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包括接合模板及两个相对布置的内模单元,所述内模单元包括上模板和侧模板,所述接合模板一侧搭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内模单元的上模板上,另一侧搭接于另一个所述内模单元的上模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接合模板两侧分别搭接于两个内模单元的上模板的接合处,从而在两个内模单元的接合处形成两层层叠结构,整体结构简单,混凝土连续梁腹板厚度发生变化时,两个内模单元的横向距离相应地进行调节,接合模板始终可以满足接合间隙的支撑,使用方便,无需拼装木模板,省时省力,节约了成本,也有利于减少混凝土连续梁成型后的缝隙,提高外观质量。提高外观质量。提高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
技术介绍
[0002]悬臂浇筑施工,是指在以桥墩为中心的顺桥向两侧,采用专用设备对称平衡地逐段向跨中浇筑混凝土梁体,并逐段施加预应力的施工方法。挂篮是悬臂法浇筑混凝土梁体时,用于承受梁体自重及施工荷载,能逐段向前移动的专用设备,主要包括主桁架及混凝土梁体成型用的内模和外模。浇筑时,由于混凝土梁体腹板厚度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将内模的侧模板向左右两侧调节,目前多为人工手动调节,工作量大,调节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侧模板的位置确定以后,内模的上模板接合处会形成间隙,目前一般采用木模板填充该间隙,并在木模板下方搭设支架固定,操作空间有限,所需时间长,模板缝隙多不利于保证外观质量,并且需要准备不同尺寸的木模板来满足变化的接合间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利于减少接合缝隙,在混凝土梁体腹板厚度变化时始终可满足接合间隙的支撑的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包括接合模板及两个相对布置的内模单元,所述内模单元包括上模板和侧模板,所述接合模板一侧搭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内模单元的上模板上,另一侧搭接于另一个所述内模单元的上模板上。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合模板、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侧模板均为钢模板。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还包括横移组件,所述横移组件包括横移导梁及横移驱动件,所述上模板下方设有上背架,所述上背架可滑动的设于所述横移导梁上,所述横移驱动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内模单元的上背架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模板内侧设有侧背架,所述侧背架与所述上背架铰接,所述上背架上设有用于带动所述侧背架转动的收模驱动件。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模驱动件为收模油缸,所述收模油缸一端与所述上背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侧背架铰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移驱动件为横移油缸,所述横移油缸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内模单元的上背架铰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移导梁上设有定位撑杆,所述定位撑杆上端与所述接合模板连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还包括内模吊梁、纵移导梁及用于为纵移导梁提供支撑的支撑横梁,所述横移导梁设于所述内模吊梁上,所述
内模吊梁上设有内模吊杆,所述纵移导梁与所述上背架之间可相对滑动。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纵移导梁为工字型截面梁,所述上背架于所述纵移导梁腹板的至少一侧设有滚轮。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模吊梁与所述纵移导梁平行布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包括接合模板,接合模板两侧分别搭接于两个内模单元的上模板的接合处,从而在两个内模单元的接合处形成两层层叠结构,整体结构简单,混凝土连续梁腹板厚度发生变化时,两个内模单元的横向距离相应地进行调节,接合模板始终可以满足接合间隙的支撑,使用方便,无需拼装木模板,省时省力,节约了成本,也有利于减少混凝土连续梁成型后的缝隙,提高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第一种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第二种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各标号表示:1、接合模板;2、内模单元;21、上模板;22、侧模板;23、上背架;231、滚轮;24、侧背架;25、收模驱动件;3、横移组件;31、横移导梁;32、横移驱动件;33、定位撑杆;4、内模吊梁;41、内模吊杆;5、纵移导梁;7、支撑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接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图1至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包括接合模板1及两个相对布置的内模单元2,内模单元2包括上模板21和侧模板22,接合模板1一侧搭接于其中一个内模单元2的上模板21上,另一侧搭接于另一个内模单元2的上模板21上。
[0022]本实施例的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包括接合模板1,接合模板1左右两侧分别搭接于左右两个内模单元2的上模板21的接合处,从而在两个内模单元2的接合处形成两层层叠结构,整体结构简单,混凝土连续梁腹板厚度发生变化时,两个内模单元2的横向距离(参见图3,横向即左右方向或混凝土连续梁的宽度方向;相应的,纵向即为前后方向或混凝土连续梁的长度方向)相应地进行调节,接合模板1始终可以满足接合间隙的支撑,使用方便,无需拼装木模板,省时省力,节约了成本,也有利于减少混凝土连续梁成型后的缝隙,提高外观质量。
[0023]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由于接合模板1与上模板21采用搭接层叠结构,无需反复拼装,因此接合模板1可与上模板21和侧模板22一样均采用钢模板。
[002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还包括横移组件3,横移组件3包括横移导梁31及横移驱动件32,上模板21下方设有上背架23,上背架23可滑动的设于横移导梁31上,横移驱动件32两端分别与两个内模单元2的上背架23连接。当混凝土连续梁腹板厚度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两个内模单元2的横向距离需要进行调节,此时横移驱动件32动作,带动两个内模单元2的上背架23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横移导梁31为上背架23提供导
向作用,避免上背架23位置偏离,上模板21、侧模板22等整体随上背架23沿横向移动,调节过程便捷、省力,无需人工手动调节。
[0025]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横移驱动件32可采用横移油缸,油缸技术成熟、可靠性好且成本低,能够提供充足的横移驱动力;横移油缸两端分别与两个内模单元2的上背架23铰接,有利于保证上背架23横移动作顺畅,避免出现卡滞。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横移驱动件32也可采用其他部件。
[002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侧模板22内侧设有侧背架24,侧背架24与上背架23铰接,上背架23上设有用于带动侧背架24转动的收模驱动件25。浇筑过程中,收模驱动件25可以为侧背架24提供一定的支撑,避免侧背架24及侧模板22移位;浇筑完成之后,收模驱动件25带动侧背架24、侧模板22向内侧转动,从而与混凝土连续梁分离,实现快速脱模,结构简单、有效。
[0027]本实施例中,收模驱动件25为收模油缸,油缸技术成熟、可靠性好且成本低,能够提供充足的转动驱动力,收模油缸一端与上背架23铰接,另一端与侧背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合模板(1)及两个相对布置的内模单元(2),所述内模单元(2)包括上模板(21)和侧模板(22),所述接合模板(1)一侧搭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内模单元(2)的上模板(21)上,另一侧搭接于另一个所述内模单元(2)的上模板(2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模板(1)、所述上模板(21)和所述侧模板(22)均为钢模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移组件(3),所述横移组件(3)包括横移导梁(31)及横移驱动件(32),所述上模板(21)下方设有上背架(23),所述上背架(23)可滑动的设于所述横移导梁(31)上,所述横移驱动件(32)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内模单元(2)的上背架(2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板(22)内侧设有侧背架(24),所述侧背架(24)与所述上背架(23)铰接,所述上背架(23)上设有用于带动所述侧背架(24)转动的收模驱动件(2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内模,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薪程,徐彪彪,张敏,左志双,肖杰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铁五新模板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