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配网工程验收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6554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基于电力配网工程验收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涉及电力配网工程验收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使用时,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在接口中堆积杂物,导致线路接触不良的问题,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通过合页安装有盖板,盖板的内侧安装有显示屏,且主体的内侧安装有操作按键,且主体的前侧设有储槽;储槽,所述储槽为弧形结构,且储槽的底部设有多处开孔;底槽,所述底槽为矩形结构,且底槽的顶部安装有四处螺纹杆。通过使用载板对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上的接口进行隐藏,减少杂物的积累,载板在进行转动的时候,外清理板与内清理板顶部的毛刷对载板内侧的线路接口清理,防止接口内杂物堆积。防止接口内杂物堆积。防止接口内杂物堆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电力配网工程验收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力配网工程验收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基于电力配网工程验收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配网工程是指电网公司投资的10kV及以下线路和设备新建或者改造的工程项目,在电力配网工程在建成的时候需要使用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进行验收,对电力配网工程中的线路以及设备进行检测,保证电力配网工程的稳定工作。
[0003]现有的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在对电力配网工程进行验收的时候,通常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在户外进行使用,户外的粉尘较大,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在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与电力配网工程中的线路或者设备连接用的接口中堆积杂物,导致线路接触不良,导致验收的时候数据采集不准确的情况。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基于电力配网工程验收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基于电力配网工程验收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通常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在户外进行使用,户外的粉尘较大,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在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的接口中堆积杂物,导致线路接触不良的问题。
[0006]本实用基于电力配网工程验收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基于电力配网工程验收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通过合页安装有盖板,盖板的内侧安装有显示屏,且主体的内侧安装有操作按键,且主体的前侧设有储槽;储槽,所述储槽为弧形结构,且储槽的底部设有多处开孔;底槽,所述底槽为矩形结构,且底槽的顶部安装有四处螺纹杆。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滑槽,所述滑槽为T形结构,且滑槽开设在主体的前侧;滑板,所述滑板的内端滑动安装在滑槽的内部,且滑板外端为弧形结构;检测板,所述检测板为弧形结构,且检测板的内侧为倾斜状结构,且检测板的外侧通过弹簧安装在滑板的内侧。
[0009]进一步的,所述储槽包括:载板,所述载板的两侧为弧形结构,且载板的侧面内侧设有线路接口,且载板的侧端安装有伞齿轮,并且载板转动安装在储槽的内部;外清理板,所述外清理板的顶部为弧形结构,且外清理板的顶部设有毛刷,且外清理板的顶部设有多处开槽,且外清理板的一端通过弹簧滑动安装在储槽的底部,且外清理板顶部的毛刷滑动安装在载板的侧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储槽还包括:内清理板,所述内清理板安装在两处外清理板之间,
且内清理板的顶部为弧形结构,且内清理板的一端通过弹簧滑动安装在储槽的底部;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为U形结构,且连接板的侧端安装在外清理板与内清理板的另一端。
[0011]进一步的,所述储槽还包括:竖杆,所述竖杆的顶部安装有伞齿轮,且竖杆的底部转动安装在储槽的侧面,且竖杆顶部的伞齿轮与载板侧端的伞齿轮相啮合;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为椭圆形结构,且导向板安装在竖杆的底部外侧,且导向板滑动安装在连接板的外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槽包括: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为圆柱形结构,且旋转杆转动安装在底槽的顶部,且旋转杆的侧端通过链条组与底槽顶部的螺纹杆相连接;滑块,所述滑块为矩形结构,且滑块安装在底槽顶部螺纹杆的外侧。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槽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通过转轴安装在滑块的底部;底板,所述底板为矩形结构,且底板的顶部通过转轴与支撑板的底部相连接,且底板滑动安装在底槽的底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在本装置中,设置了载板,通过使用载板对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上的接口进行隐藏,减少杂物的积累,对电力配网工程进行验收的时候,转动载板使其内侧的线路接口朝向外侧,便于把线路与电力配网工程的线路或者设备进行连接,便于进行数据的采集,当不使用的时候,则反方向转动载板使其线路接口隐藏到储槽的内侧,防止户外的灰尘或者杂物积累在接口的内部,保证线路正常连接,载板在进行转动的时候,外清理板与内清理板顶部的毛刷对载板内侧的线路接口进行清理,防止接口内杂物堆积;
[0016]2、在本装置中,设置了底板,通过转动旋转杆驱动四处螺纹杆带动滑块移动,滑块驱动支撑板带动底板向下移动,使底板移出底槽的内部,使底板对主体的位置进行支撑,使主体处于合适的高度,电力配网工程的工作人员对配网工程的线路以及设备进行验收操作的时候通常在户外放置在地面上进行使用,这样可以使用主体处于合适的高度,不需要工作人员弯腰进行操作,减少弯腰引起工作人员的不适,同时在户外使用的时候,地面比较潮湿,底板可以使主体远离地面,防止对主体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主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载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外清理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底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3]1、主体;101、滑槽;102、滑板;103、检测板;2、储槽;201、载板;202、外清理板;203、内清理板;204、连接板;205、竖杆;206、导向板;3、底槽;301、旋转杆;302、滑块;303、支撑板;304、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实施例:
[0028]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0029]本技术提供基于电力配网工程验收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顶部通过合页安装有盖板,盖板的内侧安装有显示屏,且主体1的内侧安装有操作按键,且主体1的前侧设有储槽2;储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电力配网工程验收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电力配网工程验收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顶部通过合页安装有盖板,盖板的内侧安装有显示屏,且主体(1)的内侧安装有操作按键,且主体(1)的前侧设有储槽(2);储槽(2),所述储槽(2)为弧形结构,且储槽(2)的底部设有多处开孔;底槽(3),所述底槽(3)为矩形结构,且底槽(3)的顶部安装有四处螺纹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力配网工程验收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滑槽(101),所述滑槽(101)为T形结构,且滑槽(101)开设在主体(1)的前侧;滑板(102),所述滑板(102)的内端滑动安装在滑槽(101)的内部,且滑板(102)外端为弧形结构;检测板(103),所述检测板(103)的内侧为倾斜状结构,且检测板(103)的外侧通过弹簧安装在滑板(102)的内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力配网工程验收数据采集管理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槽(2)包括:载板(201),所述载板(201)的侧面内侧设有线路接口,且载板(201)的侧端安装有伞齿轮,并且载板(201)转动安装在储槽(2)的内部;外清理板(202),所述外清理板(202)的顶部为弧形结构,且外清理板(202)的顶部设有毛刷,且外清理板(202)的顶部设有多处开槽,且外清理板(202)的一端通过弹簧滑动安装在储槽(2)的底部,且外清理板(202)顶部的毛刷滑动安装在载板(201)的侧面。4.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程韩雨吴燔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盐城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