缘之间通过拼接缝5b实现连接,拼接缝5b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形成,相邻T梁5a的腹板以及翼缘共同围合形成贯通仓体,各管线6可对应布设于贯通仓体之内。
[0022]如图3、4所示,暗埋箱涵3的下方依次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8和加固体9,素混凝土垫层8采用早强素混凝土浇筑构成;加固体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立交地下管线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立交地下管线桥系统包括暗埋箱涵以及与所述暗埋箱涵相交的管线通道桥,所述暗埋箱涵在与所述管线通道桥相交处呈顶部敞口结构,且在相交处的所述暗埋箱涵两侧分别设置有围护结构,两侧的所述围护结构顶端面上分别设置桥台,所述管线通道桥架设于两端的所述桥台上,以从相应范围内呈顶部敞口结构处的所述暗埋箱涵上通过,所述管线通道桥为一具有若干外部贯通仓体的T梁或刚接板梁结构,各所述贯通仓体内分别布设有管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立交地下管线桥系统,其特征在于呈顶部敞口结构处的所述暗埋箱涵的侧墙顶端面与两侧相邻的所述围护结构顶端面相齐平,所述桥台的底面支承于所述围护结构顶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立交地下管线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通道桥的顶面与两侧相邻的所述暗埋箱涵的顶板相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立交地下管线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通道桥的两侧与所述暗埋箱涵结构之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艳唐国胜徐志兵王璐琪李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