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控制系统试验方法、装置、设备及程序产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7295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振控制系统试验方法、装置、设备及程序产品,涉及减振器功能测试技术领域;上述方法应用于减振控制系统中的减振控制器,通过输出控制数据,控制数据包括恒定电流和/或控制电流;采集振动传感器输出的减振控制系统中的减振器的第一振动数据,并根据第一振动数据,确定减振器的第一试验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控制电流和/或恒定电流输入至减振器中,改变减振器自身的减振性能,并测试减振器对外部激励的响应情况,确定减振器的主动减振效果,实现减振器、减振驱动器和减振控制器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测试,实现减振器、减振驱动器和减振控制器之间联调联试。和减振控制器之间联调联试。和减振控制器之间联调联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控制系统试验方法、装置、设备及程序产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器功能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减振控制系统试验方法、装置、设备及程序产品。

技术介绍

[0002]“减振器”一词是汽车底盘行业内通用术语,由于汽车的悬架系统中弹性元件经常会受冲击而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因此减振器通常设在悬架系统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的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0003]目前减振器均为被动减振,仅能确定减振器的被动减振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振控制系统试验方法、装置、设备及程序产品,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仅能确定减振器的被动减振性能的缺陷,实现对减振器和减振控制器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测试,具有对减振器与减振控制器之间进行联调联试的能力。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振控制系统试验方法,应用于减振控制系统中的减振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0006]输出控制数据,所述控制数据包括恒定电流和/或控制电流;
[0007]采集振动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减振控制系统中的减振器的第一振动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振动数据,确定所述减振器的第一试验结果;所述第一振动数据用于表征将所述控制数据和外部激励作用至所述减振器上时所述减振器上的载重模块的振动幅度。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恒定电流;
[0009]所述采集振动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减振控制系统中的减振器的第一振动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振动数据,确定所述减振器的第一试验结果,包括:
[0010]将所述恒定电流输出至所述减振器;
[0011]基于预设的激振速度、激振振幅和激振频率,将对应的所述外部激励作用于所述减振器上;
[0012]采集所述振动传感器输出的所述第一振动数据,并将根据所述第一振动数据确定的所述减振器对应的第一拉伸阻尼力、第一压缩阻尼力,以及第一不对称率作为所述第一试验结果。
[0013]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控制电流;
[0014]所述采集振动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减振控制系统中的减振器的第一振动数据,并根
据所述第一振动数据,确定所述减振器的第一试验结果,包括:
[0015]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将与所述控制策略对应的所述控制电流输出至所述减振器;
[0016]基于预设的激振速度、振幅和频率,将对应的所述外部激励作用于所述减振器上;
[0017]采集所述振动传感器输出的所述第一振动数据,并将根据所述第一振动数据确定的所述减振器的加速度最大值和加速度均方根作为所述第一试验结果。
[0018]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9]采集所述振动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减振器的第二振动数据,所述第二振动数据用于表征将外部激励作用至所述减振器上时所述载重模块的振动幅度;
[0020]根据所述第二振动数据,确定所述减振器的第二试验结果;
[0021]根据所述第一试验结果和所述第二试验结果,确定所述减振器的检测结果。
[0022]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3]获取所述减振器的温度值;
[0024]在所述温度值大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开启冷却模块,以降低所述减振器的温度值。
[0025]上述方案中,所述输出控制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6]输出配准信号至所述减振控制系统中的减振驱动器中,并采集所述减振驱动器输出的输出电流;
[0027]根据预设的目标输出电流和所述输出电流,确定所述输出电流和所述目标输出电流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配准误差;
[0028]在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配准误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减振控制器与所述减振驱动器之间的信号配准合格。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减振控制系统试验装置,包括:
[0030]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控制数据,所述控制数据包括恒定电流和/或控制电流;
[0031]采集模块,用于振动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减振控制系统中的减振器的第一振动数据,所述第一振动数据用于表征将所述控制数据和外部激励作用至所述减振器上时所述减振器上的载重模块的振动幅度;
[0032]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振动数据,确定所述减振器的第一试验结果。
[003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减振控制系统试验方法。
[003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减振控制系统试验方法。
[003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减振控制系统试验方法。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减振控制系统试验方法、装置、设备及程序产品,涉及减振器功能测试
;上述方法应用于减振控制系统中的减振控制器,通过输出控制数据,所述控制数据包括恒定电流和/或控制电流;采集振动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减振控制系统中的减振器的第一振动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振动数据,确定所述减振器的第一试验结果本。本发
明中所述第一振动数据用于表征将所述控制数据和外部激励作用至所述减振器上时所述减振器上的载重模块的振动幅度,通过将控制电流和/或恒定电流输入至减振器中,改变减振器自身的减振性能,并测试减振器对外部激励的响应情况,确定减振器的主动减振效果,实现减振器、减振驱动器和减振控制器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测试,实现减振器、减振驱动器和减振控制器之间联调联试。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减振控制系统试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003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减振控制系统试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004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减振控制系统试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004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减振控制系统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控制系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减振控制系统中的减振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输出控制数据,所述控制数据包括恒定电流和/或控制电流;采集振动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减振控制系统中的减振器的第一振动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振动数据,确定所述减振器的第一试验结果;所述第一振动数据用于表征将所述控制数据和外部激励作用至所述减振器上时所述减振器上的载重模块的振动幅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控制系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数据包括恒定电流;所述采集振动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减振控制系统中的减振器的第一振动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振动数据,确定所述减振器的第一试验结果,包括:将所述恒定电流输出至所述减振器;基于预设的激振速度、激振振幅和激振频率,将对应的所述第一外部激励作用于所述减振器上;采集所述振动传感器输出的所述第一振动数据,并将根据所述第一振动数据确定的所述减振器对应的第一拉伸阻尼力、第一压缩阻尼力,以及第一不对称率作为所述第一试验结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控制系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数据包括控制电流;所述采集振动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减振控制系统中的减振器的第一振动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振动数据,确定所述减振器的第一试验结果,包括: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将与所述控制策略对应的所述控制电流输出至所述减振器;基于预设的激振速度、振幅和频率,将对应的所述第一外部激励作用于所述减振器上;采集所述振动传感器输出的所述第一振动数据,并将根据所述第一振动数据确定的所述减振器的加速度最大值和加速度均方根作为所述第一试验结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控制系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采集所述振动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减振器的第二振动数据,所述第二振动数据用于表征将外部激励作用至所述减振器上时所述载重模块的振动幅度;根据所述第二振动数据,确定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云骁唐海川龚明田寅樊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