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包电池检测机构,解决了常规裁剪软包电池外壳的方式对电池外壳破坏性强,后续不易开展二次注液以及气体检测等问题,其主要技术方案是包括包裹有极芯的软包式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一侧内部设有连通至外的内通管,所述内通管底部通过底座注压式嵌入电池外壳内,其顶部设有用以注液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还连通有气体导出管,所述密封组件能够活动密封气体导出管。密封组件能够活动密封气体导出管。密封组件能够活动密封气体导出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包电池检测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检测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检测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锂离子软包电池二次注液工艺较为复杂:将软包电池的气袋剪开,通过开口向电池内部注入电解液,再重新进行封装,由于电池处于带电状态,空气中的粉尘和水分会进入电池内部,对电池造成破坏,因此,该过程不仅增加加工成本还对操作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化成或失效电池均存会生成气体,常规气体采集是将针头直接扎入电芯抽取气体,进行气体采集,但这个过程会导致外部空气进入,破坏电池内部环境,且收集的气体容易污染,无法做到原位检测。
[0003]目前,如公开号为CN21074220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池检测系统,包括电池、连接管、第一气管、气压表、第二气管、阀门和气体分析设备,电池包括顶盖和壳体,顶盖上设置有出气孔和注液孔,第一气管的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出气孔连通,第一气管的另一端与气压表连通,第二气管的一端与第一气管的非端部位置连接并导通,第二气管的另一端与气体分析设备连通,阀门设置在第二气管上。
[0004]上述装置虽然能够同时检测电池内部正压及负压状态,但不能适用软包电池内产气成分的检测,上述装置中的阀门、顶盖之类的与配件在软包电池并不存在,软包电池的外壳多为一体注塑成型,而常规裁剪外壳气袋的方式对软包电池破坏性强,后续难以修复,不能满足电池的二次注液以及内部气体的检测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减少对软包外壳破坏的前提下,实现软包电池二次注液以及气体检测的软包电池检测机构。
[0006]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包电池检测机构,包括包裹有极芯的软包式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一侧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内通管,所述内通管底部与电池外壳开孔处密封,其顶部设有用以注液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还连通有气体导出管,所述密封组件能够活动密封气体导出管。
[0007]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外通管、橡胶垫与带孔螺栓帽,所述外通管顶部与带孔螺栓帽螺纹配合,所述带孔螺栓帽顶部通过固定式的橡胶垫对内通管顶部活动密封,其底部设有与外通管内壁过盈配合的密封圈,所述内通管顶部穿过密封圈,其底部与外通管内壁贴合密封。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通管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注压式嵌入进电池外壳内并通过O圈与电池外壳内壁密封,所述外通管底部位于电池外壳外并与底座对应压紧电池外壳以密封。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内通管底部外端与外通管注塑为一体,所述外通管底部与电池外
壳开孔处通过AB胶粘接密封,所述外通管内壁底部通过O圈与电池外壳密封。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可通过AB胶与电池外壳开孔处粘接密封。
[0011]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电池外壳密封处位于电池外壳远离极芯的一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导出管通过密封管路与外部气体分析仪连通。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常规裁剪软包电池外壳的破坏,方便对软包电池内进行气体检测与二次注液,气体检测过程不易受外界空气干扰,检测精度高,整机结构简易,成本较低,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爆炸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内部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内部剖视图;
[0017]图中:1、注液孔;2、橡胶垫;3、带孔螺栓帽;4、密封圈;5、外通管;6、气体导出管;7、O圈;8、底座;9、极芯;10、外壳;11、内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9]实施例1:
[0020]参见附图1
‑
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软包电池检测机构,包括包裹有极芯9的软包式电池外壳10,包括包裹有极芯9的软包式电池外壳10,电池外壳10一侧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内通管11,内通管11底部通过底座8注压式嵌入电池外壳10内,其顶部设有用以注液的密封组件,密封组件还连通有气体导出管6,密封组件能够活动密封气体导出管6。
[0021]密封组件包括外通管5、橡胶垫2与带孔螺栓帽3,外通管5顶部与带孔螺栓帽3螺纹配合,其底部位于电池外壳10外且与底座8对应压紧密封,带孔螺栓帽3顶部通过固定式的橡胶垫2对内通管11顶部活动密封,其底部设有与外通管5内壁过盈配合的密封圈4,内通管11顶部穿过密封圈4,其底部与外通管5内壁贴合密封,底座8顶部通过O圈7与电池外壳10内壁密封,气体导出管6通过密封管路与外部气体分析仪连通。
[0022]对于本申请中的方案,对于待测软包电池,首先在电池外壳10远离极芯9的一侧打孔,并通过外部注压装置将内通管11的底座8注压进电池外壳10内,底座8顶部通过O圈7与电池外壳10内壁密封,电池外壳10为铝塑膜材质,与底座8对应的外通管5与底座8压紧贴合,至此实现通过内外通管连通电池外壳10内与外界,外通管5顶部还设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用以活动密封气体导出管6,具体密封步骤如下:
[0023]对于待测电池内产生气体的排出,首先通过带孔螺栓帽3上旋,此时橡胶垫2与内通管11顶部分离,气体通过内通管11底部底座8经由内通管11顶部排出,由于密封圈4与外通管11内壁的过盈配合,密封圈4能够实现对外通管11内壁螺纹的密封,气体能够从带孔螺栓帽3外壁与内通管11外壁的间隙排出,排出后再由气体导出管6排出至外部的气体分析设备检测,常见的如气相色谱仪通过密封管路与气体导出管6连通以备检测,气体排出过程不
会受外界空气污染,检测精度高。
[0024]内部气体排出后,对于软包电池的电解液的二次注液可通过密封件注入,此时通过如针管注射的方式,在带孔螺栓帽3下旋至橡胶垫2与内通管11顶部贴合时,外部针管由橡胶垫2插入注液,电解液经由注液孔1流进内通管11,O圈7能够避免电解液在底座8底部的外泄,随后再由内通管11流入极芯9处。
[0025]二次注液后,对于软包外壳10不包含极芯9的一侧可以通过外部设备裁切密封,便于软包电池后续使用。
[0026]实施例2:
[0027]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底座8无需注压进电池外壳10内,只需提前在电池外壳10上开孔,再用AB胶将底座8与铝塑膜材质的电池外壳10粘接密封,方便可靠。
[0028]实施例3:
[0029]如图3所示,内通管11底部外端与外通管5注塑为一体,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无需底座8,直接将外通管5底部与铝塑膜材质的电池外壳10通过AB胶粘接密封,而外通管5内壁通过O圈7与电池外壳10密封用以阻隔气体流出,气密性更好。
[0030]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电池检测机构,包括包裹有极芯的软包式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一侧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内通管,所述内通管底部与电池外壳开孔处密封,其顶部设有用以注液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还连通有气体导出管,所述密封组件能够活动密封气体导出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外通管、橡胶垫与带孔螺栓帽,所述外通管顶部与带孔螺栓帽螺纹配合,所述带孔螺栓帽顶部通过固定式的橡胶垫对内通管顶部活动密封,其底部设有与外通管内壁过盈配合的密封圈,所述内通管顶部穿过密封圈,其底部与外通管内壁贴合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通管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注压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阳,杨亦双,杨庆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