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介质混合组件、介质排出机构、介质吸取及泵出装置,介质混合组件包括:具有介质进入侧和介质排出侧的混合仓,混合仓内包括:介质进入腔、介质排出腔、进液端、进气端、混合结构的第一混合腔、第二混合腔、设置于第一混合腔和介质进入腔之间分散部件、分别将第一混合腔和第二混合腔隔开,以及将第二混合腔和介质排出腔隔开隔板;介质通过分散部件分散,并在第一混合腔、第二混合腔混合为混合液,再通过隔板进入至介质排出侧。另外,介质排出机构中包括塑料材质的喷嘴,喷嘴与介质排出侧可拆卸连接,过盈配合,保证了喷嘴与介质排出侧连接处的密封性,且能够适配多种型号的介质吸取及泵出装置,以满足不同条件下需求。件下需求。件下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质混合组件、介质排出机构、介质吸取及泵出装置
[0001]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泵取装置,特别设计一种介质混合组件、介质排出机构、介质吸取及泵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产品中,其中一些自动化较高的洗手机、厨房清洁剂机等通常会装载有介质吸取及泵出装置。使用时,启动介质吸取及泵出装置,即可将机器内的各种介质吸取并泵出瓶体外。
[0003]为方便使用者取用瓶体内的介质,现有的介质吸取及泵出装置一般包括:介质排出机构、介质混合组件。其中介质排出机构用于引导介质混合组件中的混合介质排出。但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介质排出机构与介质吸取及泵出装置的装配一般是一体的,这样不仅增加装配难度,而且还不能单独对机器的介质排出机构进行部分型号的更换。因此,如果需要面对不同需求或对产品部分结构进行更新换代,只能整体更迭替换,造成较高的成本。
[0004]另外,在部分搭载有可拆卸式介质排出机构的介质吸取及泵出装置中,可能会出现漏液现象,导致瓶体内各种介质漏至设备的其它元器件上,从而会对其它部件造成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介质混合组件、介质排出机构、介质吸取及泵出装置,其中介质排出机构与介质混合组件可拆卸连接,其整体成本与厚度有所降低且方便安装,同时能够较好的解决在介质排出机构连接处的漏液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质混合组件,用于对多种介质进行混合,所述介质混合组件具有可引入多种介质的介质进入侧、可将多种介质混合后排出的介质排出侧,所述介质排出侧用于与介质排出机构的喷嘴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喷嘴之间形成密封。
[0007]进一步地,所述介质排出侧设置可被所述喷嘴部分插入的安装孔,或者,所述介质排出侧设置一外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可被所述喷嘴部分插入的安装孔;
[0008]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喷嘴过盈配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介质排出侧设置可被所述喷嘴部分插入的安装孔,或者,所述介质排出侧设置一外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可被所述喷嘴部分插入的安装孔;
[0010]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喷嘴过盈配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介质混合组件至少包括:具有所述介质进入侧和所述介质排出侧的混合仓,所述混合仓内具有介质进入腔和介质排出腔;
[0012]所述介质进入腔用于接收从所述介质进入侧引入的多种介质,所述介质排出腔用于向所述介质排出侧提供多种介质混合后的混合物。
[0013]进一步地,所述介质进入侧设置至少一个与所述介质进入腔连通的进液端、至少一个与所述介质进入腔连通的进气端;其中,所述进液端用于向所述介质进入腔提供液体
介质,所述进气端用于向所述介质进入腔提供气体介质;
[0014]所述混合仓内还设置混合结构,所述混合结构用于对进入所述介质进入腔内的各介质进行混合,还用于将各介质完成混合后的混合物送入所述介质排出腔。
[0015]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结构包括:
[0016]可对多种介质进行混合的第一混合腔和第二混合腔;
[0017]分散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混合腔和所述介质进入腔之间,用于对进入所述第一混合腔内的多种介质进行分散,并用于将分散后的各介质引导至所述第一混合腔;
[0018]隔板,将所述第一混合腔和所述第二混合腔隔开,以及将所述第二混合腔和所述介质排出腔隔开;所述隔板上设置连通所述第一混合腔和所述第二混合腔的第一通过孔、连通所述第二混合腔和所述介质排出腔的第二通过孔。
[0019]进一步地,所述分散部件为设置于所述第一混合腔和所述介质进入腔之间的网孔板。
[0020]进一步地,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二混合腔的一侧为上表面,相对的另一侧为下表面,所述第一混合腔和所述介质排出腔位于所述隔板的所述下表面,所述第二混合腔位于所述隔板的所述上表面。
[0021]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结构还包括:
[0022]滤网,设置于所述隔板的所述上表面或所述隔板的所述下表面;所述滤网盖住所述第一通过孔和所述第二通过孔;
[0023]其中,所述滤网用于对从所述第一混合腔进入所述第二混合腔的各介质进行二次分散,还用于对从所述第二混合腔进入所述介质排出腔内的各介质进行三次分散。
[0024]进一步地,所述混合仓相对于所述隔板的所述上表面设置上开口,所述混合仓相对于所述隔板的所述下表面设置下开口,介质混合组件还包括:
[0025]上密封件,封闭所述上开口;
[0026]下密封件,封闭所述下开口。
[0027]进一步地,所述上密封件和所述下密封件均为薄膜密封件,并均与所述混合仓烫接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0028]另外,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介质排出机构,包括:
[0029]如上所述的介质混合组件;
[0030]喷嘴,与所述介质混合组件的所述介质进入侧可拆卸连接。
[0031]进一步地,所述喷嘴为塑料件。
[0032]另外,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介质吸取及泵出装置,包括:
[0033]如上所述的介质排出机构;
[0034]介质吸取及泵出机构;所述介质吸取及泵出机构具有可吸取多种介质的介质吸入侧、可将吸取的多种介质泵出的介质泵出侧;
[0035]其中,所述介质泵出侧与所述介质进入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介质进入侧向所述介质混合组件泵入多种介质。
[0036]本技术的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介质混合组件具有可引入多种介质的介质进入侧、可将多种介质混合后排出的介质排出侧,并且介质排出侧用于与介质排出机构的喷嘴可拆卸连接,且介质排出侧在与喷嘴连接后,还能与喷嘴之间形成密封。因
此,介质混合组件可与不同结构或长度的喷嘴进行装配,从而使得介质吸取及泵出装置可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并且,喷嘴与介质排出侧之间的密封性能够保证在使用时,各种介质不会沿着喷嘴与介质排出侧连接处的缝隙漏至设备的其它元器件上,避免了造成设备腐蚀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技术部分实施方式的介质排出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0038]图2为本技术部分实施方式的介质排出机构的仰视示意图;
[0039]图3为本技术部分实施方式的混合仓的俯视角的轴侧示意图;
[0040]图4为本技术部分实施方式的混合仓与上、下密封件的爆炸示意图;
[0041]图5为本技术部分实施方式的介质排出机构增加上密封件时的俯视示意图;
[0042]图6为本技术部分实施方式的介质排出机构增加下密封件时的仰视示意图;
[0043]图7为本技术部分实施方式的介质排出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0044]图8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45]图9为本技术部分实施方式的介质吸取及泵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46]图10为本技术部分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质混合组件,用于对多种介质进行混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混合组件具有可引入多种介质的介质进入侧、可将多种介质混合后排出的介质排出侧,所述介质排出侧用于与介质排出机构的喷嘴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喷嘴之间形成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排出侧设置可被所述喷嘴部分插入的安装孔,或者,所述介质排出侧设置一外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可被所述喷嘴部分插入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喷嘴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混合组件至少包括:具有所述介质进入侧和所述介质排出侧的混合仓,所述混合仓内具有介质进入腔和介质排出腔:所述介质进入腔用于接收从所述介质进入侧引入的多种介质,所述介质排出腔用于向所述介质排出侧提供多种介质混合后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进入侧设置至少一个与所述介质进入腔连通的进液端、至少一个与所述介质进入腔连通的进气端;其中,所述进液端用于向所述介质进入腔提供液体介质,所述进气端用于向所述介质进入腔提供气体介质;所述混合仓内还设置混合结构,所述混合结构用于对进入所述介质进入腔内的各介质进行混合,还用于将各介质完成混合后的混合物送入所述介质排出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结构包括:可对多种介质进行混合的第一混合腔和第二混合腔;分散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混合腔和所述介质进入腔之间,用于对进入所述第一混合腔内的多种介质进行分散,并用于将分散后的各介质引导至所述第一混合腔;隔板,将所述第一混合腔和所述第二混合腔隔开,以及将所述第二混合腔和所述介质排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尊峰,薛际,
申请(专利权)人:小卫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