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沟球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24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沟球轴承,该轴承外圈和内圈滚道两侧的挡边高度设置为不一样,即第一外圈挡边内径面相对于滚道底部的高度大于第二外圈挡边内径面相对于滚道底部的高度;第一内圈挡边外径面相对于滚道底部的高度小于第二内圈挡边外径面相对于滚道底部的高度,从而使得深沟球轴承承受的单向轴向载荷超过等挡边高度的深沟球轴承的极限轴向载荷时限制球出现爬越滚道挡边,并且在第一外圈挡边、第二内圈挡边与保持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避让缺口,能够实现在降低球和滚道表面出现塑性变形而引起深沟球轴承产生早期表面疲劳剥落导致轴承失效的风险,提高深沟球轴承的单向极限轴向载荷及单向轴向承载能力的同时避免保持架与内圈、外圈相互干涉。外圈相互干涉。外圈相互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沟球轴承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
,尤其涉及一种深沟球轴承。

技术介绍

[0002]深沟球轴承作为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向心球轴承,广泛应用于一般工业和汽车中,深沟球轴承只适用于无轴向载荷或轻轴向载荷的应用场合。但在齿轮箱或变速箱等许多应用场合,由于齿轮不仅限于直齿轮,包括锥齿轮、螺旋齿轮、涡轮蜗杆等,用于支撑的深沟球轴承需要承受较大的单向轴向载荷或双向轴向载荷。
[0003]通常在轻轴向载荷应用场合,选用深沟球轴承支承,可以适当提高内外圈滚道挡边高度以提高极限轴向载荷,由于轴承结构的原因,极限轴向载荷的提高幅度很小;因此,对于存在较大的单向轴向载荷和双向轴向载荷场合,选用角接触球轴承支承。
[0004]对于应用于需要承受一定轴向载荷的应用场合的深沟球轴承的球和内外圈滚道的接触区,如图1a

图1b所示,当承受一定的轴向载荷时,内外套圈将沿轴向产生一定的相对移动,球与内外滚道的Hertz接触区域也将偏离滚道的底部区域,向内外套圈的挡边移动(内圈外径面称之为内圈挡边、外圈内径面称之为外圈挡边),Hertz接触椭圆中心与球中心的连线与径向平面的夹角称之为接触角α,当承受的轴向载荷增加,球与滚道的接触椭圆越偏离滚道的底部,接触角α增大。当球与滚道的接触椭圆长半轴顶点位于滚道和挡边外径面或内径面的交叉点时,这时深沟轴承承受的轴向载荷定义为深沟球轴承内圈或外圈极限轴向载荷,取内圈和外圈极限轴向载荷的最小值,就定义为深沟球轴承极限轴向载荷。当深沟球轴承承受的轴向载荷超过极限轴向载荷,球将出现爬越挡边,造成球表面和滚道表面出现塑性变形而引起球产生早期表面疲劳剥落而造成轴承失效。
[0005]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深沟球轴承存在极限轴向载荷小、轴向承载能力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深沟球轴承存在极限轴向载荷小、轴向承载能力差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深沟球轴承,包括外圈、内圈、保持架和多个球,所述内圈套设于所述外圈内,且所述外圈内径面和内圈外径面上设置外圈滚道和内圈滚道,所述多个球依靠保持架沿所述深沟球轴承的周向均匀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外圈滚道和所述内圈滚道之间;
[0008]所述外圈位于所述外圈滚道两侧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第一外圈挡边和第二外圈挡边,在所述外圈滚道的径向上,所述第一外圈挡边内径面相对于所述外圈滚道底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外圈挡边内径面相对于所述外圈滚道底部的高度;
[0009]所述内圈位于所述内圈滚道两侧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第一内圈挡边和第二内圈挡边,在所述内圈滚道的径向上,所述第一内圈挡边外径面相对于所述内圈滚道底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内圈挡边外径面相对于所述内圈滚道底部的高度;其中,
[0010]在所述外圈滚道和/或所述内圈滚道的轴向上,所述第一外圈挡边和所述第一内圈挡边位于所述外圈滚道和/或所述内圈滚道的一侧,所述第二外圈挡边和所述第二内圈挡边位于所述外圈滚道和/或所述内圈滚道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外圈挡边内径面与所述第一内圈挡边外径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外圈挡边内径面与所述第二内圈挡边外径面相对设置。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深沟球轴承通过将外圈和内圈上滚道两侧的挡边高度设置为不一样,即外圈滚道和/或所述内圈滚道的径向上,第一外圈挡边内径面相对于外圈滚道底部的高度大于第二外圈挡边内径面相对于外圈滚道底部的高度;第一内圈挡边外径面相对于内圈滚道底部的高度小于第二内圈挡边外径面相对于内圈滚道底部的高度,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深沟球轴承承受的轴向载荷超过极限轴向载荷时,通过第一外圈挡边、第二内圈挡边可限制球出现爬越挡边,从而降低球和滚道表面出现塑性变形而引起球产生早期表面疲劳剥落导致轴承失效的风险。因此,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深沟球轴承具有轴向承载能力大的优点。
[0012]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将第一外圈挡边和第一内圈挡边位于滚道的一侧,第二外圈挡边和第二内圈挡边位于滚道的另一侧,且第一外圈挡边与第一内圈挡边相对设置,第二外圈挡边与第二内圈挡边相对设置,通过此方案,不仅能够提高深沟球轴承的轴向承载能力,还能保证深沟球轴承在合套时球可以正常安装进外圈滚道和内圈滚道之间。
[0013]因此,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深沟球轴承能够实现在保证球正常安装进外圈滚道和内圈滚道之间的前提下提高其轴向承载能力或极限轴向载荷。
[0014]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一外圈挡边、所述第二外圈挡边与所述第一内圈挡边、所述第二内圈挡边相对于所述球的球心呈中心结构对称。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外圈挡边、第二外圈挡边与第一内圈挡边、第二内圈挡边设置相对于球的球心呈中心结构对称,如此可以使得球与第一外圈挡边接触形成的极限轴向载荷与球与第二内圈挡边接触形成的极限轴向载荷相同或几乎相等,从而实现该深沟球轴承最大的极限轴向载荷或最大轴向承载能力的同时,又能保证外圈挡边和内圈挡边之间空间最大化,方便球安装进外圈滚道和内圈滚道之间的同时,实现保持架刚性的最优。
[0016]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一内圈挡边外径面、所述第二内圈挡边外径面、所述第一外圈挡边内径面和所述第二外圈挡边内径面均与所述外圈滚道和/或所述内圈滚道的轴向平行。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内圈挡边外径面、第二内圈挡边外径面、第一外圈挡边内径面和第二外圈挡边内径面均设置为与滚道的轴向平行,可使得该深沟球轴承在实现球顺利安装进内外滚道间,以及有利于保持架的设计,进而保证保持架与各挡边的合理间隙配合。
[0018]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一外圈挡边内径面、所述第二外圈挡边内径面、所述第一内圈挡边外径面、所述第二内圈挡边外径面分别设置为:
[0019]Ho1+Hi1≤0.5D
w
,Hi2+Ho2≤0.5D
w

[0020]0<Ho1

Hi1≤0.3D
w
,0<Hi2

Ho2≤0.3D
w
;其中,
[0021]Ho1为所述第一外圈挡边内径面相对于所述外圈滚道底部的高度;
[0022]Hi2为所述第二内圈挡边外径面相对于所述内圈滚道底部的高度;
[0023]Ho2为所述第二外圈挡边内径面相对于所述外圈滚道底部的高度;
[0024]Hi1为所述第一内圈挡边外径面相对于所述内圈滚道底部的高度;
[0025]D
w
为所述球的直径。
[0026]具体实施过程中,Hi1和Ho2最小可以为0,但如果设计为0,内外圈将变成可分离型,通常Hi1和Ho2大于或等于0.1Dw。Ho1+Hi1和Hi2+Ho2最大可以设置为0.5Dw,但由于内外圈制造存在形状误差,如圆度和垂直度,及把球安装进内外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沟球轴承,包括外圈、内圈、保持架和多个球,所述内圈套设所述外圈内,且所述内圈的外径面和所述外圈的内径面的中部分别形成内圈滚道和外圈滚道,所述多个球依靠所述保持架沿所述深沟球轴承的周向均匀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外圈滚道和所述内圈滚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位于所述外圈滚道两侧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第一外圈挡边和第二外圈挡边,在所述外圈滚道的径向上,所述第一外圈挡边内径面相对于所述外圈滚道底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外圈挡边内径面相对于所述外圈滚道底部的高度;所述内圈位于所述内圈滚道两侧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第一内圈挡边和第二内圈挡边,在所述内圈滚道的径向上,所述第一内圈挡边外径面相对于所述内圈滚道底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内圈挡边外径面相对于所述内圈滚道底部的高度;其中,在所述外圈滚道和/或所述内圈滚道的轴向上,所述第一外圈挡边和所述第一内圈挡边位于所述外圈滚道和/或所述内圈滚道的一侧,所述第二外圈挡边和所述第二内圈挡边位于所述外圈滚道和/或所述内圈滚道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外圈挡边内径面与所述第一内圈挡边外径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外圈挡边内径面与所述第二内圈挡边外径面相对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沟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圈挡边外径面、所述第二内圈挡边外径面、所述第一外圈挡边内径面和所述第二外圈挡边内径面与所述外圈滚道和/或所述内圈滚道的轴向平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沟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挡边内径面、所述第二外圈挡边内径面、所述第一内圈挡边外径面、所述第二内圈挡边外径面分别设置为:Ho1+Hi1≤0.5D
w
,Hi2+Ho2≤0.5D
w
;0<Ho1

Hi1≤0.3D
w
,0<Hi2

Ho2≤0.3D
w
;其中,Ho1为所述第一外圈挡边内径面相对于所述外圈滚道底部的高度;Hi2为所述第二内圈挡边外径面相对于所述内圈滚道底部的高度;Ho2为所述第二外圈挡边内径面相对于所述外圈滚道底部的高度;Hi1为所述第一内圈挡边外径面相对于所述内圈滚道底部的高度;D
w
为所述球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沟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挡边内径面相对于所述外圈滚道底部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内圈挡边的外径面相对于所述内圈滚道底部的高度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0.25D
w
;所述第二外圈挡边内径面相对于所述外圈滚道底部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一内圈挡边的外径面相对于所述内圈滚道底部的高度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0.1D
w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沟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挡边内径面相对于所述外圈滚道底部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内圈挡边的外径面相对于所述内圈滚道底部的高度均设置为0.35D
w
;所述第二外圈挡边内径面相对于所述外圈滚道底部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一内圈挡边的外径面相对于所述内圈滚道底部的高度均设置为0.1D
w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兴奇陆柳陆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奥德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