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623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框架和安装在检测框架上的相机总成;所述检测框架设置于列车车库出入口的咽喉道路一侧,所述相机总成通过微调装置安装在检测框架上,其镜头朝向列车出入口道路设置,所述微调装置包括串联设置的万向调节器和位移调节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检测系统便捷式移动,拆装方便,可实现对于相机总成的各个维度的调整,大幅提升列车日检的效率,对关键零部件的故障与松弛、异常高温状态,以及损耗件的替换及时做出预警,并对列车的数字化检修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提供有力的支撑。提供有力的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具体属于轨道列车检修技术。

技术介绍

[0002]磁浮轨道列车等轨道车辆在每天出入库过程中,需要对列车的车号、车辆外表面图像及故障、车辆关键部件的温度、车辆外部损耗件的磨损等状态进行视觉检测,对关键零部件的故障与松弛、异常高温状态,以及损耗件的替换及时做出预警,并对列车的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0003]现有检测方式是将检测用的相机设备固定在厂房车库内,检测设备固定不可移动,造成车库厂房内布置相对局限,且不易移动,腾出空间;检测设备再使用过程中安装调整也不方便,经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来调整合适的检测设备姿态,并且由于检测用的相机设备固定设置,不能实现角度调整,所能够覆盖到的列车外表面区域有限,存在检测盲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的设备不方便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框架1和安装在检测框架1上的相机总成2;所述检测框架1设置于列车车库出入口的咽喉道路一侧,所述相机总成2通过微调装置4安装在检测框架1上,其镜头朝向列车出入口道路设置,所述微调装置4包括串联设置的万向调节器42和位移调节器43。
[0007]本技术的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调节器42采用球关节结构,所述相机总成2通过相机支架41与万向调节器42的球头端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调节器42的球座端通过位移调节器43安装在检测框架1上。
[0008]本技术的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进一步的,所述位移调节器43包括微调轴杆431、微调基座432和相机安装座434,所述微调基座432固定在检测框架1上,所述微调轴杆431转动装配在微调基座432上,所述相机安装座434沿微调轴杆431的轴线方向导向移动装配,所述微调轴杆431与相机安装座434之间通过螺纹传动装配。
[0009]本技术的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微调基座432为两组,两组微调基座432之间连接有平行的导向杆435,所述相机安装座434通过导向杆435导向移动装配在两组微调基座432之间,所述微调轴杆431螺接穿过相机安装座434,所述微调轴杆431两端通过旋转轴套433分别与两组微调基座432转动装配。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调轴杆431一端伸出微调基座432形成微调旋钮,至少其中一组微调基座432上设有将微调基座432锁紧的顶针螺钉436,通过手动微调相机总成位移并锁定。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调轴杆431与减速电机传动连接,可实现相机总成位移微调的自动控制。
[0012]本技术的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套433为石墨基自润滑轴套。
[0013]本技术的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框架1采用带调节滑槽的铝合金型材搭建,所述检测框架1的底部设置高度调节脚杯11。
[0014]本技术的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进一步的,还包括光源总成3,所述光源总成3通过光源支架31安装在检测框架1上,其照射方向朝向列车出入口道路设置。
[0015]本技术的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进一步的,所述相机总成2采用线阵相机,所述光源总成3采用平行线阵相机拍摄平面的线光源。
[0016]本技术的检测系统安装于检测框架上,通过调节框架型材具体的滑槽固定位置,可以对相机总成和光源总成的位置进行快速调节,检测框架采用轻质铝合金模块型材搭建,重量轻,可以随装随拆,容易移动,可调节性强,不受场地安装限制,便于对检测系统进行快速移动调整,通过万向调节器和位移调节器对相机总成进行拍摄角度和位置的微调,安装调整方便,提高列车的检测覆盖面,提高检测准确性,还可以适应不同尺寸列车外观检测,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可实现检测系统便捷式移动,无需固定,拆装方便,采用铝型材,结构轻便,且整个结构件中无需焊接件,即便机加工件也比较少,制作成本低。
[0019]2.本技术可实现对于相机总成的各个维度的调整。通过检测框架的铝型材上T形螺栓槽对初位置进行定位,再通过位置微调装置和万向调节装置对角度和位置进行微调。
[0020]3. 本技术通过相机总成和光源总成配合对列车外观的车号、车体外表面图像及故障、车体关键部件的温度、车体损耗件的磨损等状态进行拍照检测。取相清晰、取相范围大,有足够的覆盖面,可大幅提升列车日检的效率,对关键零部件的故障与松弛、异常高温状态,以及损耗件的替换及时做出预警,并对列车的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0021]4.本技术的微调装置预留可进行自动化改造的电机接口,可随时增加减速电机,进行自动控制、远程控制。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实施例的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主视图。
[0025]图3为实施例中的相机总成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实施例中的相机总成主视图。
[0027]图5为实施例中的位移调节器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标号:1

检测框架,11

高度调节脚杯,2

相机总成,3

光源总成,31

光源支架,4

微调装置,41

相机支架,42

万向调节器,43

位移调节器,431

微调轴杆,432

微调基座,433

旋转轴套,434

相机安装座,435

导向杆,436

顶针螺钉,5

列车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0029]参见图1和图2,图示中的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具体包括检测框架1、相机总成2、光源总成3以及微调装置4,检测框架1为整个检测系统的安装框架,相机总成2和光源总成3安装在检测框架1上,整个检测系统布置在列车车库出入口的咽喉道路一侧,对进出列车车库的列车车体5侧面外观进行视觉拍摄检测,其中光源总成3设置在检测框架1前端,靠近列车车体5的侧面,增强对列车车体侧面的光照强度,提高相机总成2的拍摄清晰度,相机总成2通过微调装置4安装在光源总成3后方的检测框架1上,对光源总成3照亮的区域进行拍照检测,轨道列车在出入库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框架(1)和安装在检测框架(1)上的相机总成(2);所述检测框架(1)设置于列车车库出入口的咽喉道路一侧,所述相机总成(2)通过微调装置(4)安装在检测框架(1)上,其镜头朝向列车出入口道路设置,所述微调装置(4)包括串联设置的万向调节器(42)和位移调节器(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调节器(42)采用球关节结构,所述相机总成(2)通过相机支架(41)与万向调节器(42)的球头端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调节器(42)的球座端通过位移调节器(43)安装在检测框架(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调节器(43)包括微调轴杆(431)、微调基座(432)和相机安装座(434),所述微调基座(432)固定在检测框架(1)上,所述微调轴杆(431)转动装配在微调基座(432)上,所述相机安装座(434)沿微调轴杆(431)的轴线方向导向移动装配,所述微调轴杆(431)与相机安装座(434)之间通过螺纹传动装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列车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基座(432)为两组,两组微调基座(432)之间连接有平行的导向杆(435),所述相机安装座(4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华吕文博潘智斌刘光磊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凌翔磁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