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97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9
散热部件具有:板状的基部,在沿着制冷剂流动的方向的第一方向及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扩展,在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具有厚度;及散热片,从基部向第三方向一侧突出,在第一方向延伸,在第二方向配置多个,沿与第二方向交叉的面引导制冷剂。至少任一个散热片具有第一散热片。至少任一个散热片具有第二散热片和第三散热片的至少一方,第二散热片与第一散热片的下游侧即第一方向一侧连设,并在比形成于第一散热片和在第二方向与第一散热片相邻的散热片之间的流路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靠第三方向另一侧具有第三方向一侧端,第三散热片与第一散热片的第一方向另一侧连设,并在比流路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靠第三方向另一侧具有第三方向一侧端。另一侧具有第三方向一侧端。另一侧具有第三方向一侧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部件。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发热体的冷却中使用散热部件。散热部件具有基部和多个散热片。多个散热片从基部突出。通过使水等制冷剂在多个散热片中的相邻的散热片彼此之间流动,发热体的热量向制冷剂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6546116号
[0006]但是,在以往的散热部件中,存在改善冷却性能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冷却性能的散热部件。
[0008]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的散热部件具有:板状的基部,其在沿着制冷剂流动的方向的第一方向及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扩展,在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具有厚度;以及散热片,其从所述基部向所述第三方向一方侧突出,在第一方向延伸,在第二方向配置有多个,并沿着与第二方向交叉的面引导所述制冷剂。至少任一个所述散热片具有第一散热片。所述至少任一个散热片具有第二散热片和第三散热片中的至少一方,所述第二散热片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下游侧即第一方向一方侧连接设置,在比形成于所述第一散热片和在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散热片相邻的所述散热片之间的流路的第三方向一方侧端靠第三方向另一方侧具有第三方向的一方侧端,所述第三散热片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第一方向另一方侧连接设置,并在比所述流路的第三方向一方侧端靠第三方向另一方侧具有第三方向一方侧端。
[0009]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散热部件,可以提高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散热部件的立体图
[0012]图2是从散热部件的第二方向一方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0013]图3是从散热部件的第三方向一方侧观察到的俯视图。
[0014]图4是散热部件的上游侧散热片组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5是示出上游侧散热片组与中央散热片组之间附近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二散热片附近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0017]图7是示出上游侧散热片组中的端部散热片组附近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三散热片附近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0019]图9是示出上游侧散热片组与中央散热片组之间附近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10是中央散热片组的侧视图。
[0021]图11是示出阻流板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0022]图12是示出阻流板的配置数量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23]图13是示出阻流板的配置数量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24]图14是下游侧散热片组的侧视图。
[0025]图15是下游侧散热片组的侧视图。
[0026]图16是中央散热片组的侧视图。
[0027]图中:1散热部件;2基部;3上游侧散热片组;3A、3B端部散热片组;4中央散热片组;5下游侧散热片组;6A发热体;6A、6B、6C发热体;7阻流板;10散热片部;21第三方向一方侧面;22第三方向另一方侧面;30,40,50散热片;40S、50S引导面;70开口;71,72突出部;71S、72S对置面;100凹部;301第一散热片;301A底板部;301B壁部;301C顶板部;302第二散热片;302A底板部;302B壁部;303第三散热片;303A底板部;303B壁部;303C顶板部;401第一散热片;402第二散热片;403第三散热片;501第一散热片;502第二散热片;503第三散热片;BT底板部;CF连结散热片;FP散热板;S槽;W制冷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29]另外,在附图中,将第一方向示为X方向,将X1示为第一方向一方侧,将X2示为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第一方向沿着制冷剂W流动的方向F,将下游侧示为F1,将上游侧示为F2。另外,将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示为Y方向,将Y1示为第二方向一方侧,将Y2示为第二方向另一方侧。另外,将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示为Z方向,将Z1示为第三方向一方侧,将Z2示为第三方向另一方侧。另外,上述正交也包括从90度稍微偏离的角度处的交叉。另外,上述各方向不限定将散热部件1组装到各种设备时的方向。
[0030]<1.散热部件的整体结构>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散热部件1的立体图。图2是从散热部件1的第二方向一方侧观察到的侧视图。图3是从散热部件1的第三方向一方侧观察到的俯视图。
[0032]散热部件1是对配置在第一方向上的多个发热体6A、6B、6C(图2、图3)进行冷却的装置。发热体6A、6B、6C例如是用于驱动车辆的车轮的牵引马达所具备的逆变器的功率晶体管。该功率晶体管例如是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在这种情况下,散热部件1搭载在牵引马达上。另外,发热体的个数也可以是三个以外的多个。
[0033]散热部件1具有基部2和散热片部10。散热片部10具有上游侧散热片组3、中央散热片组4和下游侧散热片组5。
[0034]基部2为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扩展且在第三方向上具有厚度的板状。基部2由热传导性高的金属构成,例如由铜板构成。
[0035]上游侧散热片组3、中央散热片组4以及下游侧散热片组5按照该顺序从第一方向另一方侧(上游侧)朝向第一方向一方侧(下游侧)配置在基部2的第三方向一方侧。如后所述,散热片组3、4、5例如通过钎焊固定于基部2的第三方向一方侧面21。
[0036]发热体6A、6B、6C与基部2的第三方向另一侧面22直接或间接接触(图2)。从第三方向观察,发热体6A、6B、6C分别与散热片组3、4、5重叠(图3)。
[0037]通过从比上游侧散热片组3靠上游侧向上游侧散热片组3供给制冷剂W,制冷剂W依次流过散热片组3、4、5,从下游侧散热片组5向下游侧排出。此时,由发热体6A、6B、6C产生的热量分别经由基部2和散热片组3、4、5向制冷剂W移动。由此,发热体6A、6B、6C被冷却。
[0038]<2.散热片组的形成方法>
[0039]在此,参照图4对散热片部10(散热片组3、4、5)的具体形成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图4是散热部件1的上游侧散热片组3的局部放大图。
[0040]散热片组3、4、5通过沿第二方向配置多个散热板FP而构成为所谓的堆叠散热片。散热板FP由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金属板构成,例如由铜板构成。另外,图示的散热板FP1、FP2、FP3、FP4、FP5、FP6均为散热板FP的一种。即,使用FP作为散热板的总括符号。
[0041]在图4中,为了理解散热板FP,用阴影线示出位于第靠第二方向另一方侧的散热板F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板状的基部,其在沿着制冷剂流动的方向的第一方向及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扩展,在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具有厚度;以及散热片,其从所述基部向所述第三方向一方侧突出,在第一方向延伸,在第二方向配置有多个,并沿着与第二方向交叉的面引导所述制冷剂,至少任一个所述散热片具有第一散热片,所述至少任一个散热片具有第二散热片和第三散热片中的至少一方,所述第二散热片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下游侧即第一方向一方侧连接设置,在比形成于所述第一散热片和在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散热片相邻的所述散热片之间的流路的第三方向一方侧端靠第三方向另一方侧具有第三方向的一方侧端,所述第三散热片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第一方向另一方侧连接设置,并在比所述流路的第三方向一方侧端靠第三方向另一方侧具有第三方向一方侧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任一个散热片具有所述第二散热片,在所述第二散热片与配置于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第一方向一方侧的后段散热片之间形成有第一方向的间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连结散热片,该连结散热片在第一方向连结至少任一个所述第二散热片和所述后段散热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部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川和宏高奕桓
申请(专利权)人:尼得科超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