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495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包括PCB板、光纤接头、底座以及盖设在所述底座上的上盖,所述PCB板和所述光纤接头均安设在所述底座中,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位于所述光纤接头和所述PCB板之间,所述上盖上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挡墙配合将所述光纤接头和所述PCB板隔开的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和/或所述第二挡墙具有供光纤穿过的孔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通过设计的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仅采用孔隙供光纤穿过,极大地提升了结构件EMI屏蔽效能,也大大降低了光纤接头金属法兰因可能接触金属壳(底座、上盖)不良而出现“天线”辐射效应EMI降低的风险。辐射效应EMI降低的风险。辐射效应EMI降低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光通信
,具体为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通讯市场要求通讯速度越来越快,光模块的工作速率也普遍从1.25G提升到100G以上了,面对高速光模块,EMI防护设计逐渐成为业众多光模块最大的技术难度之一,众多客户也将光模块EMI指标放到采购检测流程的首项,只有首先EMI测试达标,才有进入市场的资格。
[0003]100G光模块通常采用QSFP封装,而目前市面100G FR1 QSFP光模块及光纤连接方案光模块EMI设计普遍存在:
[0004]光模块光口端依靠光纤接头的法兰与上下壳体配合,达到固定及EMI封挡的目的。但其内部插针为Φ1.25mm陶瓷,尾端为密封胶固定,其均为非金属,故此大孔存在EMI泄露结构屏蔽效能较低问题。
[0005]模块安装螺钉位置设计处于EMI点胶封挡范围之内,行业螺钉普遍使用带防松胶,由于防松胶的不导电性,使得螺钉处具有耦合并泄漏电磁波的能力,从而影响降低模块的EMI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缺陷。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包括PCB板、光纤接头、底座以及盖设在所述底座上的上盖,所述PCB板和所述光纤接头均安设在所述底座中,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位于所述光纤接头和所述PCB板之间,所述上盖上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挡墙配合将所述光纤接头和所述PCB板隔开的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和/或所述第二挡墙具有供光纤穿过的孔隙。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错开设置。
[0009]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挡墙一侧靠近所述光纤接头的位置,且所述凹槽中装设有吸波片。
[0010]进一步,所述第二挡墙压在所述吸波片上。
[0011]进一步,所述吸波片也具有供光纤穿过的孔隙。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挡墙和/或所述第二挡墙具有供光纤穿过的孔隙和所述吸波片也具有供光纤穿过的孔隙的孔径相同。
[0013]进一步,所述吸波片为柔性吸波片。
[0014]进一步,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之间设有导电胶,所述导电胶位于所述底座的边沿处。
[0015]进一步,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螺钉设在所述导电胶形成
的包围圈的外部。
[0016]进一步,所述上盖具有可抵压所述PCB板的棱柱,所述棱柱位于所述第二挡墙靠近所述PCB板的一侧。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通过设计的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仅采用孔隙供光纤穿过,极大地提升了结构件EMI屏蔽效能,也大大降低了光纤接头金属法兰因可能接触金属壳(底座、上盖)不良而出现“天线”辐射效应EMI降低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去掉上盖后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去掉底座和钣金件后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5为图2去掉导电胶后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7为图5去掉吸波片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的上盖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中:1

PCB板;2

光纤接头;3

底座;30

第一挡墙;31

凹槽;4

上盖;40

第二挡墙;41

棱柱;50

第一孔隙;51

第二孔隙;6

吸波片;7

导电胶;8

螺钉;9

钣金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至图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包括PCB板1、光纤接头2、底座3以及盖设在所述底座3上的上盖4,所述PCB板1和所述光纤接头2均安设在所述底座3中,所述底座3上设有第一挡墙30,所述第一挡墙30位于所述光纤接头2和所述PCB板1之间,所述上盖4上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挡墙30配合将所述光纤接头2和所述PCB板1隔开的第二挡墙40,所述第一挡墙30和/或所述第二挡墙40具有供光纤穿过的孔隙。可以将第一挡墙30的孔隙定义为第一孔隙5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计的第一挡墙30和第二挡墙40,仅采用孔隙供光纤穿过,极大地提升了结构件EMI(电磁)屏蔽效能,也大大降低了光纤接头2金属法兰因可能接触金属壳(底座3、上盖4)不良而出现“天线”辐射效应EMI降低的风险。具体地,在底座3上设第一挡墙30,在上盖4上设第二挡墙40,当上盖4盖合到底座3上时,即可形成阻隔的屏障,可以极大地提升电磁屏蔽性能。而仅设孔隙供光纤穿过,又不会影响
到光纤的布置。在开设孔隙时,可以是在第一挡墙30上开,也可以是在第二挡墙40上开,或者是二者都开,都是可行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可以控制孔隙的孔径为0.6mm,可以将EMI能效由λ/2.4降低到λ/5,提升了结构件EMI屏蔽效能。通过样品EMI测试,其EMI效能优于原普遍采用的设计方案3~7dB。
[0030]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至图9,所述第一挡墙30和所述第二挡墙40错开设置。所述底座3上设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位于所述第一挡墙30一侧靠近所述光纤接头2的位置,且所述凹槽31中装设有吸波片6。所述第二挡墙40压在所述吸波片6上。所述吸波片6也具有供光纤穿过的孔隙,将吸波片6的孔隙定义为第二孔隙51。所述第一挡墙30和/或所述第二挡墙40具有供光纤穿过的孔隙和所述吸波片6也具有供光纤穿过的孔隙的孔径相同。所述吸波片6为柔性吸波片。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挡墙30和第二挡墙40错开设置,方便二者在壳体内的布设。另外,通过错开设置,还可以利用第二挡墙40压在吸波片6上,对吸波片6进行限位,同时第二挡墙40压住柔性吸波片后,可以使柔性吸波片产生微小压缩量,以便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光纤接头、底座以及盖设在所述底座上的上盖,所述PCB板和所述光纤接头均安设在所述底座中,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位于所述光纤接头和所述PCB板之间,所述上盖上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挡墙配合将所述光纤接头和所述PCB板隔开的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和/或所述第二挡墙具有供光纤穿过的孔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错开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挡墙一侧靠近所述光纤接头的位置,且所述凹槽中装设有吸波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墙压在所述吸波片上。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降低电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自力何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