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642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该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包括:步骤1,划分CO2驱开发阶段;步骤2,进行CO2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步骤3,确定CO2驱效果评价关键参数及计算方法;步骤4,形成不同阶段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组合。该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建立反映CO2驱效果特征的关键动态指标参数组合,作为形成支撑气驱效果评价的基础。形成支撑气驱效果评价的基础。形成支撑气驱效果评价的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发效果评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CO2驱油技术是指将CO2注入油层保持地层压力,驱替原油到油井,并借助CO2自身特性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与水介质相比,CO2具有黏度小、萃取能力强、注入能力强等诸多优势,同时,因为可以起到CO2封存作用,该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在大庆油田开展了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后陆续在吐哈葡北油田、江苏草舍油田以及吉林、胜利等油田开展先导试验。近十年来,我国大力发展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特别是低渗透油藏CO2驱技术,初步形成了配套理论和技术,并在扩大化试验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在注CO2提高釆收率方面还处于初期阶段,有关CO2开发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尚不多,因此研究CO2开发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改善后续注CO2油藏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003]在申请号:CN201811043315.9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CO2驱油技术效果的评价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母油田区块各量化参数的水平值和母油田区块各量化参数之间的关系,选取母油田区块CO2驱油技术的试验方案;获得试验方案的相对提高采出程度比;建立母油田区块相对提高采出程度比与母油田区块各量化参数之间的关系;根据母油田区块相对提高采出程度比与母油田区块各量化参数之间的关系,对目标油田区块CO2驱油技术效果进行评价。
>[0004]在申请号:CN201710610221.4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适合二氧化碳混相驱的致密油藏的筛选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候选油藏的地质参数,所述地质参数包括地层压力与二氧化碳混相压力之比,以及空气渗透率;基于所述地质参数,判断所述候选油藏是否适合二氧化碳混相驱:地层压力与二氧化碳混相压力之比≥1.0,且空气渗透率≥0.5mD,判断候选油藏适合二氧化碳混相驱;否则,判断候选油藏不适合二氧化碳混相驱。
[0005]在申请号:CN201910247414.7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基于正交设计多指标气水交替驱注采参数优化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正交设计生成多个气水交替驱方案;步骤2,把生成的方案进行模拟计算;步骤3,输出各个方案模拟结果指标;步骤4,对指标结果做无因次处理;步骤5,赋予不同指标权重,建立无因次指标结果与多目标综合因子Dk的函数关系,根据Dk进行计算每个水平对应指标均值的最大值F;步骤6,根据F值大小,确定每一因素下最优水平组合。
[0006]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专利技术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立反映CO2驱效果特征的关键动态指标参数组合,作
为形成支撑气驱效果评价的基础的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该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包括:
[0009]步骤1,划分CO2驱开发阶段;
[0010]步骤2,进行CO2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0011]步骤3,确定CO2驱效果评价关键参数及计算方法;
[0012]步骤4,形成不同阶段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组合。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14]在步骤1中,基于CO2驱的作用机制、渗流过程及采油井生产动态特征,结合CO2驱实践经验,将CO2驱划分为五个开发阶段。
[0015]在步骤1中,将CO2驱划分的五个开发阶段为:
[0016]气驱初期:刚开始注气,油井未见气、未见效,压力升高0.5MPa以上或0.5 倍流压;
[0017]气驱早期:气驱前缘未过井距之半,但产量、压力有变化;
[0018]气驱中早期:气驱前缘过井距之半,产量明显上升,未见气;
[0019]气驱中期:见气,产出气体地下主要为溶解态产出;
[0020]气驱后期:见气,产量持续下降,气体主要为游离态产出。
[0021]在步骤2中,根据典型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相关参数设计了理论模型,对CO2驱开发效果影响的地质、流体、开发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各因素对不同阶段气驱效果的影响过程、影响规律和影响程度,为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指导。
[0022]在步骤3中,围绕开发效果,兼顾机制和过程,筛选了具有作用机制内涵的评价指标4项、反映渗流过程特征的评价指标2项、体现生产动态差异的评价指标4项,构建了CO2驱开发效果评价核心指标体系。
[0023]在步骤3中,CO2驱效果评价关键参数包括:基于作用机制的CO2驱效果评价指标、基于渗流过程的CO2驱效果评价指标和基于产出动态的CO2驱效果评价指标。
[0024]在步骤3中,基于作用机制的CO2驱效果评价指标包括:
[0025](1)混相程度:注气阶段平均地层压力与最小混相压力的比值,从压力作用的角度,建立了混相程度与采收率压力校正系数的关系模型;
[0026][0027]式中:
[0028]p

平均地层压力,MPa
[0029]MMP

最小混相压力,MPa;
[0030](2)基准压力梯度:井间平均压力梯度与混相驱突破时井间平均压力梯度比值,从有效驱替角度,提出了基准压力梯度的概念,建立了基准压力梯度的理论表达式:
[0031][0032][0033]式中:
[0034]‑
井间平均压力梯度,MPa/m
[0035]‑
单位质注采速度下基准压力梯度,MPa
·
d/(m
·
t)
[0036]Q1‑
注气速度,t/d
[0037]Q2‑
产液速度,t/d
[0038]μ
o

油粘度,mPa.s
[0039]K

地层渗透率,mD
[0040]h

地层有效厚度,m;
[0041](3)基准注采比:地下注采平衡时,地下体积注气量与地下采出流体体积量的比值,从注采对应角度,提出了基准注采比的概念,衡量注气有效比例;
[0042]一方面考察基准注采比的数值,另一方面,考察基准注采比与油藏压力的相关性;
[0043][0044][0045][0046]式中:
[0047]R
i/p

基准注采比,m3/m3[0048]‑
月注采比,t/t
[0049]‑
阶段注采比,t/t
[0050]‑
月注气量,t
[0051]Q
w

月产水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包括:步骤1,划分CO2驱开发阶段;步骤2,进行CO2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步骤3,确定CO2驱效果评价关键参数及计算方法;步骤4,形成不同阶段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基于CO2驱的作用机制、渗流过程及采油井生产动态特征,结合CO2驱实践经验,将CO2驱划分为五个开发阶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将CO2驱划分的五个开发阶段为:气驱初期:刚开始注气,油井未见气、未见效,压力升高0.5MPa以上或0.5倍流压;气驱早期:气驱前缘未过井距之半,但产量、压力有变化;气驱中早期:气驱前缘过井距之半,产量明显上升,未见气;气驱中期:见气,产出气体地下主要为溶解态产出;气驱后期:见气,产量持续下降,气体主要为游离态产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根据典型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相关参数设计了理论模型,对CO2驱开发效果影响的地质、流体、开发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各因素对不同阶段气驱效果的影响过程、影响规律和影响程度,为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指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围绕开发效果,兼顾机制和过程,筛选了具有作用机制内涵的评价指标4项、反映渗流过程特征的评价指标2项、体现生产动态差异的评价指标4项,构建了CO2驱开发效果评价核心指标体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CO2驱效果评价关键参数包括:基于作用机制的CO2驱效果评价指标、基于渗流过程的CO2驱效果评价指标和基于产出动态的CO2驱效果评价指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渗透油藏CO2驱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基于作用机制的CO2驱效果评价指标包括:(1)混相程度:注气阶段平均地层压力与最小混相压力的比值,从压力作用的角度,建立了混相程度与采收率压力校正系数的关系模型;式中:p

平均地层压力,MPaMMP

最小混相压力,MPa;
Q
o

月产油量,t

阶段注气量,t

阶段产水量,m3‑
阶段产油量,t;(4)混相系数:压力大于混相压力储层体积占储层总体积的比例;式中:M
p

以地层压力为判断标准的混相比例,%

地层压力大于混相压力的孔隙体积,m3V

区块总孔隙体积,m3。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明侯春华王滨赵伟高强孙颖张孝天冯义娜陈硕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