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复合擦拭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722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复合擦拭巾,其结构包括包裹侧层和编织在包裹侧层外侧面起到纤维作用的缝合线,通过设置了擦拭布在包裹侧层内部,通过上擦拭层和下擦拭层对擦拭液体进行快速导湿动作,并通过蓄湿层的吸湿和蓄湿效果而提高擦拭吸湿效果,然后通过拒油层内侧的氟树脂涂料对水和油等液体进行有效拦阻,进而通过弹性中层弹性和抗菌效果来避免擦拭布内侧产生霉菌。内侧产生霉菌。内侧产生霉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复合擦拭巾


[0001]本技术涉及擦拭巾
,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复合擦拭巾。

技术介绍

[0002]擦拭巾作为2000年前后才进入中国的“舶来品”,尽管国内市场擦拭巾普及率相对较低,尚处于高速增长前的需求酝酿期,但近年来已经渐渐渗透进千家万户;过去几年,擦拭巾应用从个人清洁到家居清洁,再到特种清洁全面延伸发展,医疗清洁消毒、病患护理、婴幼儿护理、个人日常清洁等擦拭巾消费稳定增长。
[0003]目前,公告号为CN201820872462.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型擦拭布,包括上织布层、第一无纺布层、无尘布层、第二无纺布层、下织布层,周边通过超声波封边的方式连接为整体,所述无尘布层的上、下表面分别与第一无纺布层、第二无纺布层连接,所述上织布层设置在第一无纺布层的上表面。
[0004]现有的擦拭布大多结构较为简单,大多只考虑到对擦拭液体的快速吸湿,而缺少考虑到对擦拭液体的快干功效,进而导致擦拭布的使用周期较长;同时现有的擦拭布缺少对内部的抗菌防护效果,进而导致现有的擦拭布容易从内部产生霉菌等菌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多层复合擦拭巾,解决了现有的擦拭布大多结构较为简单,大多只考虑到对擦拭液体的快速吸湿,而缺少考虑到对擦拭液体的快干功效,进而导致擦拭布的使用周期较长;同时现有的擦拭布缺少对内部的抗菌防护效果,进而导致现有的擦拭布容易从内部产生霉菌等菌类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层复合擦拭巾,包括包裹侧层和编织在包裹侧层外侧面起到纤维作用的缝合线,还包括包裹在包裹侧层内侧的擦拭布,所述擦拭布包括编织缝合在包裹侧层内侧上下两侧的上擦拭层和下擦拭层,所述上擦拭层底侧和下擦拭层顶侧均粘合设置有起到蓄湿作用的蓄湿层,所述蓄湿层顶部或者底侧编织缝合有起到拒油作用的拒油层,所述拒油层内侧弹性编织有弹性中层。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擦拭层和下擦拭层均由细熔喷纤维和第一粗熔喷纤维交织编织而成,且细熔喷纤维和第一粗熔喷纤维的纤维直径均为0.5~10μm。
[0010]进一步的,所述蓄湿层由木桨纤维和第二粗熔喷纤维交织编织而成,且所述蓄湿层中含有起到吸水作用的高吸水性树脂。
[0011]进一步的,所述拒油层包括交织粘合在蓄湿层顶侧起到拒水拒油作用的氟树脂涂料,所述氟树脂涂料顶侧粘合设置有纺粘纤维。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中层包括弹性编织在纺粘纤维内侧的弹性纤维,所述弹性纤维内侧编织设置有起到抗菌作用的抗菌纤维,所述弹性纤维和抗菌纤维两者编织空腔设为
限位空腔。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擦拭层和蓄湿层的编织空腔呈对应对齐分布,且蓄湿层与拒油层的编织空腔呈错开分布。
[0014]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中层上下两侧均设有拒油层和蓄湿层,且两组拒油层结构呈对称分布。
[001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空腔呈下窄上宽的多组圆台形状,且弹性纤维的拉伸长度为1厘米。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所述一种多层复合擦拭巾,通过设置了擦拭布在包裹侧层内部,通过上擦拭层和下擦拭层对擦拭液体进行快速导湿动作,并通过蓄湿层的吸湿和蓄湿效果而提高擦拭吸湿效果,然后通过拒油层内侧的氟树脂涂料对水和油等液体进行有效拦阻,进而通过弹性中层弹性和抗菌效果来避免擦拭布内侧产生霉菌。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擦拭布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擦拭布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下擦拭层和蓄湿层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包裹侧层

1、缝合线

2、擦拭布

3、上擦拭层

31、下擦拭层

32、蓄湿层

33、拒油层

34、弹性中层

35、细熔喷纤维

321、第一粗熔喷纤维

322、木桨纤维

331、第二粗熔喷纤维

332、高吸水性树脂

333、氟树脂涂料

341、纺粘纤维

342、弹性纤维

351、抗菌纤维

352、限位空腔

353。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层复合擦拭巾:包括包裹侧层1和编织在包裹侧层1外侧面起到纤维作用的缝合线2。
[0028]请参阅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层复合擦拭巾,还包括包裹在包裹侧层1内侧的擦拭布3,擦拭布3包括编织缝合在包裹侧层1内侧上下两侧的上擦拭层31和下擦拭层32,通过上擦拭层31和下擦拭层32对水分进行传动,上擦拭层31底侧和下擦拭层32顶侧均粘合设置有起到蓄湿作用的蓄湿层33,蓄湿层33顶部或者底侧编织缝合有起到拒油作用的拒油层34,通过拒油层34提供拒油效果,拒油层34内侧弹性编织有弹性中层35,弹性中层35上下两侧均设有拒油层34和蓄湿层33,且两组拒油层34结构呈对称分布,为拒油层34提
供弹性拉伸效果,上擦拭层31和蓄湿层33的编织空腔呈对应对齐分布,且蓄湿层33与拒油层34的编织空腔呈错开分布,提高拒油层34的拒水拒油效果。
[0029]请参阅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层复合擦拭巾,上擦拭层31和下擦拭层32均由细熔喷纤维321和第一粗熔喷纤维322交织编织而成,且细熔喷纤维321和第一粗熔喷纤维322的纤维直径均为0.5~10μm,提高下擦拭层32的吸湿效果,蓄湿层33由木桨纤维331和第二粗熔喷纤维332交织编织而成,且所述蓄湿层33中含有起到吸水作用的高吸水性树脂333,通过高吸水性树脂333提高蓄湿层33的吸湿效果,拒油层34包括交织粘合在蓄湿层33顶侧起到拒水拒油作用的氟树脂涂料341,氟树脂涂料341顶侧粘合设置有纺粘纤维342,通过氟树脂涂料341提供拒油效果,弹性中层35包括弹性编织在纺粘纤维342内侧的弹性纤维351,弹性纤维351内侧编织设置有起到抗菌作用的抗菌纤维3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复合擦拭巾,包括包裹侧层(1)和编织在包裹侧层(1)外侧面起到纤维作用的缝合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裹在包裹侧层(1)内侧的擦拭布(3),所述擦拭布(3)包括编织缝合在包裹侧层(1)内侧上下两侧的上擦拭层(31)和下擦拭层(32),所述上擦拭层(31)底侧和下擦拭层(32)顶侧均粘合设置有起到蓄湿作用的蓄湿层(33),所述蓄湿层(33)顶部或者底侧编织缝合有起到拒油作用的拒油层(34),所述拒油层(34)内侧弹性编织有弹性中层(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擦拭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擦拭层(31)和下擦拭层(32)均由细熔喷纤维(321)和第一粗熔喷纤维(322)交织编织而成,且细熔喷纤维(321)和第一粗熔喷纤维(322)的纤维直径均为0.5~1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擦拭巾,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湿层(33)由木桨纤维(331)和第二粗熔喷纤维(332)交织编织而成,且所述蓄湿层(33)中含有起到吸水作用的高吸水性树脂(33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擦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铭邹萌萌张玉慧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希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