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017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镜头单元。能够抑制镜头的半径方向的移动、倾斜,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光学特性。镜头单元具有:第一透镜,其具有形成于前方镜头面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倾斜面和形成于后方镜头面的半径方向外侧的抵接面;以及镜头筒,其保持透镜。镜头筒包含第一支承部,该第一支承部具有能够与第一透镜的抵接面抵接的支承面。镜头单元具有将第一透镜朝向镜头筒的支承面按压的第一按压部件。第一按压部件包含抵接部,该抵接部具有能够与第一透镜的倾斜面抵接的按压面。第一按压部件的抵接部和镜头筒的第一支承部在光轴的方向上排列配置。第一支承部在光轴的方向上排列配置。第一支承部在光轴的方向上排列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镜头单元,尤其涉及具有镜头和保持该镜头的镜头筒的镜头单元。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来说,组装于摄像装置的镜头单元包含:镜头;镜头筒,其保持镜头;以及固定部件,其将镜头按压于镜头筒而固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镜头单元中,认为在因摄像装置的落下或外力而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镜头会相对于镜头筒移动。例如,在现有的镜头单元中,由于固定部件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上按压镜头,因此在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镜头容易相对于镜头筒在半径方向上移动。另外,在现有的镜头单元中,镜头被镜头筒保持的部分位于比镜头被固定部件按压的部分靠半径方向内侧的位置,因此,力矩容易作用于镜头,在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镜头容易相对于镜头筒倾斜。这样,若镜头相对于镜头筒在半径方向上移动或倾斜,则镜头的破损、光学特性的劣化成为问题。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243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单元,其能够抑制镜头的半径方向的移动、倾斜,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光学特性。
[0005]本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镜头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镜头单元具有:镜头,其具有第一镜头面、形成于所述第一镜头面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倾斜面、沿着光轴位于与所述第一镜头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镜头面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镜头面的半径方向外侧的抵接面;镜头筒,其保持所述镜头,并且该镜头筒包含支承部,该支承部具有能够与所述镜头的所述抵接面抵接的支承面;以及按压部件,其将所述镜头朝向所述镜头筒的所述支承面按压,并且该按压部件包含抵接部,该抵接部具有能够与所述镜头的所述倾斜面抵接的按压面,所述按压部件的所述抵接部和所述镜头筒的所述支承部在所述光轴的方向上排列配置。
[0006]本技术的第二方式的镜头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镜头单元中,该镜头单元还具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配置于所述镜头筒的所述支承部的半径方向内侧。
[0007]本技术的第三方式的镜头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的镜头单元中,所述镜头筒还包含凸缘部,该凸缘部位于所述密封部件的半径方向内侧,所述密封部件配置于凹部,该凹部形成在所述镜头筒的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凸缘部之间。
[0008]本技术的第四方式的镜头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式的镜头单元中,在所述镜头筒的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镜头的所述抵接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0009]本技术的第五方式的镜头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的镜头单元中,所述镜头筒具有供所述按压部件的所述抵接部的外周面嵌合的内周面。
[0010]本技术的第六方式的镜头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式的镜头单元中,所述镜头的外周面与所述镜头筒的所述内周面嵌合。
[0011]本技术的第七方式的镜头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的镜头单元中,所述按压部件还包含形成有外螺纹的螺纹部,所述镜头筒具有供所述按压部件的所述螺纹部的所述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部。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镜头单元的剖视图。
[0013]图2A是图1所示的镜头单元的前方部分分解立体图。
[0014]图2B是图1所示的镜头单元的后方部分分解立体图。
[0015]标号说明
[0016]1:镜头单元;11:第一透镜;12:第二透镜;13:第三透镜;14:第四透镜;15:第五透镜;20:镜头筒;21:第一内周面;22:第二内周面;23:第三内周面;24:第四内周面;25:第一支承部;26:凸缘部;27:第二支承部;28:凹部;31:第一按压部件;32:第二按压部件;33:第三按压部件;40:间隔件;41:光圈部件;50:O型圈(密封部件);111:前方镜头面(第一镜头面);112:倾斜面;113:后方镜头面(第二镜头面);114:抵接面;115:外周面;201~203:内螺纹部;251:支承面;311:按压面;312:抵接部;313:螺纹部;314:外周面;P: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参照图1至图2B对本技术的镜头单元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在图1至图2B中,对相同或相当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图1至图2B中,存在夸张地示出各构成要素的比例尺、尺寸的情况、省略了一部分构成要素的情况。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提及的情况下,“第一”、“第二”等用语只是为了将构成要素相互区分而使用的,并不表示特定的位次、顺序。
[0018]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镜头单元1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镜头单元1包含5片透镜11~15、保持这些透镜11~15的镜头筒20、第一按压部件31、第二按压部件32、第三按压部件33、配置在第二透镜12与第三透镜13之间的间隔件40以及光圈部件4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将图1中的

X方向称为“前”或“前方”,将+X方向称为“后”或“后方”。
[0019]镜头筒20具有:第一内周面21,其供第一透镜11的外周面115嵌合;第二内周面22,其直径比第一内周面21的直径小,该第二内周面22供第二透镜12、间隔件40以及光圈部件41各自的外周面嵌合;第三内周面23,其直径比第二内周面22的直径小,该第三内周面23供第三透镜13的外周面嵌合;以及第四内周面24,其直径比第三内周面23的直径大,该第四内周面24供第四透镜14和第五透镜15各自的外周面嵌合。另外,镜头筒20具有:第一支承部25,其位于第一透镜11的后方;凸缘部26,其形成于第一支承部25的半径方向内侧;以及第二支承部27,其位于第三内周面23与第四内周面24之间。
[0020]在镜头筒20的+X方向侧的端部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形成于第三按压部件33的外周的外螺纹(未图示)螺合的内螺纹部201。通过使第三按压部件33的外螺纹与镜头筒20的内螺纹部201螺合,第三按压部件33将第五透镜15向

X方向按压,由此第五透镜15将第四透镜
14朝向第二支承部27按压。
[0021]在镜头筒20的凸缘部26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形成于第二按压部件32的外周的外螺纹(未图示)螺合的内螺纹部202。通过使第二按压部件32的外螺纹与镜头筒20的内螺纹部202螺合,第二按压部件32将第二透镜12向+X方向按压,由此第二透镜12将间隔件40、光圈部件41以及第三透镜13朝向第二支承部27按压。
[0022]在镜头筒20的第一支承部25的半径方向内侧配置有对镜头筒20的内部空间进行密封的O型圈50(密封部件)。这样的密封部件例如也可以配置在第一透镜11的外周缘与镜头筒20的第一内周面21之间,但在该情况下,认为在组装时第一透镜11的外周缘会钩挂于密封部件而使密封部件产生损伤,导致密封部件的密封性能降低。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镜头单元具有:镜头,其具有第一镜头面、形成于所述第一镜头面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倾斜面、沿着光轴位于与所述第一镜头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镜头面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镜头面的半径方向外侧的抵接面;镜头筒,其保持所述镜头,并且该镜头筒包含支承部,该支承部具有能够与所述镜头的所述抵接面抵接的支承面;以及按压部件,其将所述镜头朝向所述镜头筒的所述支承面按压,并且该按压部件包含抵接部,该抵接部具有能够与所述镜头的所述倾斜面抵接的按压面,所述按压部件的所述抵接部和所述镜头筒的所述支承部在所述光轴的方向上排列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镜头单元还具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配置于所述镜头筒的所述支承部的半径方向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优太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