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可变流路换热器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74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可变流路换热器及空调器,所述用于空调外机的可变流路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与所述换热器主体相连的输气管组件、输液管组件以及加液管,所述换热器主体包括换热支路、多个冷媒出入口,所述输气管组件包括输气管、与所述输气管连通的三通管、连第一连接管、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相连的第一分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液器相连的第二单向阀、第二连接管,所述输液管组件包括输液管、第二分液器、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与所述第四连接管相连的第三单向阀、与所述第三单向阀相连的第三分液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空调器制热时,降低冷媒流速,使得制热时不容易结霜。结霜。结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可变流路换热器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可变流路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家用空调器通常具有制冷和制热双功能模式,家用空调器能够在夏季高温天气下运行制冷功能将室内环境中的热量排出到室外环境中,以及在冬季严寒天气下运行制热功能将室外环境中的热量引导到室内环境中,从而满足用户在不同天气、气候状况下的室内环境温度需求。家用空调的室外机的换热器在进行制冷和进行制热时冷媒经过同样的管路,在换热器进行制冷时,通过过冷管路,制冷时需要满足冷媒流速快,冷凝压力高,传热系数大等制冷运行需求;而换热器进行制热时,还是经过过冷管路,会导致增大系统压损,同时系统内蒸发压力低,制热时换热器容易结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空调器在制热时,会导致增大系统压损,同时系统内蒸发压力低,制热时换热器容易结霜。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可变流路换热器,安装在空调器上,包括:换热器主体,与所述换热器主体相连的输气管组件、输液管组件以及加液管,所述换热器主体包括换热支路、设置在所述换热支路上的多个冷媒出入口,所述冷媒出入口包括位于上端的第一冷媒出入口、位于下端的第二冷媒出入口、位于中部位置的第三冷媒出入口和第四冷媒出入口,所述输气管组件包括输气管、与所述输气管连通的三通管、连接所述三通管端口和所述第一冷媒出入口的第一连接管、连接在所述三通管另一端口处的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相连的第一分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液器相连的第二单向阀、第二连接管,所述输液管组件包括输液管、与所述输液管相连的第二分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分液器相连的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与所述第四连接管相连的第三单向阀、与所述第三单向阀相连的第三分液器、与所述第三分液器相连的第五连接管、第六连接管。
[0005]进一步的,所述加液管与所述换热支路相连通,适于通过所述加液管加入冷媒。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流通方向被限制为从所述第一分液器流向所述三通管。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液器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冷媒出入口相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流通方向被限制为从所述第一分液器流向所述第三连接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液器相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单向阀相连。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单向阀的流通方向被限制为从所述第四连接管流向所述第三分液器。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用于空调外机的可变流路换热器在制冷时,冷媒的流路为第一冷媒出入口、第三冷媒出入口、第三分液器、第一分液器流向第二单向阀,流经第二分液器,冷媒最后从输液管输出,为一进一出流路,使得经过换热器主体内的冷媒流速较快,冷凝压力高,传热系数大,换热能力较强;在制热时,冷媒的流向为从输液管进入,经过第二分液器流向第三单向阀,从第三单向阀流向第三分液器进行冷媒分流,使得经过换热器主体内的冷媒流速降低,压力损失减小,同时系统内蒸发压力高,空调器制热时不容易结霜。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空调外机的可变流路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空调外机的可变流路换热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换热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输气管组件和输液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的换热器的换热流路示意图;
[0018]图6是本技术的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的换热流路示意图;
[0019]图7是本技术的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的换热流路示意图。
[0020]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其编号分别为:
[0021]用于空调外机的可变流路换热器100;
[0022]换热器主体1,换热支路11,冷媒出入口12,第一冷媒出入口121。第二冷媒出入口122,第三冷媒出入口123,第四冷媒出入口124;
[0023]输气管组件2,输气管21,三通管22,第一连接管23,第一单向阀24,第一分液器25,第二单向阀26、第二连接管27;
[0024]输液管组件3,输液管31,第二分液器32,第三连接管33,第四连接管34,第三单向阀35,第三分液器36,第五连接管37,第六连接管38;
[0025]加液管4。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可变流路换热器100,包括换热器主体1,与换热器主体1相连的输气管组件2、输液管组件3,加液管4。
[0028]具体的,如图3所示,换热器主体1主要用于配合冷媒在换热器主体1内流动从而与外部环境进行热量交换,由于家用空调通常都具有制冷和制热双功能模式,制冷和制热时
冷媒在空调外机换热器主体1内的流向不同,其要求的流速和压力值不同。换热器主体1包括设置在换热器主体1内部的换热支路11、设置在换热支路11上的多个冷媒出入口12。换热支路11规则排布在换热器主体1内,形成U型的换热管路。冷媒出入口12适于通过输气管组件2或输液管组件3通入冷媒,冷媒出入口12开设在换热支路11的一侧,冷媒出入口12设置有多个,包括位于换热支路11上端出口的第一冷媒出入口121、位于换热支路11下端出口的第二冷媒出入口122、位于换热支路11一侧中部位置的第三冷媒出入口123和第四冷媒出入口124。加液管4与换热支路11相连通,适于通过加液管4加入冷媒。
[0029]具体的,如图4所示,输气管组件2包括输气管21、与输气管21连通的三通管22、连接三通管22端口和第一冷媒出入口121的第一连接管23、连接在三通管22另一端口处的第一单向阀24,与第一单向阀24相连的第一分液器25,分别与第一分液器25相连的第二单向阀26、第二连接管27。输气管21的一端与压缩机和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输送管路相连,输气管21的另一端连接在三通管22的中央端口上。三通管22的上端口通过第一连接管23连接到第一冷媒出入口121,三通管22的下端口与第一单向阀24相连通,第一单向阀24的流通方向被限制为从第一分液器25的上端口流向三通管22,第一单向阀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可变流路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主体,与所述换热器主体相连的输气管组件、输液管组件以及加液管,所述换热器主体包括换热支路、设置在所述换热支路上的多个冷媒出入口,所述冷媒出入口包括位于上端的第一冷媒出入口、位于下端的第二冷媒出入口、位于中部位置的第三冷媒出入口和第四冷媒出入口,所述输气管组件包括输气管、与所述输气管连通的三通管、连接所述三通管端口和所述第一冷媒出入口的第一连接管、连接在所述三通管另一端口处的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相连的第一分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液器相连的第二单向阀、第二连接管,所述输液管组件包括输液管、与所述输液管相连的第二分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分液器相连的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与所述第四连接管相连的第三单向阀、与所述第三单向阀相连的第三分液器、与所述第三分液器相连的第五连接管、第六连接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外机的可变流路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管与所述换热支路相连通,适于通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荣周钦涛谢培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友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