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钼酸镧表面改性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3694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钼酸镧表面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方法。通过将钼酸镧纳米颗粒镶嵌在微米四棱柱状结构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表面,不仅能有效抑制循环过程中电解液的侵蚀,减轻活性物质的结构破坏;还能诱导材料表面发生离子重排,生成具有三维通道的有序尖晶石相,有助于加快锂离子的嵌入/脱出。此外,钼酸镧氧化物内部存在丰富氧空位,将对材料的局域电场产生影响,降低材料的电荷转移阻抗。将其作为正极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基于钼酸镧表面改性的积极作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现出更高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高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高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钼酸镧表面改性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正极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钼酸镧表面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环保型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等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不断上涨,商业化的正极材料如LiCoO2和LiFePO4等,由于可逆容量和工作电压低的缺陷,无法再满足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需求。富锂锰基材料,化学通式为xLi2MnO3·
(1

x)LiMO2(0<x<1;M=Mn、Ni和Co等),具有更高的比容量(>250mAh g
‑1)和更宽的电压范围(2.0~4.8V vs.Li
+
/Li),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然而,该材料目前存在的一些固有缺陷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1)首次充电过程中,在电压超过4.5V时释放出的Li
+
和O2‑
造成的不可逆容量损失,导致富锂锰基材料的初始库仑效率较低;(3)O2‑
的不可逆释放导致其无法在后续的循环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提供额外的高容量,导致富锂锰基材料的循环性能较差;(3)结构中存在的Li2MnO3成分导电性不佳,导致富锂锰基材料的倍率性能不佳。
[0003]表面改性已被证明能有效改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循环性能。通过表面改性的方式,可以在富锂锰基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保护界面,以减少HF腐蚀造成的结构破坏,达到提升富锂锰基材料循环稳定性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难以解决富锂锰基材料的倍率问题。而尖晶石结构具有三维的锂离子扩散通道,能够有效的提升材料的锂离子扩散速率,增强材料的倍率性能。因此,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制备出表面具有保护层,且内置尖晶石结构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同时改善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较差的循环和倍率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钼酸镧表面改性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方法。惰性的钼酸镧纳米颗粒镶嵌在富锂锰基材料表面,不仅能降低电解液对活性物质的腐蚀作用,增强富锂锰基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还能诱导材料表面发生离子重排,生成具有三维锂离子扩散通道的尖晶石结构,提升锂离子的脱嵌速率,增强富锂锰基材料的倍率性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钼酸镧表面改性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材料基体为富锂锰基氧化物,外部镶嵌钼酸镧复合氧化物纳米颗粒,其中钼酸镧复合氧化物所占质量比为富锂锰基氧化物的1~5wt%。
[0007]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上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化学通式为:xLi2MnO3·
(1

x)LiMO2,其中,0<x<1,M为Ni,Co,Mn的一种或多种。
[0008]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钼酸镧表面改性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为表面多孔的四
棱柱状结构。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钼酸镧表面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原料成本低廉,条件设备简单,操作步骤简易,能够实现大批量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10](1)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超声分散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形成黑色悬浊液,
[0011](2)分别将可溶性的钼盐和镧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无色透明溶液,
[0012](3)将镧盐与钼盐的水溶液依次滴加入富锂材料的悬浊液中,持续搅拌均匀,
[0013](4)将上述混合均匀的悬浊液转移至磁力搅拌器中,恒温加热至蒸干,得到黑色粉末,
[0014](5)将上述所得收集的黑色粉末在空气气氛下进行热处理,自然冷却后得到钼酸镧表面改性后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0015]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钼酸镧氧化物的质量比占富锂锰基正极的1.5%,
[0016]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步骤(1)中超声分散的时间约为10~15min,
[0017]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步骤(2)中的钼盐为七钼酸铵,镧盐为硝酸镧,
[0018]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步骤(3)中搅拌时间为30min,
[0019]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步骤(4)中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或油浴加热的一种;温度为80~90℃,
[0020]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步骤(5)中的热处理温度为600~650℃,时间为6~8h。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钼酸镧表面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并将其应用于CR

2032型扣式锂离子电池中。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
[002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钼酸镧表面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方法。惰性的钼酸镧纳米颗粒镶嵌在富锂锰基材料表面,不仅能降低电解液对活性物质的腐蚀作用,增强富锂锰基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还能诱导材料表面发生离子重排,生成具有三维锂离子扩散通道的尖晶石结构,提升锂离子的脱嵌速率;同时,钼酸镧氧化物内部存在丰富氧空位,能够通过局域电场的影响,降低材料的电荷转移阻抗,双重作用使富锂锰基材料具有更优异的倍率性能。
[0024](2)本专利技术在不增加额外步骤的前提下,具有双重改性优势。将钼酸镧表面改性后的富锂锰基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组装成CR

2032型扣式电池,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在1C的放电倍率下对其进行100圈的循环测试,对比例在100周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71.5mAh g
‑1,循环保持率为80.2%;实施例的放电比容量提升至191.4mAh g
‑1,循环保持率为90.7%。此外,对比例在0.1C、0.5C、1C、2C和5C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59.4mAh g
‑1、224.4mAh g
‑1、193.2mAh g
‑1、168.8mAh g
‑1和134.4mAh g
‑1,实施例在不同放电倍率下均表现出更高的比容量,分别为:261.4mAh g
‑1、226.3mAh g
‑1、204.8mAh g
‑1、180.7mAh g
‑1和149.5mAh g
‑1。
[0025](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钼酸镧表面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方法,具有制备条件简易,原料成本低廉,操作步骤简单等优点,能够实现大批量制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钼酸镧表面改性前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对比例)和钼酸镧表面改性后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实施例)的XRD图像。
[0027]图2为钼酸镧表面改性前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对比例)和钼酸镧表面改性后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实施例)的SEM图像。
[0028]图3为钼酸镧表面改性前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对比例)和钼酸镧表面改性后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实施例)的循环性能图。
[0029]图4为钼酸镧表面改性前的富锂锰基正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钼酸镧表面改性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材料基体为富锂锰基氧化物,外部镶嵌钼酸镧复合氧化物纳米颗粒,其中钼酸镧复合氧化物所占质量比为富锂锰基氧化物的1~5w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化学通式为:xLi2MnO3·
(1

x)LiMO2,其中,0<x<1,M为Ni、Co、Mn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钼酸镧表面改性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为表面多孔的四棱柱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钼酸镧表面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超声分散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形成黑色悬浊液,(2)按钼酸镧氧化物1~5wt%的质量比,分别将可溶性的钼盐和镧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无色透明溶液,(3)将镧盐与钼盐的水溶液依次滴加入富锂锰基材料的悬浊液中,持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晶钱艳赵晓东谢科予赵丹张开波唐鑫
申请(专利权)人:射洪市盛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