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旋转换面组合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52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旋转换面组合表带,其特征在于:表带主体包括可旋转头粒,可旋转头粒连接有旋转头固定粒,旋转头固定粒连接有若干表节,表节的另一侧连接有旋转尾固定粒,旋转尾固定粒连接有可旋转尾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分别与可旋转头粒与可旋转尾粒相连接,使得可旋转头粒与可旋转尾粒可以拉出一定距离转向,而当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定位凸台与第二定位凸台和第二定位槽对正位置后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可将可旋转头粒与可旋转尾粒拉紧定位防转,并且表节、旋转头固定粒和旋转尾固定粒之间均采用弹针插销方式进行连接,使得拆取方便。使得拆取方便。使得拆取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旋转换面组合表带


[0001]本技术属于手表表带
,具体涉及可旋转换面组合表带。

技术介绍

[0002]手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计时设备,应用广泛。目前,为了满足人们在不同环境下佩戴手表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石英表、防水表、机械表、电子表等等不同类型的手表。各种手表都是由表盘和手表表带构成的,表盘显示时间,手表表带将表盘固定在使用者的手腕上,传统的手表表带采用挖孔和针扣的方式,手表表带上有一定数量的调节孔,能够粗略调整手表表带长度,目前市场上的手表带头尾粒结构固定,装上手表后表带面不可以翻转换面,用户体验单一乏味,并且手表的表节拆取不方便,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可旋转换面组合表带。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可旋转换面组合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主体包括可旋转头粒,所述可旋转头粒连接有旋转头固定粒,所述旋转头固定粒连接有若干表节,若干所述表节呈依次连接设置,所述表节的另一侧连接有旋转尾固定粒,所述旋转尾固定粒连接有可旋转尾粒;
[0006]所述可旋转头粒的底部设有第一螺丝孔,所述可旋转头粒在第一螺丝孔的两侧设有第一定位槽;
[0007]所述旋转头固定粒设有第一螺丝过孔,所述第一螺丝过孔内安装有第一螺丝,所述第一螺丝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螺丝的另一侧安装在第一螺丝孔内,所述旋转头固定粒在对应第一定位槽处设有第一定位凸台,所述旋转头固定粒设有第一插销定位孔;
[0008]所述表节包括表节上盖和表节下盖,所述表节上盖和表节下盖均设有插销孔,所述插销孔内连接有弹针插销,所述弹针插销连接有连接粒,所述连接粒的另一侧通过弹针插销与旋转头固定粒相连接,所述弹针插销安装在第一插销定位孔内,若干所述表节之间均采用弹针插销相连接,所述表节的另一侧通过弹针插销与旋转尾固定粒相连接;
[0009]所述旋转尾固定粒设有第二螺丝过孔,所述第二螺丝过孔内安装有第二螺丝,所述第二螺丝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旋转尾固定粒的底部设有与弹针插销相连接的第二插销定位孔,所述旋转尾固定粒的顶部设有第二定位凸台;
[0010]所述可旋转尾粒底部设有第二螺丝孔,所述第二螺丝安装在第二螺丝孔内,所述可旋转尾粒在对应第二定位凸台处设有第二定位槽。
[0011]进一步限定,所述表节的个数可根据实际佩戴人手腕的大小进行添加或者减少。这样的结构设计便于不同的用户进行佩戴。
[0012]进一步限定,所述表节上盖的材质为硬树脂陶瓷,或散热较快的五金件。这样的结构设计便于进行生产和使用,提升质感。
[0013]进一步限定,所述表节下盖的材质采用真皮或布料生产制作。这样的结构设计便于进行生产和使用,提升手感。
[0014]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粒为硅胶材质生产制作。这样的结构设计便于生产制作。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分别与可旋转头粒与可旋转尾粒相连接,使得可旋转头粒与可旋转尾粒可以拉出一定距离转向,而当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定位凸台与第二定位凸台和第二定位槽对正位置后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可将可旋转头粒与可旋转尾粒拉紧定位防转,并且表节、旋转头固定粒和旋转尾固定粒之间均采用弹针插销方式进行连接,使得拆取方便,表带主体的正反面可以换向双面使用,当夏季温度较高可以用散热比较快的硬材质面贴手配带增加手腕散热,当冬季温度较低时可以用散热较慢的软材质面贴手配带增加舒适感。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可旋转换面组合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可旋转换面组合表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可旋转换面组合表带的可旋转头粒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可旋转换面组合表带的可旋转尾粒结构示意图;
[00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2]表带主体1、可旋转头粒2、旋转头固定粒3、表节4、旋转尾固定粒5、可旋转尾粒6、第一螺丝孔7、第一定位槽8、第一螺丝过孔9、第一螺丝10、第一弹簧11、第一定位凸台 12、第一插销定位孔13、表节上盖14、表节下盖15、插销孔16、弹针插销17、连接粒18、第二螺丝19、第二弹簧20、第二插销定位孔21、第二定位凸台22、第二螺丝孔23、第二定位槽24、第二螺丝过孔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

4所示,本技术的可旋转换面组合表带,表带主体1包括可旋转头粒2,可旋转头粒2连接有旋转头固定粒3,旋转头固定粒3连接有若干表节4,若干表节4呈依次连接设置,表节4的另一侧连接有旋转尾固定粒5,旋转尾固定粒5连接有可旋转尾粒6;
[0025]可旋转头粒2的底部设有第一螺丝孔7,可旋转头粒2在第一螺丝孔7的两侧设有第一定位槽8;
[0026]旋转头固定粒3设有第一螺丝过孔9,第一螺丝过孔9内安装有第一螺丝10,第一螺丝10连接有第一弹簧11,第一螺丝10的另一侧安装在第一螺丝孔7内,旋转头固定粒3在对应第一定位槽8处设有第一定位凸台12,旋转头固定粒3设有第一插销定位孔13;
[0027]表节4包括表节上盖14和表节下盖15,表节上盖14和表节下盖15均设有插销孔16,插销孔16内连接有弹针插销17,弹针插销17连接有连接粒18,连接粒18的另一侧通过弹针插销17与旋转头固定粒3相连接,弹针插销17安装在第一插销定位孔13内,若干表节4 之间均采用弹针插销17相连接,表节4的另一侧通过弹针插销17与旋转尾固定粒5相连接;
[0028]旋转尾固定粒5设有第二螺丝过孔25,第二螺丝过孔25内安装有第二螺丝19,第二螺丝19连接有第二弹簧20,旋转尾固定粒5的底部设有与弹针插销17相连接的第二插销定位孔21,旋转尾固定粒5的顶部设有第二定位凸台22;
[0029]可旋转尾粒6底部设有第二螺丝孔23,第二螺丝19安装在第二螺丝孔23内,可旋转尾粒6在对应第二定位凸台22处设有第二定位槽24。
[0030]本实施例中,可旋转头粒2与可旋转尾粒6上均设有第一螺丝孔7和第一定位槽8与第二螺丝孔23和第二定位槽24,旋转头固定粒3与旋转尾固定粒5上均设有第一定位凸台12 和第一螺丝过孔9与第二定位凸台22和第二螺丝过孔25,第一螺丝10与第二螺丝19通过第一弹簧11与第二弹簧20分别与可旋转头粒2与可旋转尾粒6相连接,使得可旋转头粒2 与可旋转尾粒6可以拉出一定距离转向,而当第一定位槽8和第一定位凸台12与第二定位凸台22和第二定位槽24对正位置后第一弹簧11与第二弹簧20可将可旋转头粒2与可旋转尾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旋转换面组合表带,包括表带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主体(1)包括可旋转头粒(2),所述可旋转头粒(2)连接有旋转头固定粒(3),所述旋转头固定粒(3)连接有若干表节(4),若干所述表节(4)呈依次连接设置,所述表节(4)的另一侧连接有旋转尾固定粒(5),所述旋转尾固定粒(5)连接有可旋转尾粒(6);所述可旋转头粒(2)的底部设有第一螺丝孔(7),所述可旋转头粒(2)在第一螺丝孔(7)的两侧设有第一定位槽(8);所述旋转头固定粒(3)设有第一螺丝过孔(9),所述第一螺丝过孔(9)内安装有第一螺丝(10),所述第一螺丝(10)连接有第一弹簧(11),所述第一螺丝(10)的另一侧安装在第一螺丝孔(7)内,所述旋转头固定粒(3)在对应第一定位槽(8)处设有第一定位凸台(12),所述旋转头固定粒(3)设有第一插销定位孔(13);所述表节(4)包括表节上盖(14)和表节下盖(15),所述表节上盖(14)和表节下盖(15)均设有插销孔(16),所述插销孔(16)内连接有弹针插销(17),所述弹针插销(17)连接有连接粒(18),所述连接粒(18)的另一侧通过弹针插销(17)与旋转头固定粒(3)相连接,所述弹针插销(17)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在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立健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