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液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165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凝液排出装置,包括蓄液罐,所述蓄液罐通过第一管路与空压系统的冷凝液出液口连通,用于接收所述空压系统中产生的冷凝液,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排液阀,所述蓄液罐通过第二管路进行排液,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排液阀;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蓄液罐内的液位并将液位信号反馈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在所述蓄液罐内的液位到达第一预设液位时,控制所述第一排液阀关闭,所述第二排液阀开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冷凝液排出装置,使用蓄液罐收集空压系统中的冷凝液,并通过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检测蓄液罐中的液位以进行冷凝液的及时排出。排出。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液排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空压系统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冷凝液排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压系统是压缩空气系统的简称,其包含空压机、干燥器、过滤器和储气罐等装置,是工业生产的气动来源。
[0003]空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冷凝液,冷凝液的存在会对空压系统正常工作造成巨大阻碍,一方面,未及时排放的冷凝液在空压系统中,会使压缩空气的含水量超标,进而压力露点值上升,达不到用气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冷凝液会腐蚀后端的空压设备,影响冷干机的工作效率,从而大大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使设备直接报废,进而影响正常生产,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
[0004]目前常使用时间控制式电磁阀进行冷凝液的自动排放,将时间控制式电磁阀设置为定时开启固定时长,以进行冷凝液的排放。现有排液方式不考虑空压系统的差异化运行,而是简单进行定时排液,在空压系统冷凝液产生量较多时产生无法及时排出的问题,在冷凝液产生量较少时排出大量压缩空气而造成浪费。
[0005]因此,如何使得空压系统中的冷凝液及时准确地排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液排出装置,以及时准确地排出空压系统中的冷凝液。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冷凝液排出装置,包括:
[0009]蓄液罐,所述蓄液罐通过第一管路与空压系统的冷凝液出液口连通,用于接收所述空压系统中产生的冷凝液,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排液阀,所述蓄液罐通过第二管路进行排液,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排液阀;
[0010]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蓄液罐内的液位并将液位信号反馈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在所述蓄液罐内的液位到达第一预设液位时,控制所述第一排液阀关闭,所述第二排液阀开启。
[0011]优选地,在上述冷凝液排出装置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蓄液罐内的液位到达第二预设液位时,控制所述第一排液阀开启,所述第二排液阀关闭,所述第一预设液位高于所述第二预设液位。
[0012]优选地,在上述冷凝液排出装置中,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液阀并联的第一手动排液阀,和/或,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排液阀并联的第二手动排液阀。
[0013]优选地,在上述冷凝液排出装置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蓄液罐内的液位到达所述
第一预设液位第一预设时长后,发出报警信号。
[0014]优选地,在上述冷凝液排出装置中,所述蓄液罐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所述蓄液罐内液位的观察窗。
[0015]优选地,在上述冷凝液排出装置中,所述蓄液罐通过第三管路与外部空气连通,所述第三管路在所述蓄液罐上的接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液位;
[0016]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进气阀,所述蓄液罐内的液位到达第一预设液位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进气阀开启。
[0017]优选地,在上述冷凝液排出装置中,所述第三进气阀为电磁阀,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进气阀并联的手动进气阀,所述手动进气阀常闭并在所述第三进气阀故障时由操作人员手动控制开启。
[0018]优选地,在上述冷凝液排出装置中,所述第一排液阀和/或所述第二排液阀为电磁阀。
[0019]优选地,在上述冷凝液排出装置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为50s

70s。
[0020]优选地,在上述冷凝液排出装置中,所述控制器为PLC,所述PLC的输入端子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PLC的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排液阀和所述第二排液阀电连接。
[0021]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冷凝液排出装置,包括蓄液罐,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蓄液罐通过第一管路与空压系统的冷凝液出液口连通,用于接收空压系统产生的冷凝液,在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管路开闭的第一排液阀,蓄液罐在接收的冷凝液达到排出标准时,通过第二管路进行冷凝液的排出,同样的,在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管路开闭的第二排液阀,本技术提供的冷凝液排出装置,通过在第一管路上设置第一排液阀,在第二管路上设置第二排液阀,能够在蓄液罐接收空压系统的冷凝液时,关闭第二排液阀以实现蓄液罐与空压系统连通并密闭,避免空压系统在向蓄液罐内排出冷凝液时与外部连通而排出压缩空气,造成压缩空气的浪费;同样的,在排出蓄液罐内的冷凝液时,关闭第一排液阀以保证空压系统内部的密封性,保证了空压系统内的压缩空气不泄露。
[0022]在保证了空压系统排出冷凝液的过程中,压缩空气不产生泄露的基础上,为了实现空压系统中冷凝液的精准及时排出,本技术提供的冷凝液排出装置通过液位传感器对蓄液罐内的液位进行实时检测,在空压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第一排液阀开启以使得空压系统中产生的冷凝液及时进入蓄液罐,同时液位传感器实时检测蓄液罐中的液位并将液位信号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在蓄液罐内的液位到达第一预设液位时,开始进行蓄液罐中冷凝液的排出动作,控制器控制第一排液阀关闭,第二排液阀开启以排出蓄液罐中的冷凝液。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冷凝液排出装置,通过与空压系统的冷凝液出液口连通的蓄液罐,将空压系统中的冷凝液进行收集,并通过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蓄液罐中液位的精确控制和排出,同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管路上的第一排液阀和第二管路上的第二排液阀的开闭,实现了在空压系统向蓄液罐内排出冷凝液,及蓄液罐向外部排出冷凝液的过程中空压系统均处于密闭状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压系统在排出冷凝液过程中压缩气体泄露损失的问题,实现了空压系统中的冷凝液及时并准确地排出。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凝液排出装置示意图;
[0026]其中,10为冷凝液出液口,20为蓄液罐,30为液位传感器,40为控制器,50为第一管路,510为第一排液阀,520为第一手动排液阀,60为第二管路,610为第二排液阀,620为第二手动排液阀,70为第三管路,710为第三进气阀,720为手动进气阀,80为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技术的核心在于公开一种冷凝液排出装置,以及时准确地排出空压系统中的冷凝液。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的冷凝液排出装置,包括蓄液罐20,液位传感器30和控制器40,其中,蓄液罐20通过第一管路50与空压系统的冷凝液出液口10连通,用于接收空压系统产生的冷凝液,需要说明的是,空压系统中的冷凝液可以在外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由冷凝液出液口10流入蓄液罐20,也可以根据连通器原理在无外力的情况下流入蓄液罐20,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液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液罐(20),所述蓄液罐(20)通过第一管路(50)与空压系统的冷凝液出液口(10)连通,用于接收所述空压系统中产生的冷凝液,所述第一管路(50)上设置有第一排液阀(510),所述蓄液罐(20)通过第二管路(60)进行排液,所述第二管路(60)上设置有第二排液阀(610);液位传感器(30)和控制器(40),所述液位传感器(30)用于检测所述蓄液罐(20)内的液位并将液位信号反馈所述控制器(40),所述控制器(40)在所述蓄液罐(20)内的液位到达第一预设液位时,控制所述第一排液阀(510)关闭,所述第二排液阀(610)开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液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40)在所述蓄液罐(20)内的液位到达第二预设液位时,控制所述第一排液阀(510)开启,所述第二排液阀(610)关闭,所述第一预设液位高于所述第二预设液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液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5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液阀(510)并联的第一手动排液阀(520),和/或,所述第二管路(6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排液阀(610)并联的第二手动排液阀(62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液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40)在所述蓄液罐(20)内的液位超出所述第一预设液位第一预设时长后,发出报警信号。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华龚高成李鹏飞王水明胡新陈前进金倍肖春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