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953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充分除去在二次电池的内部产生的气体、且将二次电池快速冷却的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具备使流体循环的循环回路(10);具有与所述循环回路(10)连通的连接口(7)的外装体(3);以及收容于所述外装体(3)且由树脂膜密封而形成的平板状的电极层叠体(4),所述外装体(3)与所述电极层叠体(4)分离开设置,所述流体在所述外装体(3)与所述电极层叠体(4)之间流通。间流通。间流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以电为动力源的电力机动车、使发动机和马达组合而行驶的混合动力车备受注目,关于在它们中搭载的电池模块提出各种方案。
[0003]例如,日本国特开2007

27314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具备由层压膜构成的电池元件外装件的电池模块(二次电池),该层压膜具有层叠两层以上的树脂膜层得到的构造。
[0004]日本国特开2007

273149号公报所述的电池模块具有收纳树脂层的外装体,该树脂层具有透气性,该电池模块将经由树脂层而在空间内产生的气体经由安全阀机构而向外部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日本国特开2007

273149号公报所述的电池模块的冷却结构中,有时气体滞留于外装体内的角部、外装体内的内壁与树脂层之间,气体的除去有时不充分。而且,当气体的除去不充分时,冷媒等流体的流动产生障碍,有时电池模块的冷却花费时间。
[0006]本专利技术的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除去在二次电池的内部产生的气体、且将二次电池快速冷却的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具备:循环回路,其使流体循环;外装体,其具有与所述循环回路连通的连接口;以及平板状的电极层叠体,其收容于所述外装体,并由树脂膜密封而形成,所述外装体与所述电极层叠体分离开设置,所述流体在所述外装体与所述电极层叠体之间流通。
>[0008]第二方案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一方案的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连接口具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外装体在俯视观察时具有由一对第一外装体边、以及与所述第一外装体边正交的一对第二外装体边形成的大体四边形形状,所述第一连接口及所述第二连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装体边上,所述电极层叠体在俯视观察时具有由与所述一对第一外装体边相对的第一电极层叠体边、以及与所述一对第二外装体边相对的第二电极层叠体边形成、且比所述外装体小的大体四边形形状,在所述第一外装体边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叠体边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却流路,在所述第二外装体边与所述第二电极层叠体边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却流路,所述第一冷却流路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二冷却流路的截面积小。
[0009]第三方案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二方案的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交叉的区域。
[0010]第四方案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二方案的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连接口及所述第二连接口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冷却流路重叠的位置。
[0011]根据上述第一方案,流体在外装体与电极层叠体之间流通。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充分除去在二次电池的内部产生的气体、且将二次电池快速冷却的二次电池的冷却结
构。
[0012]在上述第二方案中,第一冷却流路的截面积比第二冷却流路的截面积小。因此,提高在第一冷却流路流动的流体的流速,并且抑制在第二冷却流路流动的流体的流速,由此能够使流体的流量分配均等化,并且提高在流体中产生的气体的排出性。
[0013]在上述第三方案中,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分别设置于第一冷却流路与第二冷却流路交叉的区域。因此,能够利用在第一冷却流路流动的流体的流速,更高效地除去在第一冷却流路与第二冷却流路交叉的区域滞留的气体。
[0014]在上述第四方案中,第一连接口及第二连接口设置于与第一冷却流路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在第一冷却流路流动的流体的流速更快。因而,能够利用在第一冷却流路流动的流体的流速,更高效地除去在第一冷却流路与第二冷却流路交叉的区域滞留的气体。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简要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的流程图。
[0016]图2是简要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所具备的二次电池的俯视图。
[0017]图3是图2的III

III剖视图。
[0018]图4是图2的IV

IV剖视图。
[0019]图5是图2的V

V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为了使特征易懂,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附图有时权宜地将成为特征的部分放大示出,各构成要素的形状、尺寸比率等不限定于图示。
[0021][第一实施方式][0022]图1是简要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的冷却结构100的流程图。
[0023]如图1所示,二次电池1的冷却结构100具有使流体循环的循环回路10、以及具备多个二次电池1的蓄电模块封装体20。
[0024]在循环回路10及蓄电模块封装体20中,循环有作为冷却溶剂(冷媒)的流体。作为流体,可以使用气体、液体。例如,流体是氟系非活性液体等绝缘性的液体。流体是绝缘性的液体,因此能够直接冷却后述的内部母线14,能够提高冷却性能。
[0025]循环回路10具备气液分离罐ST、散热器RAD、恒温阀SV(thermostatic valve)、泵P及加热器H。在本实施方式中,循环回路10具备加热器H,但也可以不具备加热器H。
[0026]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使流体于循环回路10中流通了时,以蓄电模块封装体20为基准,将液体从蓄电模块封装体20流出的方向作为“上游侧”,并将流体流入蓄电模块封装体20的方向作为“下游侧”来进行说明。
[0027]气液分离罐ST将从蓄电模块封装体20流入的流体的气体与液体分离。气液分离罐ST的下游侧的由气液分离罐ST分离出的液体作为流体而循环。
[0028]气液分离罐ST的上游侧与蓄电模块封装体20连接。气液分离罐ST的下游侧与散热
器RAD的上游侧及恒温阀SV的上游侧连接。
[0029]散热器RAD进行流体与外气之间的热交换。散热器RAD的下游侧与恒温阀SV的上游侧连接。
[0030]恒温阀SV是根据流体的温度而切换的三通阀。恒温阀SV的下游侧与泵P的上游侧连接。
[0031]泵P根据蓄电模块封装体20的要求输出,经由蓄电模块封装体20将流体向循环回路10供给。泵P的下游侧与加热器H的上游侧连接。
[0032]加热器H具有调节流体的温度的功能。加热器H的下游侧与蓄电模块封装体20连接。在未设置加热器H的情况下,泵P的下游侧与蓄电模块封装体20连接。
[0033]图2是简要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的冷却结构100所具备的二次电池1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III

III剖视图。图4是图2的IV

IV剖视图。图5是图2的V

V剖视图。
[0034]二次电池1在俯视观察时是长方形形状的板状构件。二次电池1例如是袋型锂离子二次电池。
[0035]图2至图5中,D1方向表示俯视下的二次电池1的长度方向。D2方向表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具备:循环回路,其使流体循环;外装体,其具有与所述循环回路连通的连接口;以及平板状的电极层叠体,其收容于所述外装体,并由树脂膜密封而形成,所述外装体与所述电极层叠体分离开设置,所述流体在所述外装体与所述电极层叠体之间流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连接口具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外装体在俯视观察时具有由一对第一外装体边、以及与所述第一外装体边正交的一对第二外装体边形成的大体四边形形状,所述第一连接口及所述第二连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装体边上,所述电极层叠体在俯视观察时具有由与所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樱井敦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