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235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所述装配式墙体结构包括:楼板、结构梁、构造柱、剪力墙、反坎与若干隔墙板;其中,所述结构梁与所述楼板连接;所述构造柱与所述结构梁连接;所述隔墙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剪力墙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与第四侧;所述反坎设置在所述剪力墙的第一侧并位于所述隔墙板上;其中,所述剪力墙与所述隔墙板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压槽;所述剪力墙与所述隔墙板连接的一端的厚度与所述隔墙板的厚度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要在隔墙板区域抹灰,而剪力墙区域不抹灰,避免了因墙体偏位、垂直度偏差等施工误差或构件变形造成墙面整体抹灰的现象,达到剪力墙免抹灰的效果,从而能够降低施工成本。从而能够降低施工成本。从而能够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产业化、工业化与绿色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隔墙采用轻质隔墙技术,由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轻质隔墙板厚度采用50mm的模数,故轻质隔墙板厚度主要有100mm、150mm、200mm等尺寸。
[0003]若无施工误差的理想状态下,在剪力墙结构施工完后,进行安装轻质隔墙板,其后对剪力墙与轻质隔墙板接缝进行抹灰操作,以避免不同材料交接处开裂,可达到剪力墙墙面、轻质隔墙墙面免抹灰效果。但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剪力墙轴线、垂直度的偏差以及构件变形的情形,这样,往往按设计安装轻质隔墙后,会形成轻质隔墙面凸出剪力墙或剪力墙端头凸出轻质隔墙板的情况,此时,则需要对剪力墙墙面及轻质隔墙板墙面进行抹灰处理,而一旦进行剪力墙抹灰,抹灰厚度将会达到10

15mm,导致增加了施工成本。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装配式墙体结构进行抹灰处理时所导致的施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包括:楼板、结构梁、构造柱、剪力墙、反坎与若干隔墙板;其中,
[0008]所述结构梁与所述楼板连接;
[0009]所述构造柱与所述结构梁连接;
[0010]所述隔墙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剪力墙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与第四侧;
[0011]所述反坎设置在所述剪力墙的第一侧并位于所述隔墙板上;
[0012]其中,所述剪力墙与所述隔墙板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压槽;所述剪力墙与所述隔墙板连接的一端的厚度与所述隔墙板的厚度相等。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构造柱的厚度与所述隔墙板的厚度相等;所述反坎的厚度与所述隔墙板的厚度相等。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装配式墙体结构还包括:
[0015]若干固定件,所述若干固定件间隔连接在所述隔墙板与所述剪力墙之间。
[001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隔墙板与所述剪力墙通过结胶浆粘接。
[001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装配式墙体结构还包括:
[0018]防开裂件,所述防开裂件设置在所述隔墙板上。
[001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开裂件为抗裂玻纤网格布。
[002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剪力墙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或第四侧依次设置有多个所述隔墙板,且相邻两所述隔墙板错缝驳接。
[002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隔墙板为陶粒混凝土隔墙板、蒸压加气轻质混凝土隔墙板与蒸压混凝土加气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2]基于同样地专利技术构思,所述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施工方法,其应用于上述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结构中,所述方法包括:
[0023]在模板上贴压槽板,并进行加固,其后完成剪力墙的浇筑;
[0024]拆除模板,以得到具有压槽的剪力墙;
[0025]对隔墙板进行深化处理,以使所述隔墙板的厚度与所述剪力墙具有压槽的一端的厚度相等;
[0026]将所述隔墙板安装至所述剪力墙上并与所述压槽的边沿平齐;
[0027]采用结胶浆将所述隔墙板与所述剪力墙连接成为一体;
[0028]在所述隔墙板上安装防开裂件,并进行抹灰处理;
[0029]对抹灰层进行打磨处理。
[003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对抹灰层进行打磨处理步骤之后还包括:
[0031]在抹灰层与剪力墙上刷涂腻子层,并在腻子层上刷涂涂料层。
[003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所述装配式墙体结构包括:楼板、结构梁、构造柱、剪力墙、反坎与若干隔墙板;其中,所述结构梁与所述楼板连接;所述构造柱与所述结构梁连接;所述隔墙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剪力墙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与第四侧;所述反坎设置在所述剪力墙的第一侧并位于所述隔墙板上;其中,所述剪力墙与所述隔墙板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压槽;所述剪力墙与所述隔墙板连接的一端的厚度与所述隔墙板的厚度相等。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剪力墙与隔墙板连接的位置进行结构压槽,并将隔墙板的厚度设置为与剪力墙具有压槽的一端的厚度一致,当隔墙板安装在剪力墙上后,再对隔墙板区域墙面进行薄抹灰施工,施工时若剪力墙有偏位或墙体构件端部位置垂直度不满足要求,可以有一定的调剂空间,有偏差时,只需要在隔墙板区域抹灰,而剪力墙区域不抹灰,避免了因墙体偏位、垂直度偏差等施工误差或构件变形造成墙面整体抹灰的现象,达到剪力墙免抹灰的效果,从而能够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装配式墙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装配式墙体结构抹灰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装配式墙体结构的侧视图。
[0037]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装配式墙体结构的立面剖视图。
[0038]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装配式墙体结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9]附图中各标记:1、楼板;2、结构梁;3、构造柱;4、剪力墙;41、压槽;5、反坎;6、隔墙
板;7、固定件;8、结胶浆;9、防开裂件;10、抹灰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41]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42]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结构梁、构造柱、剪力墙、反坎与若干隔墙板;其中,所述结构梁与所述楼板连接;所述构造柱与所述结构梁连接;所述隔墙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剪力墙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与第四侧;所述反坎设置在所述剪力墙的第一侧并位于所述隔墙板上;其中,所述剪力墙与所述隔墙板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压槽;所述剪力墙与所述隔墙板连接的一端的厚度与所述隔墙板的厚度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的厚度与所述隔墙板的厚度相等;所述反坎的厚度与所述隔墙板的厚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墙体结构还包括:若干固定件,所述若干固定件间隔连接在所述隔墙板与所述剪力墙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板与所述剪力墙通过结胶浆粘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墙体结构还包括:防开裂件,所述防开裂件设置在所述隔墙板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开裂件为抗裂玻纤网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灿苏国活周向明曹真郭达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