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长江专利>正文

无线多功能听诊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60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线多功能听诊器,是由包括有心音(肺音)传感器、心电采集电极和信号放大器构成的听诊头、包含有微型无线电发射机的听诊耳机和无线接收耳机三部分组成。除可完成心肺音及心电信号的听诊外,还可把心肺音或心电信号用无线电波发射到周围空间,在数十米范围之内实现无线遥信监视性听诊和随时随地的自我听诊。电路设计微型化、结构精巧,可用于医疗检查、家庭监护、自我检查和对运动员心肺功能遥信监测。(*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学诊疗仪器,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无线收发信功能,既能对心肺音听诊,又能对心电信号听诊的医疗电子产品----无线多功能听诊器。目前,医院里大夫经常使用的听诊器有靠空气传导直接听诊心肺音的传统听诊器和将心肺音转换成音频电信号,经电路放大后再转换为声音输出的电子听诊器两类。这两种听诊器都不能对人体做距离为数米以上、时间较长的监视性听诊,使用范围局限性大。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无线遥信监视听诊心肺音和心电信号的新型听诊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听诊头、包含有微型无线电发射机的听诊耳机和无线接收耳机三部分组成,其中听诊头包括有心音(肺音)传感器、心电采集电极和信号放大器,听诊耳机上装有小型电池和对听诊信号进行跟随、放大,并用高频调频波对该信号进行调制和向空间发射的微型无线电发射机,无线接收耳机是由高频放大组件μP1651、调频接收组件TDA7000和用LM386构成的低频放大器三部分组成的。本技术除了可以进行心肺音听诊外,也可以完成对心电信号的听诊,还可以把采集到的心肺音或心电信号用无线电波送到数十米以外,实现在数十米范围内的接收无线遥信监视性听诊和随时随地的自我听诊。该装置可以用于医疗检查,家庭监护和做心功能锻炼时的自我监视检查,特别适宜于在体育运动员的训练、甄选时,对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进行实时遥信监测,是集当代微电子技术的高新技术成果而开发的可以全面听诊检查心肺功能的新一代医学医疗仪器,电路设计充分利用集成电路芯片,实现微型化,元器件少、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精巧。以下结合附图具体介绍本技术工作原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听诊头电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听诊头印制板图。图3是本技术听诊耳机电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无线接收耳机电原理图。图1中,心肺音信号被微型喇叭Y1制成的传感器采集,或者心电信号被心电采集电极J1、J2采集之后都是直接送入组件AN7108的输入端3、5端。其中5端为芯片内部稳压电源输出端,经电容C1至地(即组件4端)起滤波作用。3端是芯片内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2端是反相输入端,1端是输出端。R1是输入电阻,C2构成输入交流通路,R2是反馈电阻,,R2与R1的比值为第一级运放的电压放大倍数。R3与C3相串联用于抑制自激振荡。第一级运放的输出端1端与第二级运放的输入端之间有电压/电流转换器,转换器的电压控制端是9端。在5端至地接电位器R4,其中心端接9端用以改变电压,控制第二级运放的放大倍数,并控制输出音量。电容C4用来滤除电位器转动时的“沙沙”声。第二级运放的输出端是14端,经C5输出经过两级放大的心(肺)音信号或心电信号至接插件CK3点,CK1、CK2两点分别接电源正、负极。输出端CK3至地接0.01μ电容滤除高频成分。12端至地的电解电容为电源滤波电容。15端至地的C6用于构成第二级运放的交流输入信号通路,16端至地的C7为内部稳压的滤波电容,13端为接地端。本技术采用微型组装设计,尽量减少各部分的重量和体积,图2是已经实施试制的听诊头印制板图,其直径不大于40毫米。图3中CT1、CT2、CT3点分别与图1中CK1、CK2、CK3经导线连接。CT1端经开关K接+3伏电源,向听诊头和听诊耳机馈电,CT2端接地。由CT3端从听诊头送来的已经两级放大的心(肺)音信号或心电信号进入两个听诊喇叭Y2、Y3,供听诊用。与此同时,由双互补对加倒相器组件CD4007和高频调频调制组件TA7358P对听诊信号进行跟随、放大和高频调频调制,并发射至周围空间。线路接法是把第一个互补对中的一个场效应管接成跟随器,信号由R5引至栅极(组件6端),信号电压变化引起栅极电荷量的变化。源极(13端)至地接R6,漏极(14端)接电源。由13端产生的源极跟随信号,经R7送至3、10端。第二个互补对的1、5端相连,2端接电源,4端接地构成反相器,再与器件本身的反相器(入10、出12,电源11,地9)相并联,即3端、10端相连,1、5、12端相连,并在两者之间接入R8,使反相器工作在高增益区,对信号进行线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经R9加在变容二极管D上,以引起变容二极管结电容的变化。TA7358P的8端是内部振荡器的输入端,二极管结电容与C8串联,再与由C9和L1构成的谐振电路并联。当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变化时,振荡频率随之改变,起到调制作用。调制后的谐振信号经C10送入内部振荡电路,由振荡电路产生的振荡信号,直接送入组件内第一级放大,C11构成高频输入信号通路,6端为第一级放大器的输出端,输出信号由L2和C12调谐在振荡频率的中心频率上,C13构成高频信号通路,将信号送至第二极放大器的输入端1端,3端是第二级放大器的输出端,经L3和C15选频在振荡器的中心频率上,经C16送至天线向空间发射信号,C14也是构成高频信号通路。图4中由天线接收由心(肺)者或心电信号调制的调频波后,经L4、L5和C17、C18滤波电路滤除干扰信号后,送入高频放大组件μPC1651的输入端2端,经内部放大后由4端输出,接于1端的C19用于电源滤波。调频接收组件TDA7000的3端为高频信号输入端,该信号与本组件的振荡信号产生差频,本组件的振荡频率由L6与C21、C22谐振产生,从6端输入。本振频率与接收信号在内部混频产生的差频,由组件内部的放大器放大并解调出低频信号,即心(肺)音信号或心电信号,由2端输出,8、11、12、14、15、17、18和4端所接电容是根据组件需要构成的通路或滤波。由2端输出的低频信号经C24耦合至低频放大器LM386进行放大,从输出端5端经C25送至耳机放音,即可收听到心(肺)音或心电信号之音。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做心肺音听诊时,电极J1、J2不接入,听诊耳机通过接插件CT1、CT2、CT3分别与CK1、CK2、CK3相连,电源开关K闭合,听诊头放于人体胸部,微型喇叭Y1采集到的心肺音频信号送入组件AN7108放大,用电位计R4调节输出音量,即可从听诊耳机听到心肺音,同时,微型发射机由组件CD4007对心肺音或心电信号进行跟随放大后,再由TA7358P及其他元件构成的发射机把信号转换成无线电调频波发射到周围空间,有放范围为数十米。在此区域范围内,可用无线接收耳机进行监视性听诊。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的监视性听诊或做心功能锻炼时进行自我听诊,可以把电极J1、J2接入听诊头,将电极贴于胸部正、负心电区即可采集到心电信号并送入放大器经听诊耳机进行长时间自我监听,或经接收耳机由其他人在数米至数十米范围内进行监听。权利要求1.一种无线多功能听诊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听诊头、包含有微型无线电发射机的听诊耳机和无线接收耳机三部分组成,其中听诊头包括有心音(肺音)传感器、心电采集电极和信号放大器,听诊耳机上装有小型电池和对听诊信号进行跟随、放大,并用高频调频波对该信号进行调制和向空间发射的微型无线电发射机,无线接收耳机是由高频放大组件μP1651、调频接收组件TDA7000和用LM386构成的低频放大器三部分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多功能听诊器,其特征在于听诊头是由用微型喇叭制成的心音(肺音)传感器、心电采集电极和用组件AN7108构成的信号放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多功能听诊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听诊头、包含有微型无线电发射机的听诊耳机和无线接收耳机三部分组成,其中听诊头包括有心音(肺音)传感器、心电采集电极和信号放大器,听诊耳机上装有小型电池和对听诊信号进行跟随、放大,并用高频调频波对该信号进行调制和向空间发射的微型无线电发射机,无线接收耳机是由高频放大组件μP1651、调频接收组件TDA7000和用LM386构成的低频放大器三部分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张长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