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一体化微波遥感器的信号时序优化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6149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多模式一体化微波遥感器的信号时序优化模型,属于摄影测量学技术领域,用于多模式微波遥感器的模型优化,包括系统工作参数设计、信号时序优化模型建模、设定约束条件和信号时序优化模型求解;系统工作参数设计包括高度计模式参数设计、波谱仪模式参数设计、散射计模式参数设计和SAR模式参数设计;约束条件包括SAR模式有效工作时间约束、不同模式发射信号间不混叠约束和同一时刻工作模式单一性约束;信号时序优化模型求解包括编码、适应度函数设计、选择操作和交叉变异操作;通过仿真实验总结,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可以设计出满足多种约束条件且能量最小的信号时序。时序。时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模式一体化微波遥感器的信号时序优化模型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多模式一体化微波遥感器的信号时序优化模型,属于摄影测量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微波遥感卫星大致可以分成单星单载荷、单星多载荷两种体制。单星单载荷体制下仪器的功能相对单一,单星多载荷体制通过搭载多个独立工作的载荷实现多种参数的测量,但各载荷之间往往缺乏相互支持,常会导致卫星的体积和质量较大、整星系统复杂、运行风险明显增加等问题。
[0003]为解决上述两种体制中的问题,值得探索的途径之一是发展多模式一体化微波遥感器。该遥感器是一种涵盖不同入射角的新体制微波遥感设备,能够集多种观测手段于一体,实现高度计、散射计、波谱仪、SAR等多种观测模式的优势互补,同步提供各种海洋分辨率和多尺度的风、浪信息的观测。随着相控阵天线技术的成熟,以及卫星轻质化、小型化的趋势,发展多模式一体化微波遥感器的需求迫切,现已成为微波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多模式一体化微波遥感器,信号时序的设计是一个基础问题,涉及到多种模式发射和接收信号的时序分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多模式一体化微波遥感器的信号时序优化模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星单载荷体制功能相对单一的局限性,单星多载荷体制存在卫星体积和质量较大、运行风险高的问题。
[0005]多模式一体化微波遥感器的信号时序优化模型,包括系统工作参数设计、信号时序优化模型建模、设定约束条件和信号时序优化模型求解;系统工作参数设计包括高度计模式参数设计、波谱仪模式参数设计、散射计模式参数设计和SAR模式参数设计;约束条件包括SAR模式有效工作时间约束、不同模式发射信号间不混叠约束和同一时刻工作模式单一性约束;信号时序优化模型求解包括编码、适应度函数设计、选择操作和交叉变异操作。优选地,高度计模式参数设计包括:高度计模式工作在0
°
形成入射角,采用脉冲有限工作体制,其方位向波束宽度为:(1),式中,为有效波高测量范围的最大值,H为轨道高度,方位向天线尺寸为:(2),式中,为信号波长,k取0.88;脉冲重复频率PRF满足:,其中,(3),
,式中,表示高度计模式的脉冲重复频率,V表示平台速度,表示载波频率,表示高度计波束的脉冲宽度,为均方根波高,为形成跟踪门的数目,为点目标分辨率,为最大均方波高,N为独立测量数,即脉冲重复频率与高度测量平均时间的乘积,利用式(4),计算出其脉冲重复频率的下限。
[0006]优选地,波谱仪模式参数设计包括:波谱仪模式在2
°
、4
°
、6
°
、8
°
、10
°
形成入射角,采用360
°
圆锥扫描模式,两维波束宽度为2
°
方位向
×2°
距离向,为避免回波信号混叠,脉冲重复频率满足:,式中,PRFspec表示波谱仪模式的脉冲重复频率,n取整数,c为光速,、分别代表波束足迹对应的最小斜距和最大斜距。
[0007]优选地,散射计模式参数设计包括:散射计模式采用笔形圆锥扫描模式,利用相控阵雷达天线波束让天线发射的波束在双侧前后斜视四个方向来回切换;脉冲重复频率需满足:(6),(7),式中,表示散射计模式的脉冲重复频率,为波束个数,为波束足印在地面扫描时的切向速度,为地距分辨率,为方位分辨率,为散射计外波束的入射角。
[0008]优选地,SAR模式参数设计包括:在左右视同时正侧视观测的基础上,增加双侧前、后斜视的波束,对于每侧的视场,实现至少三个角度的海浪SAR图像获取,SAR模式的天线发射的波束在左右侧方向上来回切换;SAR的距离向天线尺寸满足:(8),式中,为测绘带近端斜距,为最小测绘带宽,为测绘带近端波束入射角,SAR方位向天线尺寸满足:(9),式中,为方位向分辨率,脉冲重复频满足:(10),(11),式中,是SAR模式的脉冲重复频率,为回波的散布时间,为测绘带长度,为测绘带远端的波束入射角。
[0009]优选地,假设某个脉冲旁瓣引起的星下点回波在第个发射脉冲发射后经过时间接收到,将其时间长度假设为发射信号脉冲宽度的2倍,即2T
SAR
A,目标场景的回波信号是在第个发射脉冲发射后经过时间接收到,则有:(12),式中,表示SAR波束对应的测绘带近端斜
距;若希望接收窗口不会接收到星下点回波,则满足:,或(13),根据式(13)可知,为避免星下点回波干扰,SAR的脉冲重复频率满足:或(14),式中,表示SAR波束对应的测绘带远端斜距;为了避免SAR发射信号与场景回波混叠,满足:,,对式(15)进行转化后,得:,式中,表示观测带内目标回波返回到雷达时经过的脉冲周期数,取整数。
[0010]优选地,信号时序优化模型建模包括:设研究的总时间序列长度为,将其等分为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的长度为,优化模型为:(17),式中,表示第i个时间段的工作模式,表示当发射某种模式的信号时对应的峰值发射功率,对应不发射模式,对应SAR模式,对应散射计模式,对应高度计模式,对应波谱仪模式,表示三类约束条件。
[0011]优选地,SAR模式有效工作时间约束为,设在所研究的总时间序列长度内,发射SAR模式的信号时长上限为A,则有:(18),其中,;不同模式发射信号间不混叠约束为,SAR模式与波谱仪模式联合观测海浪,以及SAR模式与散射计模式联合观测海风,均使用相同的PRF工作,集成到同一根天线,将SAR的脉冲重复频率设计为其他三种模式脉冲重复频率的整数倍关系,即有:(19);同一时刻工作模式单一性约束为,设逻辑变量A
i
、B
i
、C
i
、D
i
分别表示第i个时间段是否发射SAR、散射计、高度计、波谱仪模式信号的逻辑变量,A
i
=1表示第i个时间段发射SAR模式信号,A
i
=0表示第i个时间段不发射SAR模式信号,设E
i
=1表示不发射任何模式的信号,有如下约束:
(20)。
[0012]优选地,信号时序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采用二进制编码,将SAR模式的脉冲重复间隔与第一次发射SAR模式信号的等待时间作为优化设计中的“个体”,一个“种群”由若干个个体构成,初始种群通过随机的方式产生;式(21)的目标函数作为遗传算法中的适应度函数:; (21);式中,表示每种模式对应的峰值发射功率,表示每种模式对应的脉冲宽度,表示每一模式对应的发射次数,代表第一次发射SAR模式信号前的等待时间,为散射计波束对应的远端斜距,为目标照射时间,为目标被波束中心照射时雷达与目标间的斜距,为波束中心的斜视角。
[0013]优选地,遗传算法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均设为定值,包括:S1.根据各种模式的脉冲重复频率,第一次发射SAR模式信号前的等待时间,确定染色体编码的长度;S2.按约束条件随机生成初始种群,筛选出满足条件的PRF,并令当前代数gen=0;S3.根据实际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模式一体化微波遥感器的信号时序优化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工作参数设计、信号时序优化模型建模、设定约束条件和信号时序优化模型求解;系统工作参数设计包括高度计模式参数设计、波谱仪模式参数设计、散射计模式参数设计和SAR模式参数设计;约束条件包括SAR模式有效工作时间约束、不同模式发射信号间不混叠约束和同一时刻工作模式单一性约束;信号时序优化模型求解包括编码、适应度函数设计、选择操作和交叉变异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一体化微波遥感器的信号时序优化模型,其特征在于,高度计模式参数设计包括:高度计模式工作在0
°
形成入射角,采用脉冲有限工作体制,其方位向波束宽度为:(1),式中,为有效波高测量范围的最大值,H为轨道高度,方位向天线尺寸为:(2),式中,为信号波长,k取0.88;脉冲重复频率PRF满足:,其中,(3),,式中,表示高度计模式的脉冲重复频率,V表示平台速度,表示载波频率,表示高度计波束的脉冲宽度,为均方根波高,为形成跟踪门的数目,为点目标分辨率,为最大均方波高,N为独立测量数,即脉冲重复频率与高度测量平均时间的乘积,利用式(4),计算出其脉冲重复频率的下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式一体化微波遥感器的信号时序优化模型,其特征在于,波谱仪模式参数设计包括:波谱仪模式在2
°
、4
°
、6
°
、8
°
、10
°
形成入射角,采用360
°
圆锥扫描模式,两维波束宽度为2
°
方位向
×2°
距离向,为避免回波信号混叠,脉冲重复频率满足:,式中,PRFspec表示波谱仪模式的脉冲重复频率,n取整数,c为光速,、分别代表波束足迹对应的最小斜距和最大斜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式一体化微波遥感器的信号时序优化模型,其特征在于,散射计模式参数设计包括:散射计模式采用笔形圆锥扫描模式,利用相控阵雷达天线波束让天线发射的波束在双侧前后斜视四个方向来回切换;脉冲重复频率需满足:(6),(7),式中,表示散射计模式的脉冲重复频率,为波束个数,为波束足印在地面扫描时的切向速度,为地距分辨率,为方位分辨率,为散射计外波束的入射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模式一体化微波遥感器的信号时序优化模型,其特征在于,SAR模式参数设计包括:在左右视同时正侧视观测的基础上,增加双侧前、后斜视的波束,对
于每侧的视场,实现至少三个角度的海浪SAR图像获取,SAR模式的天线发射的波束在左右侧方向上来回切换;SAR的距离向天线尺寸满足:(8),式中,为测绘带近端斜距,为最小测绘带宽,为测绘带近端波束入射角,SAR方位向天线尺寸满足:(9),式中,为方位向分辨率,脉冲重复频满足:(10),(11),式中,是SAR模式的脉冲重复频率,为回波的散布时间,为测绘带长度,为测绘带远端的波束入射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式一体化微波遥感器的信号时序优化模型,其特征在于,假设某个脉冲旁瓣引起的星下点回波在第个发射脉冲发射后经过时间接收到,将其时间长度假设为发射信号脉冲宽度的2倍,即2T
SAR
A,目标场景的回波信号是在第个发射脉冲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赵家兴曹楚文尹晓舜宋栩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