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油田采油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18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田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油田采油管柱,包括管体、抽油机构和底装机构,所述管体内部安装有用于过滤油垢的抽油机构,所述管体下端安装有用于单独拆卸的底装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端转动端带动转杆转动,带动下端安装的螺盘在螺槽内啮合向上缓慢移动,从而带动下端的滑杆在密封圈内向上竖直移动,带动下端的托盘向上移动,使原油穿过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将原油内的杂质有效的过滤,避免输油管被油垢堵塞,在托盘向上移动后,当采油管柱长期使用后需要对内部进行清理,直接向下转动底盖外壁螺纹与管体下端管口内壁螺纹相互啮合取出,即可将第二过滤网和管体内部进行更加有效的清理,提高了采油管柱的后续使用效果。使用效果。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油田采油管柱


[0001]本技术涉及油田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油田采油管柱。

技术介绍

[0002]地下的油层中含有沙砾、水分、气体等杂质,在原油开采过程中,需要使用特殊的采油管柱对油井内的原油进行采取。
[0003]现有采油管柱有些不足之处:现有的采油管柱在对原油采取的过程中过滤效果不明显,从而会将大量的油垢采集至输油管内,造成输油管的堵塞,同时不便于对内部进行清理,降低了采油管柱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油田采油管柱,用于解决现有的采油管柱在对原油采取的过程中过滤效果不明显,从而会将大量的油垢采集至输油管内,造成输油管的堵塞,同时不便于对内部进行清理的问题。
[0005]因此,本技术给出了一种新型油田采油管柱,包括管体、抽油机构和底装机构,所述管体内部安装有用于过滤油垢的抽油机构,所述管体下端安装有用于单独拆卸的底装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抽油机构包括限位槽、第一过滤网、挡盘和螺槽,所述限位槽侧壁开设有进油孔,所述限位槽内部嵌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之间安装有托盘,所述托盘上端贯穿第一过滤网连接有滑杆,所述第一过滤网上侧管体两侧安装有出油口,所述挡盘内部安装有密封圈,所述滑杆上端贯穿密封圈连接有螺盘且螺盘侧壁安装在螺槽内,所述螺盘上端安装有转杆;通过外端转动端带动转杆转动,带动下端安装的螺盘在螺槽内啮合向上缓慢移动,从而带动下端的滑杆在密封圈内向上竖直移动,带动下端的托盘向上移动,托盘带动两侧的限位环在限位槽内向上嵌合滑动,使托盘更加平稳的向上移动,对从进油孔进入管体内的原油向上推动,使原油穿过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将原油内的杂质有效的过滤,使原油从第一过滤网向上溢出后从两侧出油口被抽出,避免输油管被油垢堵塞。
[0007]优选的:所述底装机构包括底盖,所述底盖安装在管体下端端口,所述底盖内部安装有第二过滤网;在托盘向上移动后,原油顺着进油孔流入管体下侧原油内部的杂质沉淀在第二过滤网表面,当采油管柱长期使用后需要对内部进行清理,直接向下转动底盖外壁螺纹与管体下端管口内壁螺纹相互啮合取出,即可将第二过滤网和管体内部进行更加有效的清理,提高了采油管柱的后续使用效果。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环的尺寸大小与限位槽的尺寸大小相互吻合;更加问的采油。
[0009]优选的:所述螺槽内壁螺纹与螺盘侧壁螺纹相互啮合;更加高效的采集原油。
[0010]优选的:所述底盖外壁螺纹与管体下端端口内壁螺纹相互啮合;便于单独拆卸或者安装。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通过外端转动端带动转杆转动,带动下端安装的螺盘在螺槽内啮合向上缓慢移动,从而带动下端的滑杆在密封圈内向上竖直移动,带动下端的托盘向上移动,托盘带动两侧的限位环在限位槽内向上嵌合滑动,使托盘更加平稳的向上移动,对从进油孔进入管体内的原油向上推动,使原油穿过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将原油内的杂质有效的过滤,使原油从第一过滤网向上溢出后从两侧出油口被抽出,避免输油管被油垢堵塞,在托盘向上移动后,原油顺着进油孔流入管体下侧原油内部的杂质沉淀在第二过滤网表面,当采油管柱长期使用后需要对内部进行清理,直接向下转动底盖外壁螺纹与管体下端管口内壁螺纹相互啮合取出,即可将第二过滤网和管体内部进行更加有效的清理,提高了采油管柱的后续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6]图中:
[0017]1、管体;201、限位槽;202、进油孔;203、限位环;204、托盘;205、第一过滤网;206、滑杆;207、出油口;208、挡盘;209、密封圈;210、螺槽;211、螺盘;212、转杆;301、底盖;302、第二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图3,图为本技术中一优选实施方式,一种新型油田采油管柱,包括管体1、抽油机构和底装机构,所述管体1内部安装有用于过滤油垢的抽油机构,所述管体1下端安装有用于单独拆卸的底装机构。
[0020]所述抽油机构包括限位槽201、第一过滤网205、挡盘208和螺槽210,所述限位槽201侧壁开设有进油孔202,所述限位槽201内部嵌装有限位环203,所述限位环203之间安装有托盘204,所述托盘204上端贯穿第一过滤网205连接有滑杆206,所述第一过滤网205上侧管体1两侧安装有出油口207,所述挡盘208内部安装有密封圈209,所述滑杆206上端贯穿密封圈209连接有螺盘211且螺盘211侧壁安装在螺槽210内,所述螺盘211上端安装有转杆212;通过外端转动端带动转杆212转动,带动下端安装的螺盘211在螺槽210内啮合向上缓慢移动,从而带动下端的滑杆206在密封圈209内向上竖直移动,带动下端的托盘204向上移动,托盘204带动两侧的限位环203在限位槽201内向上嵌合滑动,使托盘204更加平稳的向上移动,对从进油孔202进入管体1内的原油向上推动,使原油穿过第一过滤网205,第一过滤网205将原油内的杂质有效的过滤,使原油从第一过滤网205向上溢出后从两侧出油口207被抽出,避免输油管被油垢堵塞。
[0021]所述底装机构包括底盖301,所述底盖301安装在管体1下端端口,所述底盖301内
部安装有第二过滤网302;在托盘204向上移动后,原油顺着进油孔202流入管体1下侧原油内部的杂质沉淀在第二过滤网302表面,当采油管柱长期使用后需要对内部进行清理,直接向下转动底盖301外壁螺纹与管体1下端管口内壁螺纹相互啮合取出,即可将第二过滤网302和管体1内部进行更加有效的清理,提高了采油管柱的后续使用效果。
[0022]所述限位环203的尺寸大小与限位槽201的尺寸大小相互吻合;更加问的采油。
[0023]所述螺槽210内壁螺纹与螺盘211侧壁螺纹相互啮合;更加高效的采集原油。
[0024]所述底盖301外壁螺纹与管体1下端端口内壁螺纹相互啮合;便于单独拆卸或者安装。
[0025]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及原理:通过外端转动端带动转杆212转动,带动下端安装的螺盘211在螺槽210内啮合向上缓慢移动,从而带动下端的滑杆206在密封圈209内向上竖直移动,带动下端的托盘204向上移动,托盘204带动两侧的限位环203在限位槽201内向上嵌合滑动,使托盘204更加平稳的向上移动,对从进油孔202进入管体1内的原油向上推动,使原油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油田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抽油机构和底装机构,所述管体(1)内部安装有用于过滤油垢的抽油机构,所述管体(1)下端安装有用于单独拆卸的底装机构,所述抽油机构包括限位槽(201)、第一过滤网(205)、挡盘(208)和螺槽(210),所述限位槽(201)侧壁开设有进油孔(202),所述限位槽(201)内部嵌装有限位环(203),所述限位环(203)之间安装有托盘(204),所述托盘(204)上端贯穿第一过滤网(205)连接有滑杆(206),所述第一过滤网(205)上侧管体(1)两侧安装有出油口(207),所述挡盘(208)内部安装有密封圈(209),所述滑杆(206)上端贯穿密封圈(209)连接有螺盘(211)且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勇曹立平宋芳姜小兵刘淑娟刘志武王传玲郭冠钊王克强张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汇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