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导柱表面修复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制造
,具体是涉及一种模具导柱表面修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具和定模具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一般是通过设置有模具导柱和引导孔配合来引导动模具和定模具进行合拢。
[0003]但是由于制造工艺的问题,模具导柱生产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严重的误差可能会导致模具导柱无法正常投入使用,若是直接抛弃这些存在严重误差的模具导柱则会产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其次在动模具和定模具多次合拢工作中可能会残留有金属颗粒在引导孔中,此时模具导柱在多次的移动中会与金属颗粒发生摩擦产生刮痕,部分严重的刮痕将影响到模具导柱与引导孔的插入配合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模具导柱表面修复设备,通过第一直线移动装置、第二直线移动装置、固定装置和焊接装置配合对模具导柱进行粗修复,通过第一直线移动装置和车铣机床配合对模具导柱进行精磨削。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提供一种模具导柱表面修复设备,包括底座、车铣机床、第一直线移动装置、固定装置、第二直线移动装置和堆焊装置,车铣机床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方的一端,车铣机床的输出端朝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导柱表面修复设备,包括底座(1)、车铣机床(2)、第一直线移动装置(3)、固定装置(4)、第二直线移动装置(5)和堆焊装置(6),其特征在于,车铣机床(2)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方的一端,车铣机床(2)的输出端朝向靠近底座(1)的方向设置;第一直线移动装置(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方远离车铣机床(2)的位置,第一直线移动装置(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方靠近车铣机床(2)的位置;固定装置(4)能够旋转的设置在第一直线移动装置(3)的输出端上,固定装置(4)的输出端朝向靠近车铣机床(2)的方向设置;第二直线移动装置(5)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方远离车铣机床(2)的位置,第二直线移动装置(5)输出端的移动路径与底座(1)的高度方向平行;堆焊装置(6)固定设置在第二直线移动装置(5)的输出端上,堆焊装置(6)的输出端朝向靠近底座(1)的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导柱表面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堆焊装置(6)包括固定座(61)、焊接头(62)和第一定位板(63);固定座(61)与第二直线移动装置(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焊接头(62)固定设置在固定座(61)上,焊接头(62)的输出端朝向靠近底座(1)的方向设置,第一定位板(63)与固定座(61)滑动设置,第一定位板(63)的滑动方向与第二直线移动装置(5)输出端的移动方向平行,第一定位板(63)整体呈长方形板状,第一定位板(6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定位板(63)的滑动方向平行,第一定位板(63)靠近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相互靠近的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导柱表面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堆焊装置(6)还包括第一固定件(64)和第二定位板(65);第一固定件(64)与固定座(61)滑动连接,第一固定件(64)的滑动方向与第二直线移动装置(5)输出端的移动方向平行,第二定位板(65)与第一固定件(64)滑动连接,第二定位板(65)的滑动方向与第一直线移动装置(3)输出端的移动方向垂直,第二定位板(65)的滑动方向与第二直线移动装置(5)输出端的移动方向垂直,第二定位板(65)呈长方形板状,第二定位板(6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定位板(63)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定位板(6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定位板(65)以第一定位板(63)为中心呈镜像设置,两个第二定位板(65)上相互靠近的一面固定设置有长条凸起(651),长条凸起(65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定位板(65)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定位板(65)靠近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配合第一定位板(63)工作的斜面,两个第二定位板(65)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652),第一弹簧(652)的轴线与第二定位板(65)的滑动方向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导柱表面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件(64)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641);第二弹簧(641)的轴线与第一固定件(64)的移动方向平行,第二弹簧(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群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臻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