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AN总线监控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CAN总线通信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CAN总线监控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的智能移动机器人上,虽然CAN总线网络充当整车的数据交互大动脉,但是并没有引用到车载控制器的CAN总线通讯工具,导致在车辆硬件出现问题时,并不能及时有效获取CAN总线数据反馈,找出硬件故障原因。
[000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CAN总线监控电路、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及时有效获取CAN总线数据反馈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AN总线监控电路,所述CAN总线通讯电路,包括:高速收发器模块、控制芯片模块和上位机;所述高速收发器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模块和CAN总线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模块与所述高速收发器模块和所述上位机连接;
[0006]所述高速收发器模块,用于通过CAN通讯协议采集CAN总线上的CAN数据;
[0007]所述控制芯片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高速收发器模块采集的所述CAN数据,并通过USB通讯协议将所述CAN数据发送至所述上位机;
[0008]所述上位机,用于对所述CAN数据进行解析,以实现对所述CAN总线进行状态监控。
[0009]可选地,所述高速收发器模块包括:TJA1051芯片、第一电阻、第一至第三电容、第一瞬态二极管模块、第二瞬态二极管模块和DB9公头; />[0010]所述TJA1051芯片的TXD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端连接;所述TJA1051芯片的RXD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端连接;所述TJA1051芯片的S端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后接地;所述TJA1051芯片的VCC端分别与5V电压输入和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TJA1051芯片的CANL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一瞬态二极管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瞬态二极管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TJA1051芯片的CANH端分别与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DB9公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DB9公头的第二端连接;所述DB9公头的第三端与第一保险丝连接后接地;所述TJA1051芯片的GND端接地。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模块包括:第一瞬态二极管、第二保险丝和第三保险丝;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模块包括:第二瞬态二极管;
[0012]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TJA1051芯片的CANL端和第二保险丝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保险丝的另一端与所述DB9公头连接;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TJA105芯片的CANH端和第三保险丝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保险丝的另一端与所述
DB9公头连接;
[0013]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TJA1051芯片的CANL端连接,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TJA1051芯片的CANH端连接,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的第三端接地。
[0014]可选地,所述控制芯片模块,包括:控制芯片、第二至第五电阻、晶振单元、复位单元、排针、监控指示电路和电压转换电路单元;
[0015]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单元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PA14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排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PA13端分别与所述排针的第二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BOOT1端与所述第四电阻串联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BOOT0端与所述第五电阻串联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OSC_IN和OSC_OUT端与所述晶振单元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NRST端与所述复位单元连接;所述排针的第三端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PB8端与所述监控指示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PB9端与所述监控指示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PA11端与所述上位机USB数据负信号线接口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PA12端与所述上位机USB数据正信号线接口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单元包括:第四保险丝、第四至第七电容和线性变压器;
[0017]所述第四保险丝的第一端与输入电压连接,所述第四保险丝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恒压源、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线性变压器的VIN端和所述线性变压器的CE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线性变压器的GND端接地;所述线性变压器的BYP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线性变压器的OUT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第六电容的一端和第七点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七点容的另一端接地。
[0018]可选地,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单元还包括:滤波单元;
[0019]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八至第十二电容;
[0020]所述第八至第十二电容并联后一端与所述线性变压器的OUT端连接;所述第八至第十二电容并联后另一端接地。
[0021]可选地,所述晶振单元包括:晶振、第十三电容和第十四电容;
[0022]所述第十三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晶振的一端和所述控制芯片的OSC_IN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晶振的另一端和所述控制芯片的OSC_OUT端连接。
[0023]可选地,所述复位单元包括:第六电阻和第十五电容;
[0024]所述第六电阻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单元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的NRST端和所述第十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25]可选地,所述监控指示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
[0026]所述控制芯片的PB8端与所述第七电阻串接后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单元连接;
[0027]所述控制芯片的PB9端与所述第八电阻串接后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单元链接。
[0028]可选地,所述控制芯片模块,还包括静电释放单元和USB接口单元;
[0029]所述静电释放单元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静电释放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PA12端连接;所述静电释放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PA11端连接,所述静电释放单元的第四端与所述输入电压连接;
[0030]所述USB接口单元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USB接口、第三瞬态二极管以及第四瞬态二极管;所述USB接口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连接,所述第九电阻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PA11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USB接口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AN总线监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CAN总线通讯电路,包括:高速收发器模块、控制芯片模块和上位机;所述高速收发器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模块和CAN总线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模块与所述高速收发器模块和所述上位机连接;所述高速收发器模块,用于通过CAN通讯协议采集CAN总线上的CAN数据;所述控制芯片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高速收发器模块采集的所述CAN数据,并通过USB通讯协议将所述CAN数据发送至所述上位机;所述上位机,用于对所述CAN数据进行解析,以实现对所述CAN总线进行状态监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AN总线监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收发器模块包括:TJA1051芯片、第一电阻、第一至第三电容、第一瞬态二极管模块、第二瞬态二极管模块和DB9公头;所述TJA1051芯片的TXD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端连接;所述TJA1051芯片的RXD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端连接;所述TJA1051芯片的S端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后接地;所述TJA1051芯片的VCC端分别与5V电压输入和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TJA1051芯片的CANL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一瞬态二极管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瞬态二极管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TJA1051芯片的CANH端分别与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DB9公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DB9公头的第二端连接;所述DB9公头的第三端与第一保险丝连接后接地;所述TJA1051芯片的GND端接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AN总线监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模块包括:第一瞬态二极管、第二保险丝和第三保险丝;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模块包括:第二瞬态二极管;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TJA1051芯片的CANL端和第二保险丝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保险丝的另一端与所述DB9公头连接;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TJA105芯片的CANH端和第三保险丝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保险丝的另一端与所述DB9公头连接;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TJA1051芯片的CANL端连接,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TJA1051芯片的CANH端连接,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的第三端接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AN总线监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模块,包括:控制芯片、第二至第五电阻、晶振单元、复位单元、排针、监控指示电路和电压转换电路单元;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单元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PA14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排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PA13端分别与所述排针的第二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BOOT1端与所述第四电阻串联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BOOT0端与所述第五电阻串联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OSC_IN和OSC_OUT端与所述晶振单元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NRST端与所述复位单元连接;所述排针的第三端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PB8端与所述监控指示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PB9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铿玮,
申请(专利权)人:劢微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