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00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9
一种建筑机械。针对从下部行驶体中的中央框架侧延伸并与左右行驶部的行驶马达连接的液压软管,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限制液压软管的移动范围,从而抑制液压软管的破损。对上部装置进行支承的下部行驶体(20B)具有:中央框架(5),对上部装置进行支承;侧框架(70),设置于中央框架的左右两侧,对行驶马达(71)进行支承,并且构成履带式的行驶部(6);以及多个液压软管(90),一端侧与设置于中央框架的旋转接头(56)连接,并且另一端侧与行驶马达连接,中央框架包含:后壁部(53),具有供液压软管贯通的引导孔(53a);以及软管引导件(110),通过位于比引导孔靠下方的位置,且位于液压软管的上侧,而限制液压软管向上方的移动。而限制液压软管向上方的移动。而限制液压软管向上方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机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机械,其在下部行驶体的、设置于中央框架的左右两侧的各行驶部具有接受从中央框架侧延伸的液压软管的连接的行驶马达。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例如,作为挖掘作业机等的建筑机械,存在在下部行驶体的、设置于中央框架的左右两侧的各行驶部具有接受从对上部回转体进行支承的中央框架侧延伸的液压软管的连接的行驶马达的建筑机械。行驶马达设置于在中央框架的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履带式的行驶部中的后端部,针对各行驶马达连接从设置于中央框架的旋转接头向后方延伸的多个液压软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0003]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具备能够变更左右履带式行驶部的左右间隔的可变脚的反铲挖掘机中,为了紧凑地配置与行驶马达连接的液压软管,而使从旋转接头向后方延伸的液压软管与从行驶马达向前方呈突出状设置的液压配管连接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液压软管配置为在从中央框架向后侧延伸的部分朝向左右外侧屈曲。
[0004]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作为左右履带式行驶部而具备可变脚结构的迷你挖掘机中,在中央框架的后侧,针对与左右各行驶马达连接的左右液压软管组,分别设置了使液压软管组穿过框状的部分来约束液压软管的约束部件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液压软管穿过在以包围旋转接头的方式设置的筒状的部分贯通形成的孔部并向后侧延伸。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94743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02009号公报
>[0007]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在将上述的结构例如应用于具备可变脚结构的装置的情况下,伴随着左右行驶部的左右间隔的扩大、缩小(行驶部的扩缩),容易产生左右各液压软管组中的任意的液压软管相对于其他的液压软管以鼓起的方式突出的状态。突出的液压软管由于与中央框架的边缘部反复接触或与地上的障碍物接触,而容易破损。
[0008]关于这一点,根据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结构,由于左右液压软管组成为分别被约束部件约束的状态,因此被认为能够抑制液压软管伴随着行驶部的扩缩而产生的突出。然而,利用在包围旋转接头的筒状部分形成的孔部与设置于其后方的约束部件而对液压软管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高度成为相同程度。因此,液压软管的中间部容易伴随着行驶部的扩缩而以向上下中的任一方鼓起的方式突出。例如,伴随着行驶部的左右间隔的缩小而以向上侧鼓起的方式突出的液压软管,由于与在中央框架的上方设置的上部回转体的底面部接触,而容易破损。
[0009]另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左右约束部件设置为伴随着行驶部的扩缩而与行驶部一体地左右移动。因此,用于限制液压软管的移动的构造变得复杂,另外,存在砂土等啮入可动部而妨碍行驶部顺畅的动作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从下部行驶体中的中央框架侧延伸并与左右行驶部的行驶马达连接的液压软管,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限制液压软管的移动范围,从而能够抑制液压软管的破损的建筑机械。
[001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建筑机械具备上部装置、以及对上述上部装置进行支承的下部行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行驶体具有:中央框架,对上述上部装置进行支承;侧框架,设置于上述中央框架的左右两侧,对行驶马达进行支承,并且经由多个旋转体接受履带的卷绕而构成履带式的行驶部;以及多个液压软管,一端侧与设置于上述中央框架的旋转接头连接,并且另一端侧与上述行驶马达连接,上述中央框架包含:壁部,具有供上述液压软管贯通的开口部;以及软管引导件,通过位于比上述开口部靠下方的位置,且位于上述液压软管的上侧,而限制上述液压软管向上方的移动。
[0012]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建筑机械在上述建筑机械的基础上,上述软管引导件设置于上述中央框架中的上述液压软管的延伸侧的端部。
[0013]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建筑机械在上述建筑机械的基础上,上述中央框架具有形成上述液压软管的配设空间的左右侧壁部,上述软管引导件架设于上述左右侧壁部之间。
[0014]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建筑机械在上述建筑机械的基础上,上述中央框架具有引导板部,该引导板部相对于上述软管引导件设置于上述旋转接头侧,通过位于上述液压软管的上侧,而限制上述液压软管向上方的移动。
[0015]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建筑机械在上述建筑机械的基础上,左右的上述行驶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上述中央框架移动以变更彼此之间的间隔。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针对从下部行驶体中的中央框架侧延伸并与左右行驶部的行驶马达连接的液压软管,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限制液压软管的移动范围,从而能够抑制液压软管的破损。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的左侧视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部行驶体的俯视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部行驶体的后视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部行驶体的后方立体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部行驶体的后部的左右中央位置处的左侧面剖视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部行驶体的后部的俯视图。
[0023]图7是表示使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右行驶部之间的间隔缩窄的状态的后视图。
[0024]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软管引导件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0025]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部行驶体的后方立体图。
[0026]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部行驶体的后部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0027]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部行驶体的局部放大后视图。
[0028]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部行驶体的后部的左右中央位置处的左侧面剖视图。
[0029]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导部件的立体图。
[0030]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导部件的右视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
挖掘作业机(建筑机械);5

中央框架;6

行驶部;20A

上部回转体(上部装置);20B

下部行驶体;41

上表面部;42

侧壁部;53

后壁部(壁部);53a

引导孔(开口部);55

后侧空间部;56

旋转接头;70

侧框架;71

行驶马达;72

履带;75

从动轮;76

转动轮;88

驱动轮;90

液压软管;90A...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机械,其具备上部装置、以及对所述上部装置进行支承的下部行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行驶体具有:中央框架,对所述上部装置进行支承;侧框架,设置于所述中央框架的左右两侧,对行驶马达进行支承,并且经由多个旋转体接受履带的卷绕而构成履带式的行驶部;以及多个液压软管,一端侧与设置于所述中央框架的旋转接头连接,并且另一端侧与所述行驶马达连接,所述中央框架包含:壁部,具有供所述液压软管贯通的开口部;以及软管引导件,通过位于比所述开口部靠下方的位置,且位于所述液压软管的上侧,而限制所述液压软管向上方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孝弘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