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片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15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叠片生产线,属于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正极制片输送线和负极制片输送线;正极片转运线,沿正极制片输送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负极片转运线,沿负极制片输送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负极片转运线分别与若干个正极片转运线相对间隔设置;叠片装置,设置有若干个,相对间隔设置的一个正极片转运线和一个负极片转运线之间设置有一个叠片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叠片生产线,将正极片和负极片体从正极制片输送线和负极制片输送线上转运至靠近叠片装置,以便于叠片使用,并且,可以将叠片装置设置有若干个,以同时在若干个叠片装置上进行叠片,正极片体和负极片体的使用方便,叠片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片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叠片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叠片技术是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之一,叠片技术的快慢和精度直接决定了锂离子生产线的产能与电芯制造成本。电芯制备过程中需要正负极片交替叠放,同时正负极片间需有隔膜隔离极片,现有的叠片生产线大都采用一个叠片台配套一套正、负极输送线,正、负极输送线分布于叠片台两侧,通过上方的机械手直线往复运动将极片转运至叠片台上进行叠片。因此,在叠片生产线一次生产过程中只能生产一个电芯,叠片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叠片生产线叠片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叠片生产线。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叠片生产线,包括:正极制片输送线和负极制片输送线,相对间隔设置;正极片转运线,沿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正极片转运线的输入端与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接驳设置,所述正极片转运线的输出端朝向远离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的方向延伸,所述正极片转运线与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呈夹角设置;负极片转运线,沿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负极片转运线的输入端与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接驳设置,所述负极片转运线的输出端朝向远离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的方向延伸,所述负极片转运线与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呈夹角设置,若干个所述负极片转运线分别与若干个所述正极片转运线相对间隔设置;叠片装置,设置有若干个,相对间隔设置的一个所述正极片转运线和一个所述负极片转运线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叠片装置。
[0005]可选地,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和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均包括依次设置的极片放卷装置、极片制极耳装置和极片裁切输送装置,所述正极片转运线的输入端和所述负极片转运线的输入端均与所述极片裁切输送装置接驳设置。
[0006]可选地,所述极片裁切输送装置包括: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正极片料带或负极片料带;吸附输送带,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的下游,所述吸附输送带沿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切割机构,对应相邻两个所述吸附输送带的间隔处设置;输出输送带,设置于若干个所述吸附输送带的下游,适于接收并输送所述吸附输送带输出的正极片体或负极片体,所述正极片转运线的输入端和所述负极片转运线的输入端均与所述输出输送带接驳设置。
[0007]可选地,位于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的所述输出输送带形成正极输出带,位于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的所述输出输送带形成负极输出带,其中,所述正极输出带包括正极接驳输送带、正极下料输送带和正极剔废输送带,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和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和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之间形成正极废料掉落
区,所述正极剔废输送带设置于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所述正极废料掉落区和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的上方并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与所述吸附输送带接驳设置,所述正极片转运线的输入端与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接驳设置;所述负极输出带包括负极接驳输送带、负极下料输送带和负极剔废输送带,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和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和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之间形成负极废料掉落区,所述负极剔废输送带设置于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所述负极废料掉落区和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的上方并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与所述吸附输送带接驳设置,所述负极片转运线的输入端与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接驳设置。
[0008]可选地,所述吸附输送带包括吸附区和释放区,所述吸附区和所述释放区沿所述吸附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设置,所述释放区设置于所述吸附区的两侧,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和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具有与所述吸附输送带输送速度相同的第一输送状态,还具有大于所述吸附输送带的输送速度的第二输送状态。
[0009]可选地,所述叠片生产线还包括后处理线,所述后处理线设置于所述叠片装置的下游,所述叠片装置和所述后处理线之间设置有转运装置。
[0010]可选地,所述后处理线包括热压分离装置,所述热压分离装置能够接收所述转运装置转运的电芯。
[0011]可选地,所述正极片转运线包括第一正极片输送带和第二正极片输送带,所述第一正极片输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接驳设置,所述第一正极片输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正极片输送带的输入端接驳设置,所述第二正极片输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叠片装置对应设置,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适于吸附正极片体的第一面,所述第一正极片输送带适于吸附正极片体的第二面,所述第二正极片输送带适于吸附正极片体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对;所述负极片转运线包括第一负极片输送带和第二负极片输送带,所述第一负极片输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接驳设置,所述第一负极片输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负极片输送带的输入端接驳设置,所述第二负极片输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叠片装置对应设置,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适于吸附负极片体的第一面,所述第一负极片输送带适于吸附负极片体的第二面,所述第二负极片输送带适于吸附负极片体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对。
[0012]可选地,所述叠片装置包括:叠台机构;上料机构,可移动设置,适于将所述正极片体和所述负极片体交替上料至所述叠台机构;摆动放料机构,与所述叠台机构对应设置,适于带动隔膜往复移动。
[0013]可选地,所述叠片装置还包括正极纠偏机构和负极纠偏机构,分设于所述叠台机构的两侧,所述正极纠偏机构靠近所述正极片转运线的输出端设置,所述负极纠偏机构靠近所述负极片转运线的输出端设置。
[0014]可选地,所述叠台机构上设置有若干个叠片位置,所述正极纠偏机构上设置有若干个正极纠偏位置,所述负极纠偏机构上设置有若干个负极纠偏位置,若干个所述叠片位置、若干个所述正极纠偏位置和若干个所述负极纠偏位置分别对应设置,所述上料机构能够同时将若干个所述正极纠偏位置的若干个正极片体上料至若干个所述叠片位置,所述上料机构还能够同时将若干个所述负极纠偏位置的若干个负极片体上料至若干个所述叠片位置。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叠片生产线,通过设置正极片转运线和负极片转运线,将正极片和负极片体从正极制片输送线和负极制片输送线上转运至靠近叠片装置,以便于叠片使用,并且,可以将叠片装置设置有若干个,以同时在若干个叠片装置上进行叠片,正极片体和负极片体的使用方便,叠片效率高。
[0017]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叠片生产线,设置有极片裁切输送装置,利用驱动机构和吸附输送带驱动极片料带运动,使极片料带连续设置于若干个吸附输送带上,然后,利用切割机构将极片料带在相邻两个吸附输送带之间切断,因此,可以将极片料带一次性切割形成多个极片体,并且,利用输出输送带实现多个极片体的输送,提高了极片的裁切效率以及输送效率。
[0018]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叠片生产线,利用剔废输送带能够将不合格极片体输送至对应废料掉落区处破真空,以将不合格极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制片输送线(100)和负极制片输送线(200),相对间隔设置;正极片转运线(300),沿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1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的输入端与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100)接驳设置,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的输出端朝向远离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100)的方向延伸,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与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100)呈夹角设置;负极片转运线(400),沿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2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输入端与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200)接驳设置,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输出端朝向远离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200)的方向延伸,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与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200)呈夹角设置,若干个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分别与若干个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相对间隔设置;叠片装置(10),设置有若干个,相对间隔设置的一个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和一个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叠片装置(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100)和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200)均包括依次设置的极片放卷装置(20)、极片制极耳装置(30)和极片裁切输送装置(40),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的输入端和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输入端均与所述极片裁切输送装置(40)接驳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裁切输送装置(40)包括:驱动机构(41),适于驱动正极片料带(600)或负极片料带(700);吸附输送带(42),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41)的下游,所述吸附输送带(42)沿所述驱动机构(41)的驱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切割机构(43),对应相邻两个所述吸附输送带(42)的间隔处设置;输出输送带(44),设置于若干个所述吸附输送带(42)的下游,适于接收并输送所述吸附输送带(42)输出的正极片体(610)或负极片体(710),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的输入端和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输入端均与所述输出输送带(44)接驳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100)的所述输出输送带(44)形成正极输出带,位于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200)的所述输出输送带(44)形成负极输出带,其中,所述正极输出带包括正极接驳输送带(441)、正极下料输送带(442)和正极剔废输送带(443),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441)和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442)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441)和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442)之间形成正极废料掉落区,所述正极剔废输送带(443)设置于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441)、所述正极废料掉落区和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442)的上方并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441)与所述吸附输送带(42)接驳设置,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的输入端与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442)接驳设置;所述负极输出带包括负极接驳输送带(444)、负极下料输送带(445) 和负极剔废输送带(446),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444)和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445)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444)和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445)之间形成负极废料掉落区,所述负极剔废输送带(446)设置于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444)、所述负极废料掉落区和所述负极下料
输送带(445)的上方并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444)与所述吸附输送带(42)接驳设置,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输入端与所述负极下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