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动力开合装置,所述的无动力开合装置包括承载本体、第一开合门、第二开合门、第一底座、第二底座与滑轨;所述的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分别滑动连接所述滑轨,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的承载本体分别通过第一推拉支架与第二推拉支架连接所述的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所述的第一开合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的第二开合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底座;下压所述承载本体,所述的第一推拉支架与第二推拉支架驱动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沿所述滑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所述的第一开合门与第二开合门相互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无动力闸门的开合,无需人为去操作门的开合,容易组装,无需通电。无需通电。无需通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动力开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自动门
,涉及一种无动力开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类型的门的主要作用是为房屋或小区提供出入口,同时保证房屋或小区的安全,这些门通常需要人为去关闭,如果一旦忘记关闭,将失去门的防护作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0003]带有机械装置或弹性装置的门,虽然可以实现自动关闭,但由于其机械机构复杂,会提高生产成本,也会出现达不到有效关闭的问题,使用寿命会受到限制,容易损坏,因此,能够实现无动力自动闭合的闸门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开合装置,实现无动力闸门的开合,无需人为去操作门的开合,采用纯结构部件来完成闸门的开合,容易组装,无需通电。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动力开合装置,所述的无动力开合装置包括承载本体、第一开合门、第二开合门、第一底座、第二底座与滑轨;
[0007]所述的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分别滑动连接所述滑轨,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的承载本体分别通过第一推拉支架与第二推拉支架连接所述的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
[0008]所述的第一开合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的第二开合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底座;下压所述承载本体,所述的第一推拉支架与第二推拉支架驱动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沿所述滑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所述的第一开合门与第二开合门相互分离。
[0009]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人或物体经过承载本体时,承载本体受到重力影响向下移动,第一推拉支架与第二推拉支架推动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实现第一开合门与第二开合门的开启状态,在人或物体通过后,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在弹簧中的作用下,进行复位运动,实现第一开合门与第二开合门的关闭状态。
[0010]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合门远离所述第二开合门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二开合门远离所述第一开合门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蜗杆。
[0011]所述的滑轨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所述的第一支撑座上设置第一涡轮,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置第二涡轮,所述第一涡轮分别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一蜗杆,所述第二涡轮分别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二蜗杆。
[0012]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底座靠近所述第一涡轮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齿道,所述的第一齿道与所述第一涡轮相互啮合。
[0013]所述第二底座靠近所述第二涡轮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齿道,所述的第二齿道与
所述第二涡轮相互啮合。
[0014]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合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蜗杆,所述第二开合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蜗杆。
[0015]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靠近所述滑轨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块在所述滑轨内滑动。
[0016]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轨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的移动滑块分别在所述滑槽内往复滑动。
[0017]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推拉支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另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块,所述的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传动块转动连接所述承载本体。
[0018]所述第二推拉支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块,所述的第二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座,所述第二传动块转动连接所述承载本体。
[0019]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载本体的表面设置有两个定位轴,所述的两个定位轴分别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块与所述第二传动块。
[0020]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的表面分别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槽内固定有固定销,所述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底座内的固定销,所述第二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座内的固定销。
[0021]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吊耳,所述的吊耳分别用于固定所述弹簧的两端。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动力开合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人或物体经过承载本体时,承载本体受到重力影响向下移动,第一推拉支架与第二推拉支架推动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第一开合门与第二开合门开启,在人或物体通过后,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在弹簧中的作用下,进行复位运动,第一开合门与第二开合门闭合,实现无动力闸门的开合,无需人为去操作门的开合,采用结构部件来完成闸门的开合,容易组装,无需通电。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无动力开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无动力开合装置的俯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底座的侧视剖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传动块与第二传动块的剖视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连接块的连接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涡轮与第一蜗杆的连接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开合门与第二开合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
‑
承载本体;2
‑
第一开合门;3
‑
滑轨;4
‑
第一底座;5
‑
第一推拉支架;6
‑
限位槽;7
‑
定位轴;8
‑
滑槽;9
‑
第一蜗轮;10
‑
第一蜗杆;11
‑
第一支撑座;12
‑
第一传动块;13
‑
第一
连接块;14
‑
移动滑块;15
‑
第一齿道;16
‑
第一支柱;17
‑
吊耳;18
‑
弹簧;19
‑
第二开合门;20
‑
第二底座;21
‑
第二推拉支架;22
‑
第二蜗轮;23
‑
第二蜗杆;24
‑
第二支撑座;25
‑
第二传动块;26
‑
第二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动力开合装置包括承载本体、第一开合门、第二开合门、第一底座、第二底座与滑轨;所述的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分别滑动连接所述滑轨,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的承载本体分别通过第一推拉支架与第二推拉支架连接所述的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所述的第一开合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的第二开合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底座;下压所述承载本体,所述的第一推拉支架与第二推拉支架驱动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沿所述滑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所述的第一开合门与第二开合门相互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合门远离所述第二开合门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二开合门远离所述第一开合门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蜗杆;所述的滑轨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所述的第一支撑座上设置第一涡轮,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置第二涡轮,所述第一涡轮分别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一蜗杆,所述第二涡轮分别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二蜗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动力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靠近所述第一涡轮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齿道,所述的第一齿道与所述第一涡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底座靠近所述第二涡轮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齿道,所述的第二齿道与所述第二涡轮相互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动力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合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力军,潘杰,黄引驰,陈雄威,黄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