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狭小肥槽外架的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662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狭小肥槽外架的加固装置,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其包括L型加固件,L型加固件的两端分别与外架和支护连接;支护的顶端开设有容纳L型加固件的支护连接部的连接孔,L型加固件的外架连接部通过外架扣具与外架的立杆固定连接。通过L型加固件将设置在肥槽内的外架与支护连接并加固稳定,施工人员在使用外架作为操作平台对地下室外墙进行防水作业时,外架不会发生倾倒危险,降低地下室外墙建筑施工的难度。墙建筑施工的难度。墙建筑施工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狭小肥槽外架的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狭小肥槽外架的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土地资源的稀缺下,为更加充分利用有限的占地面积,建筑设计一般有地下室,主要用于人防、车库、商业、设备等功能,故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性能至关重要;而结构施工过程中,在遇到建筑周边及地下环境复杂、建筑边缘离用地红线较近等特殊情况,为较少对环境破坏和保证施工的安全,常采用排桩、钢板桩等不放坡支护形式,与地下室外墙形成狭小而较深的肥槽,肥槽窄小,肥槽内安装的外架横向跨度不够,导致肥槽内的外架较难安装稳固,外架容易发生倾覆;通过外架搭建的操作平台不稳定,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给后续地下室外墙的建筑施工带来重大的难题和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稳定的狭小肥槽外架的加固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提供一种狭小肥槽外架的加固装置,其包括L型加固件,L型加固件的两端分别与外架和支护连接;支护的顶端开设有容纳L型加固件的支护连接部的连接孔,L型加固件的外架连接部通过外架扣具与外架的立杆固定连接。
[0006]通过L型加固件将设置在肥槽内的外架与支护连接并加固稳定,施工人员在使用外架作为操作平台对地下室外墙进行防水作业时,外架不会发生倾倒危险,降低地下室外墙建筑施工的难度。
[0007]进一步的,支护连接部为圆柱形。圆柱形的支护连接部使得连接孔同样为圆形,在施工现场使用钻机即可简单对其加工成型。并且,L型加固件在连接在连接孔中后能够旋转,方便将L型加固件的外架连接部与外架进行连接,不必受连接孔的位置影响。
[0008]进一步的,圆柱形的支护连接部为直径为d的钢筋,且支护的顶端与外架连接部的距离不超过5d;支护连接部的长度L≥10d或L≥100mm。支护连接部置于连接孔内,支护连接部设置足够的长度确保支护连接部具有足够大的内应力,从而能够稳定住外架。
[0009]进一步的,外架扣具包括铰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螺栓扣锁;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内侧设置有与外架的立杆贴合的弧面;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与外架连接部连接的扣具。
[0010]进一步的,外架连接部为钢管;扣具的内侧与钢管表面贴合,且扣具的内侧设置有防滑橡胶层。钢管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外架连接部与扣具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摩擦力;另一方面减少外架连接部的质量,降低了成本;防滑橡胶层的设置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强大的应力钢管与扣具脱落;避免外架发生垂直于支护表面的移动。
[0011]进一步的,外架为圆盘式脚手架,外架扣具位于外架上两个菊花式圆盘之间;第一
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均设置有圆弧形的卡槽;卡槽的弧长大于菊花式圆盘的通槽的弧长;两个卡槽内均滑动配合有锁定杆;锁定杆横向截面与通槽的横向截面一致,且锁定杆与通槽滑动配合;卡槽内卡接有两个第一卡榫;两个第一卡榫分别位于锁定杆的两侧。
[0012]锁定杆的设置在外架连接部与外架连接好后,通过第一卡榫将外架扣具和圆盘式脚手架进行锁定,避免外架扣具与外架的立杆发生相对移动,从而避免外架连接部与外架的立杆旋转,避免外架发生平行于支护表面的移动。
[0013]进一步的,锁定杆的底端设置有防止锁定杆下落的限位块,锁定杆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柱,安装柱的长度大于限位块到锁定杆底部的距离;安装柱的侧壁与通槽的端面留有间隙,安装柱与通槽之间卡接有第二卡榫。
[0014]安装柱和限位块的设置避免了锁定杆从通槽中滑落,锁定杆在与外架扣具进行安装过程中无需将锁定杆手持,方便安装。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技术通过L型加固件将设置在肥槽内的外架与支护连接并加固稳定,施工人员在使用外架做为操作平台对地下室外墙进行防水作业时,外架不会发生倾倒危险,降低地下室外墙建筑施工的难度。
[0017]2、通过外架扣具将外架和L型加固件进行连接,与支护进行固定,外架扣具能够有效控制外架在作为操作平台时与支护之间发生横向或纵向的相对位移。使得外架更为稳固,为施工人员提供了稳定安全的施工环境。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
[0019]图2为外架扣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外架扣具装配在立杆上的示意图。
[0021]其中,1、L型加固件;2、立杆;3、支护;4、支护连接部;5、外架连接部;6、菊花式圆盘;7、外架扣具;8、第一连接部;9、第二连接部;10、螺栓扣锁;11、扣具;12、卡槽;13、锁定杆;14、第一卡榫;15、限位块;16、安装柱;17、第二卡榫;18、通槽;19、外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0023]如图1所示,一种狭小肥槽外架的加固装置,其包括L型加固件1,L型加固件1的两端分别与外架和支护3连接;支护3的顶端开设有容纳L型加固件1的支护连接部4的连接孔,L型加固件1的外架连接部5通过外架扣具7与外架的立杆2固定连接。支护连接部4为圆柱形;圆柱形的支护连接部4为直径为d的钢筋,且支护3的顶端与外架连接部5的距离不超过5d;支护连接部4的长度L≥10d或L≥100mm。
[0024]如图2

3所示,外架为圆盘式脚手架,圆盘式脚手架包括立杆2,立杆2每隔0.6m设立菊花式圆盘6,菊花式圆盘6上设置有供横杆连接的四个椭圆槽,四个椭圆槽呈十字形,在
外架装配时椭圆槽与外架的横杆平行,每两个椭圆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减重的通槽18。外架扣具7包括铰接的第一连接部8和第二连接部9;第一连接部8和第二连接部9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螺栓扣锁10;第一连接部8和第二连接部9的内侧设置有与外架的立杆2贴合的弧面;第一连接部8上设置有与外架连接部5连接的扣具11。
[0025]外架连接部5为钢管;扣具11的内侧与钢管表面贴合,且扣具11的内侧设置有防滑橡胶层。外架扣具7位于外架上两个菊花式圆盘6之间;第一连接部8和第二连接部9上均设置有圆弧形的卡槽12;卡槽12的弧长大于菊花式圆盘6的通槽18的弧长;两个卡槽12内均滑动配合有锁定杆13;锁定杆13横向截面与通槽18的横向截面一致,且锁定杆13与通槽18滑动配合;卡槽12内卡接有两个第一卡榫14;两个第一卡榫14分别位于锁定杆13的两侧。
[0026]锁定杆13的底端设置有防止锁定杆13下落的限位块15,锁定杆13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柱16,安装柱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狭小肥槽外架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L型加固件(1),所述L型加固件(1)的两端分别与外架和支护(3)连接;所述支护(3)的顶端开设有容纳L型加固件(1)的支护连接部(4)的连接孔,所述L型加固件(1)的外架连接部(5)通过外架扣具(7)与外架的立杆(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小肥槽外架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连接部(4)为圆柱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狭小肥槽外架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的支护连接部(4)为直径为d的钢筋,且所述支护(3)的顶端与外架连接部(5)的距离不超过5d;所述支护连接部(4)的长度L≥10d或L≥1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小肥槽外架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架扣具(7)包括铰接的第一连接部(8)和第二连接部(9);所述第一连接部(8)和第二连接部(9)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螺栓扣锁(10);所述第一连接部(8)和第二连接部(9)的内侧设置有与外架的立杆(2)贴合的弧面;所述第一连接部(8)或第二连接部(9)上设置有与外架连接部(5)连接的扣具(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狭小肥槽外架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诚严中山林天宇刘磊马鑫淼张书洋王乔一雷硕欧阳欢鹏宋瑞林张美俊杨阳曹政李乐生蒋璐邵光辉华学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