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基基坑内支撑结构,所述基坑土层一侧设有围板结构,所述围板结构由若干支撑板和连接板组成,所述支撑板一侧与所述基坑土层相抵,所述支撑板另一侧中部固定设有斜柱,所述斜柱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一侧上端固定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和所述底板上相通设有定位槽一,所述定位槽一内嵌入设有顶板一,所述定位槽一下端相通设有通孔一,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斜柱上端设有定位槽二,所述定位槽二内嵌入设有顶板二,所述定位槽二一侧相通设有通孔二,所述顶板一和所述顶板二靠近所述基坑土层的一侧均固定设有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使用专用工具即可对支撑板进行安装和拆卸,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基基坑内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地基基坑内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在基坑内进行建筑施工容易发生坍塌而造成安全隐患,因此会再基坑内搭建支撑结构用于保护施工安全。
[0003]现有的基坑支撑结构需要通过螺栓将支撑板打入土层内,需要用到专用的工具才能对支撑板进行安装和拆卸使用及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基基坑内支撑结构,无需使用专用工具即可对支撑板进行安装和拆卸,使用方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地基基坑内支撑结构,所述基坑土层一侧设有围板结构,所述围板结构由若干支撑板和连接板组成,所述支撑板一侧与所述基坑土层相抵,所述支撑板另一侧中部固定设有斜柱,所述斜柱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一侧上端固定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和所述底板上相通设有定位槽一,所述定位槽一内嵌入设有顶板一,所述定位槽一下端相通设有通孔一,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斜柱上端设有定位槽二,所述定位槽二内嵌入设有顶板二,所述定位槽二一侧相通设有通孔二,所述顶板一和所述顶板二靠近所述基坑土层的一侧均固定设有固定结构。
[0007]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08]本技术斜柱和底板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支撑板与基础土层的牢固性,使得基坑不容易发生坍塌,施工更加安全;本技术固定结构的设置,分别起到将支撑板和底板与基坑土层固定的作用,通过固定结构的固定,支撑板无需用到螺栓即可与基坑土层固定,支撑板的安装和拆卸无需用到专用工具,使用更加方便。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两端均设有内嵌槽,两个所述内嵌槽靠近的一端两侧均相通设有卡槽,所述连接板两端均与所述内嵌槽相匹配,所述连接板对应所述卡槽的位置均固定设有卡条,所述卡条与所述卡槽相匹配。
[0010]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1]本技术卡条和卡槽的设置,使得连接板可以将相邻的支撑板连接起来,支撑结构的大小可以根据基坑大小进行调节,使用方便。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由移柱、主柱、支撑柱和调节柱组成,所述主柱上端设有柱槽,所述移柱一端插入所述柱槽,所述移柱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通孔一和所述通孔二与对应的所述顶板一和所述顶板二固定连接,所述主柱侧边环绕设有若干侧板一,所述支撑
柱一端位于所述侧板一和所述侧板一之间通过转柱一与所述侧板一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另一端靠近所述主柱的一侧均固定设有两个侧板二,所述调节柱一端位于所述侧板二之间通过转柱二与所述侧板二转动连接,所述移柱对应所述侧板二的位置均设有若干侧板三,所述调节柱另一端位于所述侧板三之间通过转柱三与所述侧板三转动连接。
[001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本技术移柱、主柱、支撑柱和调节柱的设置,使得当将移柱移入柱槽时,调节柱就会从纵向变为横向,推动支撑柱形成三角结构,固定支撑板和底板的作用,使得固定支撑板和底板无需使用螺栓进行固定,安装拆卸更加方便。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主柱下端固定设有尖头,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主柱的一侧设有若干齿尖。
[001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技术尖头的设置,起到方便主柱插入即可土层的作用,齿尖的设置,使得支撑柱打开时,可以插入基坑土层内起到固定作用。
[0018]进一步的,所述柱槽两端相通设有滑槽,所述移柱下端对应所述滑槽的位置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卡设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移柱上一侧设有限位标志。
[0019]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0]本技术滑槽和滑块的设置,起到防止移柱在移动过程中脱出柱槽的作用,限位标志的设置,起到让工作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固定结构插入基坑土层的深度。
[002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上端面两侧均设有转板一,所述转板一一端均通过固定钉一与所述固定柱转动连接,所述转板一另一端下端面与所述顶板一相抵,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定位槽二的两端均设有转板二,所述转板二一端均通过固定钉二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转板二另一端一侧面与所述顶板二相抵。
[0022]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本技术转板一和转板二的设置,起到固定顶板一和顶板二的作用。
[0024]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一上端中心固定设有拉柱一,所述顶板二一侧中心固定设有拉柱二。
[0025]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6]本技术拉柱一和拉柱二的设置起到方便拆卸支撑板和底板时用于拉出固定结构。
[0027]进一步的,所述主柱远离所述尖头的一面设有若干安装槽,所述顶板一和顶板二上均设有推板,所述推板下端对应所述安装槽的位置设有推柱,所述顶板一和所述顶板二对应所述推柱的位置分别设有安装孔一和安装孔二,所述推柱分别穿过所述安装孔一和所述安装孔二与对应的所述安装槽相抵,所述推板上对应所述拉柱一和拉柱二的位置设有拉柱孔,所述拉柱一和所述拉柱二分别贯穿对应的所述拉柱孔。
[002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9]本技术推板和推柱的设置,使得推动推板时,可带动主柱插入基坑土层,而不会推动移柱导致支撑柱提前开启,使得支撑柱可以到达需要位置时开启。
附图说明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底板和固定结构开启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技术支撑板和固定结构开启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技术底板和固定结构关闭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技术固定结构开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7为本技术推板、推柱结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1、支撑板;101、内嵌槽;102、卡槽;2、连接板;201、卡条;3、支撑柱;301、齿尖;4、主柱;401、柱槽;402、滑槽;5、移柱;501、滑块;6、转板一;601、固定钉一;7、转板二;701、固定钉二;8、顶板一;801、拉柱一;9、顶板二;901、拉柱二;10、定位槽二;11、基坑土层;12、固定柱;13、定位槽一;14、底板;15、斜柱;16、通孔一;17、调节柱;18、转柱二;19、侧板二;20、转柱一;21、侧板一;22、尖头;23、转柱三;24、侧板三;25、通孔二;26、安装孔一;27、安装孔二;28、安装槽;29、限位标志;30、推板;31、拉柱孔;32、推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如图1和图4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基基坑内支撑结构,包括基坑土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土层(11)一侧设有围板结构,所述围板结构由若干支撑板(1)和连接板(2)组成,所述支撑板(1)一侧与所述基坑土层(11)相抵,所述支撑板(1)另一侧中部固定设有斜柱(15),所述斜柱(15)下端与底板(14)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4)一侧上端固定设有固定柱(12),所述固定柱(12)和所述底板(14)上相通设有定位槽一(13),所述定位槽一(13)内嵌入设有顶板一(8),所述定位槽一(13)下端相通设有通孔一(16),所述支撑板(1)位于所述斜柱(15)上端设有定位槽二(10),所述定位槽二(10)内嵌入设有顶板二(9),所述定位槽二(10)一侧相通设有通孔二(25),所述顶板一(8)和所述顶板二(9)靠近所述基坑土层(11)的一侧均固定设有固定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基坑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两端均设有内嵌槽(101),两个所述内嵌槽(101)靠近的一端两侧均相通设有卡槽(102),所述连接板(2)两端均与所述内嵌槽(101)相匹配,所述连接板(2)对应所述卡槽(102)的位置均固定设有卡条(201),所述卡条(201)与所述卡槽(102)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基坑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由移柱(5)、主柱(4)、支撑柱(3)和调节柱(17)组成,所述主柱(4)上端设有柱槽(401),所述移柱(5)一端插入所述柱槽(401),所述移柱(5)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通孔一(16)和所述通孔二(25)与对应的所述顶板一(8)和所述顶板二(9)固定连接,所述主柱(4)侧边环绕设有若干侧板一(21),所述支撑柱(3)一端位于所述侧板一(21)和所述侧板一(21)之间通过转柱一(20)与所述侧板一(21)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3)另一端靠近所述主柱(4)的一侧均固定设有两个侧板二(19),所述调节柱(17)一端位于所述侧板二(19)之间通过转柱二(18)与所述侧板二(19)转动连接,所述移柱(5)对应所述侧板二(19)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道远,郑王权,胡庆林,袁志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瑞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