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修饰的CCR多肽和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30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4
本公开提供了经改进的嵌合共刺激受体(CCR)、融合蛋白、经基因修饰的免疫效应细胞以及这些组合物用于治疗疾病的用途。及这些组合物用于治疗疾病的用途。及这些组合物用于治疗疾病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经修饰的CCR多肽和其用途
[0001]相关申请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根据35U.S.C.
§
119(e)要求于2020年4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3/011,494号的权益,所述美国临时申请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0003]关于序列表的声明
[0004]与本申请相关联的序列表以文本格式提供以代替纸质副本,并且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到本说明书中。包含序列表的文本文件的名称为BLUE

127_PC_ST25.txt。文本文件为27KB,于2021年4月14日创建并且通过EFS

Web以电子方式与本说明书同时提交。


[0005]本公开涉及用于治疗疾病的经改进的组合物和方法。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经改进的嵌合共刺激受体(CCR)、融合蛋白、经基因修饰的免疫效应细胞以及这些组合物用于治疗疾病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6]嵌合抗原受体(CAR)是将抗原识别和T细胞激活两者组合到单个受体中的受体蛋白。CAR是具有若干个蛋白质结构域,如抗原特异性结合结构域、铰链或间隔子序列、跨膜结构域、一个或多个共刺激结构域和信号传导结构域的复合蛋白质。被工程化成表达CAR的T细胞可以被重定向到表达靶抗原的特定细胞类型(例如,癌细胞)。事实上,此类CAR T细胞已证明可用于诱导表达CD19抗原的某些白血病和淋巴瘤的T细胞介导的杀伤。
[0007]但是,尽管CAR T技术振奋人心,但设计有效的CAR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且耗时的工作(参见,例如,Guedan等人,《分子疗法

方法和临床发展(Mol Ther Methods Clin Dev.)》2019年3月15日;12:145

156),并且尝试使用CAR T细胞所取得的成功有限。例如,限制CAR T细胞疗法的功效的一个主要障碍是“抗原阴性”癌症的复发。另外,还已知CAR T细胞的施用会引起不良副作用,例如,细胞因子风暴和/或神经毒性。此外,CAR中使用的给定抗原结合结构域的治疗功效可能不可预测:如果抗原结合结构域太强烈地结合,则CAR T细胞可以诱导大规模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导致被视为“细胞因子风暴”的潜在致命免疫反应,并且如果抗原结合结构域太弱地结合,则CAR T细胞在清除癌细胞时可能不会显示出足够的治疗功效。肿瘤内的抗原表达的异质性也影响CAR T细胞疗法的功效。
[0008]用于改进和/或增强CAR T细胞信号传导的成功策略尚未实现,并且在将CAR T疗法推广至多种癌症方面存在很大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公开总体上部分涉及经改进的CCR多肽、融合蛋白和其使用方法。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包括CAR和经修饰的CCR多肽的融合多肽以及其在治疗、预防或改善至少一种癌症症状中的用途。更具体地,CCR包括经修饰的铰链区,其中CAR/CCR融合多肽显示出抗原非依赖性信号传导,例如,在不存在CAR抗原的情况下信号传导减少。
[0010]在各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融合多肽,其包括a)嵌合抗原受体(CAR),所述CAR包括第一铰链区;b)多肽切割信号;以及c)嵌合共刺激受体(CCR),所述CCR包括第二铰链区,相比于包括未经修饰的铰链区的CCR,所述第二铰链区被修饰成在不存在CAR抗原的情况下减少对T细胞信号传导的CCR抗原介导的刺激。
[0011]在各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融合多肽,其包括a)嵌合抗原受体(CAR),所述CAR包括第一铰链区;b)多肽切割信号;以及c)嵌合共刺激受体(CCR),所述CCR包括第二铰链区,所述第二铰链区包括被另一个氨基酸取代的一个或多个半胱氨酸。
[0012]在特定实施例中,相比于包括未经修饰的第二铰链区的CCR,所述第二铰链区内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半胱氨酸取代在不存在CAR抗原的情况下减少对T细胞信号传导的CCR抗原介导的刺激。
[0013]在特定实施例中,相比于包括未经修饰的第二铰链区的CCR,所述第二铰链区内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半胱氨酸取代在不存在CAR抗原的情况下减少CAR/CCR缔合。
[0014]在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区是经修饰的,其中任选地,所述修饰包括一个或多个取代或缺失。在一些实施例中,经修饰的第一铰链区包括被不同氨基酸取代的一个或多个半胱氨酸。在一些实施例中,相比于包括未经修饰的第一铰链区的CAR,所述经修饰的第一铰链区在不存在CAR抗原的情况下减少对T细胞信号传导的CCR抗原介导的刺激。在一些实施例中,相比于包括未经修饰的第一铰链区的CAR,所述经修饰的第一铰链区在不存在CAR抗原的情况下减少CAR/CCR缔合。
[0015]在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内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半胱氨酸残基被丝氨酸或丙氨酸取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所述第二铰链区源自同一蛋白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所述第二铰链区源自不同蛋白质。
[0016]在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包括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CD8α铰链、CD4铰链、CD28铰链、CD7铰链、CD152铰链、PD

1铰链、IgG1铰链、IgG2铰链、IgG3铰链、IgG4铰链、IgG1铰链/CH2/CH3、IgG1铰链

CH3

铰链

M1、IgG1铰链/CH2/CH3、IgG1铰链/CH3/铰链/M1、IgG4铰链/CH2/CH3和IgG4铰链/CH2。在特定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为CD8α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D8α铰链区包括位于SEQ ID NO:2的位置27处的氨基酸取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D8α铰链区包括位于SEQ ID NO:2的位置44处的氨基酸取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D8α铰链区包括位于SEQ ID NO:2的位置27和44处的氨基酸取代。
[0018]在特定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包括如SEQ ID NO: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包括与SEQ ID NO:3中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3%、至少95%或至少97%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0019]在特定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包括如SEQ ID NO: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包括与SEQ ID NO:4中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3%、至少95%或至少97%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0020]在特定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包括如SEQ ID NO: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包括与SEQ ID NO:5中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3%、至少95%或至少97%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融合多肽,其包括:a)嵌合抗原受体(CAR),所述CAR包括第一铰链区;b)多肽切割信号;以及c)嵌合共刺激受体(CCR),所述CCR包括第二铰链区,相比于包括未经修饰的铰链区的CCR,所述第二铰链区被修饰成在不存在CAR抗原的情况下减少对T细胞信号传导的CCR抗原介导的刺激。2.一种融合多肽,其包括:a)嵌合抗原受体(CAR),所述CAR包括第一铰链区;b)多肽切割信号;以及c)嵌合共刺激受体(CCR),所述CCR包括第二铰链区,所述第二铰链区包括被另一个氨基酸取代的一个或多个半胱氨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相比于包括未经修饰的第二铰链区的CCR,所述第二铰链区内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半胱氨酸取代在不存在CAR抗原的情况下减少对T细胞信号传导的CCR抗原介导的刺激。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相比于包括未经修饰的第二铰链区的CCR,所述第二铰链区内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半胱氨酸取代在不存在CAR抗原的情况下减少CAR/CCR缔合。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是经修饰的,并且任选地,其中所述修饰包括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取代或缺失。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经修饰的第一铰链区包括被不同氨基酸取代的一个或多个半胱氨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相比于包括未经修饰的第一铰链区的CAR,所述经修饰的第一铰链区在不存在CAR抗原的情况下减少对T细胞信号传导的CCR抗原介导的刺激。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相比于包括未经修饰的第一铰链区的CAR,所述经修饰的第一铰链区在不存在CAR抗原的情况下减少CAR/CCR缔合。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内的一个或多个半胱氨酸残基被丝氨酸或丙氨酸取代。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所述第二铰链区源自同一蛋白质。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所述第二铰链区源自不同蛋白质。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二铰链区包括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CD8α铰链、CD4铰链、CD28铰链、CD7铰链、CD152铰链、PD

1铰链、IgG1铰链、IgG2铰链、IgG3铰链、IgG4铰链、IgG1铰链/CH2/CH3、IgG1铰链/CH3/铰链/M1、IgG4铰链/CH2/CH3和IgG4铰链/CH2。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包括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CD8α铰链、CD4铰链、CD28铰链、CD7铰链、CD152铰链、PD

1铰链、IgG1铰链、IgG2铰链、IgG3铰链、IgG4铰链、IgG1铰链/CH2/CH3、IgG1铰链/CH3/铰
链/M1、IgG4铰链/CH2/CH3和IgG4铰链/CH2。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二铰链区为CD8α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为CD8α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所述第二铰链区为CD8α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CD8α铰链区包括位于SEQ ID NO:2的位置27处的氨基酸取代。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CD8α铰链区包括位于SEQ ID NO:2的位置44处的氨基酸取代。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CD8α铰链区包括位于SEQ ID NO:2的位置27和44处的氨基酸取代。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包括如SEQ ID NO: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21.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包括与SEQ ID NO:3中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3%、至少95%或至少97%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22.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包括如SEQ ID NO: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23.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包括与SEQ ID NO:4中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3%、至少95%或至少97%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24.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包括如SEQ ID NO: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25.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包括与SEQ ID NO:5中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3%、至少95%或至少97%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26.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为CD4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所述CD4铰链区包括SEQ ID NO: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氨基酸同一性。27.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和/或所述第二铰链区为CD28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所述CD28铰链区包括SEQ ID NO: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氨基酸同一性。28.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或所述第二铰链区为CD7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所述CD7铰链区包括SEQ ID NO: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
99%或100%氨基酸同一性。29.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或所述第二铰链区为CD152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所述CD152铰链区包括SEQ ID NO:1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氨基酸同一性。30.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或所述第二铰链区为PD

1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所述PD

1铰链区包括SEQ ID NO:1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氨基酸同一性。31.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或所述第二铰链区为IgG1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所述IgG1铰链区包括SEQ ID NO:1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氨基酸同一性。32.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或所述第二铰链区为IgG2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所述IgG2铰链区包括SEQ ID NO:1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氨基酸同一性。33.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或所述第二铰链区为IgG3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所述IgG3铰链区包括SEQ ID NO:1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氨基酸同一性。3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或所述第二铰链区为IgG4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所述IgG4铰链区包括SEQ ID NO:1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氨基酸同一性。3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或所述第二铰链区为IgG1铰链/CH2/CH3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所述IgG1铰链/CH2/CH3铰链区包括SEQ ID NO:1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氨基酸同一性。36.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或所述第二铰链区为IgG1铰链

CH3

铰链

M1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所述IgG1铰链

CH3

铰链

M1铰链区包括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氨基酸同一性。37.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或所述第二铰链区为IgG4铰链/CH2/CH3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所述IgG4铰链/CH2/CH3铰链区包括SEQ ID NO:1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氨基酸同一性。38.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或所述第二铰链区为IgG4铰链/CH2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所述IgG4铰链/CH2铰链区包括SEQ ID NO:19中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氨基酸同一性。39.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区或所述第二铰链区为PD

1铰链区或其功能片段,所述PD

1铰链区包括SEQ ID NO:2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氨基酸同一性。4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a)所述CAR进一步包括第一抗体或其抗原特异性结合片段;并且b)所述CCR进一步包括第二抗体或其抗原特异性结合片段。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抗体和/或所述第二抗体或其抗原特异性结合片段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Fab'片段、F(ab')2片段、双特异性Fab二聚体(Fab2)、三特异性Fab三聚体(Fab3)、Fv、单链Fv蛋白(“scFv”)、双scFv、(scFv)2、VHH、微型抗体、双功能抗体、三功能抗体、四功能抗体、二硫键稳定的Fv蛋白(“dsFv”)、单结构域抗体(sdAb,纳米抗体)和骆驼抗体(VHH)或其片段。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抗体和/或所述第二抗体或其抗原特异性结合片段为scFv或VHH。43.根据权利要求40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抗体和所述第二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片段与同一靶抗原结合。44.根据权利要求40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抗体和所述第二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片段与同一靶抗原上的不同表位结合。45.根据权利要求40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抗体和所述第二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片段与不同靶抗原结合。46.根据权利要求40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一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片段与靶抗原结合,所述靶抗原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α叶酸受体(FRα)、αvβ6整联蛋白、B细胞成熟抗原(BCMA)、B7

H3(CD276)、B7

H6、碳酸酐酶IX(CAIX)、CCR1、CD16、CD19、CD20、CD22、CD30、CD33、CD37、CD38、CD44、CD44v6、CD44v7/8、CD70、CD79a、CD79b、CD123、CD133、CD135(也被称为fmc样酪氨酸激酶3;FLT3)、CD138、CD171、癌胚抗原(CEA)、密封蛋白

6(CLDN6)、C型凝集素样分子

1(CLL

1)、CD2子集1(CS

1)、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CSPG4)、皮肤T细胞淋巴瘤相关抗原1(CTAGE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体III(EGFRvIII)、上皮糖蛋白2(EGP2)、上皮糖蛋白40(EGP40)、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肝配蛋白A型受体2(EPHA2)、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Fc受体样5(FCRL5)、胎儿乙酰胆碱酯酶受体(AchR)、神经节苷脂G2(GD2)、神经节苷脂G3(GD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

3(GPC3)、包含ErbB2(HER2)的EGFR家族、IL

11Rα、IL

13Rα2、κ、癌/睾丸抗原2(LAGE

1A)、λ、路易斯

Y(Lewis

Y,LeY)、L1细胞粘附分子(L1

CAM)、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成员2(LILRB2);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

A1、MAGE

A3、MAGE

A4、MAGE

A6、MAGEA10、被T细胞1识别的黑色素瘤抗原(MelanA或MART1)、间皮素(MSLN)、MUC1、MUC16、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癌/睾丸抗原1(NY

ESO

1)、聚唾液酸;胎盘特异性1(PLAC1)、黑色素瘤中优先表达的抗原(PRAME)、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滑膜肉瘤、X断点2(SSX2)、存活蛋白、肿瘤相关糖蛋白72(TAG72)、
含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粘蛋白结构域的3(TIM

3)、肿瘤内皮标志物1(TEM1/CD248)、肿瘤内皮标志物7相关(TEM7R)、滋养层糖蛋白(TPBG)、NKG2D配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威尔姆斯瘤1(Wilms tumor 1,WT

1)。47.根据权利要求40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多肽,其中所述第二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片段与靶抗原结合,所述靶抗原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α叶酸受体(FRα)、αvβ6整联蛋白、B细胞成熟抗原(BCMA)、B7

H3(CD276)、B7

H6、碳酸酐酶IX(CAIX)、CCR1、CD16、CD19、CD20、CD22、CD30、CD33、CD37、CD38、CD44、CD44v6、CD44v7/8、CD70、CD79a、CD79b、CD123、CD133、CD135(也被称为fmc样酪氨酸激酶3;FLT3)、CD138、CD171、癌胚抗原(CEA)、密封蛋白

6(CLDN6)、C型凝集素样分子

1(CLL

1)、CD2子集1(CS

1)、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CSPG4)、皮肤T细胞淋巴瘤相关抗原1(CTAGE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体III(EGFRvIII)、上皮糖蛋白2(EGP2)、上皮糖蛋白40(EGP40)、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肝配蛋白A型受体2(EPHA2)、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Fc受体样5(FCRL5)、胎儿乙酰胆碱酯酶受体(AchR)、神经节苷脂G2(GD2)、神经节苷脂G3(GD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

3(GPC3)、包含ErbB2(HER2)的EGFR家族、IL

11Rα、IL

13Rα2、κ、癌/睾丸抗原2(LAGE

1A)、λ、路易斯

Y(LeY)、L1细胞粘附分子(L1

CAM)、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成员2(LILRB2);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

A1、MAGE

A3、MAGE

A4、MAGE

A6、MAGEA10、被T细胞1识别的黑色素瘤抗原(MelanA或MART1)、间皮素(MSLN)、MUC1、MUC16、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癌/睾丸抗原1(NY

ESO

1)、聚唾液酸;胎盘特异性1(PLAC1)、黑色素瘤中优先表达的抗原(PRAME)、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滑膜肉瘤、X断点2(SSX2)、存活蛋白、肿瘤相关糖蛋白72(TAG72)、含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粘蛋白结构域的3(TIM

3)、肿瘤内皮标志物1(TEM1/CD248)、肿瘤内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翰
申请(专利权)人:二赛文缇生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