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力铭专利>正文

一种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冲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8660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4
本申请涉及一种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冲顶装置,属于隧道二衬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模板台车,所述模板台车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注浆管,所述第一注浆管内设置有第二注浆管,所述第二注浆管倾斜设置在第一注浆管上,所述第二注浆管朝向隧道掌子面的方向倾斜设置。本申请具有提高隧道的浇筑质量的效果。高隧道的浇筑质量的效果。高隧道的浇筑质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冲顶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隧道二衬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冲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隧道二衬是隧道施工中的一个术语,在隧道开挖时沿着掌子面向前开进,而其后已挖成的隧道四面则需要加固。“二衬”即是指经加固后的隧道四周仍需继续二次加固来做的工作。待初衬完全受力,等围岩变形稳定、初支完全受力的情况下再施作二衬,初衬与二衬共同受力以提高隧道的支撑受力。
[0003]目前,二衬施工时,首先将模板台车运行至待施工处,随后在模板台车的两端搭建端头模板,随后经过模板台车的施工窗口进行混凝土浇筑,模板台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临近隧道顶部后,采用混凝土冲顶方式,对隧道顶部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冲顶施工时,通常需适当加大混凝土喷射压力,以提高隧道封顶质量。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隧道拱顶冲顶施工时,混凝土通常采用朝向隧道拱顶直喷的方式,混凝土冲击在拱顶后,反弹至模板台车上,当混凝土充满拱顶时,混凝土内可能存在较多的浮浆与空气,待混凝土凝固后,混凝土内易出现较多的空洞,进而影响隧道的浇筑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提高隧道的浇筑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冲顶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冲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冲顶装置,包括模板台车,所述模板台车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注浆管,所述第一注浆管内设置有第二注浆管,所述第二注浆管倾斜设置在第一注浆管上,所述第二注浆管朝向隧道掌子面的方向倾斜设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隧道冲顶施工时,将注浆管的方向调整至掌子面,随后将混凝土布料系统的出料端连接在第一注浆管上,随后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因第二注浆管朝向掌子面倾斜设置,使得喷射出的混凝土朝向台车模板下压,在下压过程中,排出混凝土与模板台车之间的空气,进而减少了混凝土空洞的可能性;同时,混凝土斜喷后,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流速,使得混凝土朝向掌子面流动,进而带动浮浆与浮渣等朝向掌子面流动,在掌子面处浮渣与浮浆排出,进一步减少了混凝土空洞的可能性,提高了隧道浇筑质量。
[0009]可选的,所述第二注浆管滑动设置在第一注浆管内,所述第二注浆管包括与混凝土布料系统连通的波纹管和设置在波纹管上的出浆管,所述出浆管沿第一注浆管滑动,冲顶装置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用于出浆管滑出第一注浆管后,调节所述出浆管的角度,使得所述出浆管朝向隧道掌子面的方向倾斜。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浇筑时,通过调节件驱使出浆管完全滑出第一注浆管,随后通过调节件对出浆管的朝向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出浆管朝向掌子面;在波纹管的
作用下,便于出浆管与布料系统连通;同时,便于拱顶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出浆管回收至第一注浆管内,进而便于模板台车的位置更换。
[0011]可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注浆管内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输出轴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注浆管的长度方向,所述出浆管靠近波纹管的端部铰接在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上,所述出浆管的铰接轴线垂直于隧道的长度方向且平行于隧道底面,所述调节件还包括用于驱使出浆管以铰接轴线转动的转动件。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驱使出浆管滑出第一注浆管,操作简单便捷;随后通过调节件驱使出浆管以铰接轴线转动,进而对出浆管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使得出浆管朝向掌子面。
[0013]可选的,所述转动件包括设置在电动推杆输出轴上的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蜗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上转动设置有铰接轴,所述出浆管固定设置在铰接轴上,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与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浆管完全移出第一注浆管后,启动微型电机,微型电机驱使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铰接轴转动,进而带动出浆管转动,操作简单便捷;同时,便于将出浆管固定至上述处。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注浆管靠近隧道拱顶的端部设置有风琴罩,所述出浆管靠近隧道拱顶的端部固定在风琴罩背离第一注浆管的端部。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风琴罩的作用下,将拱顶部位的混凝土与出浆管相互隔开,减小了混凝土浆液经过出浆管与第一注浆管缝隙处漏浆的可能性;同时,便于出浆管沿第一注浆管滑动。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注浆管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喷淋头,所述第一喷淋头沿第一注浆管的环向均匀排布,与所述第一喷淋头连通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用于连接外界水源,使外界水源经过所述第一喷淋头对所述风琴罩上的混凝土进行清洗。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浆管回收至第一注浆管后,风琴罩同样收纳至第一注浆管内,随后外界水源经过第一喷淋头喷射至风琴罩的外壁,对风琴罩外壁的混凝土进行冲洗,便于下一阶段的拱顶施工。
[0019]可选的,所述第一注浆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喷淋头,所述第二喷淋头与所述连接管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喷淋头滑动设置在第一注浆管上,所述第二喷淋头的滑动方向垂直于第一注浆管的长度方向,所述出浆管上开设有供第二喷淋头进入出浆管内的通孔,所述第一注浆管上还设置有拥有驱使第二喷淋头滑入通孔内的驱动件。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浆管回收进第一注浆管时,当第二喷淋头对齐通孔后,在驱动件的作用下,第二喷淋头滑动进入通孔内,外界水源经过第二喷淋头进入出浆管内,并沿波纹管流动,以对出浆管以及波纹管进行清洗。
[0021]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注浆管上的弹簧,所述第二喷淋头套接在弹簧内,所述第二喷淋头用于进入通孔内端部呈锥形。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喷淋头对齐通孔,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驱使第二喷淋头进入通孔内,操作简单便捷;第二喷淋头用于进入通孔内端部呈锥形便于第二喷淋头滑出通孔。
[0023]可选的,所述出浆管的端部转动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出浆管
的轴线方向,所述端盖转动至覆盖出浆管的出料口,对所述出浆管进行闭合。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隧道拱顶浇筑完毕后,转动端盖对出浆管的出料口进行闭合,便于出浆管回收入第一注浆管内。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1.进行隧道冲顶施工时,将注浆管的方向调整至掌子面,随后将混凝土布料系统的出料端连接在第一注浆管上,随后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因第二注浆管朝向掌子面倾斜设置,使得喷射出的混凝土朝向台车模板下压,在下压过程中,排出混凝土与模板台车之间的空气,进而减少了混凝土空洞的可能性;
[0027]2.同时,混凝土斜喷后,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流速,使得混凝土朝向掌子面流动,进而带动浮浆与浮渣等朝向掌子面流动,在掌子面处浮渣与浮浆排出,进一步减少了混凝土空洞的可能性,提高了隧道浇筑质量。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冲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台车(1),所述模板台车(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注浆管(2),所述第一注浆管(2)内设置有第二注浆管(3),所述第二注浆管(3)倾斜设置在第一注浆管(2)上,所述第二注浆管(3)朝向隧道掌子面的方向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冲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浆管(3)滑动设置在第一注浆管(2)内,所述第二注浆管(3)包括与混凝土布料系统连通的波纹管(31)和设置在波纹管(31)上的出浆管(32),所述出浆管(32)沿第一注浆管(2)滑动,冲顶装置还包括调节件(4),所述调节件(4)用于出浆管(32)滑出第一注浆管(2)后,调节所述出浆管(32)的角度,使得所述出浆管(32)朝向隧道掌子面的方向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冲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4)包括设置在第一注浆管(2)内的电动推杆(41),所述电动推杆(41)输出轴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注浆管(2)的长度方向,所述出浆管(32)靠近波纹管(31)的端部铰接在电动推杆(41)的输出轴上,所述出浆管(32)的铰接轴(42)线垂直于隧道的长度方向且平行于隧道底面,所述调节件(4)还包括用于驱使出浆管(32)以铰接轴(42)线转动的转动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冲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括设置在电动推杆(41)输出轴上的微型电机(43),所述微型电机(43)输出轴上设置有蜗杆(44),所述电动推杆(41)的输出轴上转动设置有铰接轴(42),所述出浆管(32)固定设置在铰接轴(42)上,所述铰接轴(42)上设置有与所述蜗杆(44)啮合的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力铭肖洪旗俞保华赵正松
申请(专利权)人:李力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