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按摩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43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按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弹性按摩头组件,包括按摩主体、装设于按摩主体的控制板、与控制板电连接的供电装置及至少两个电极片,控制板设置有微电流脉冲发生器,所述按摩主体装设有空心的弹性底座,所述电极片盖设于该弹性底座,所述按摩主体向内凹陷形成安装腔,弹性底座的下部位于安装腔内。将电极片与皮肤接触时,在皮肤与两个电极片之间形成回路,利用微电流刺激皮肤经络收缩产生肌肉收缩的现象,进而达到皮肤深层按摩的功效;安装腔的设计为弹性底座腾出了足够的安装空间,使电极片保持在合理的伸出范围内,避免电极片对人体颈部皮肤的顶压力过大影响舒适感,也避免使用后电极片在皮肤表面形成压痕影响美观。影响美观。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按摩头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按摩设备
,尤其是指一种弹性按摩头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按摩保健是养生的一种方式,现在人们的快节奏生活,让身体常常处在疲劳的状态,这样长时间的疲劳工作,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很多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而做按摩既是一种休闲的方式,也是一种保健养生的方式,人工推拿按摩,可以根据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按摩手法,灵活控制按摩的力道,而按摩能够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调节人体的内分泌,按摩之后都会感到神清气爽,肌肉得到放松,关节更灵活。对于一般的正常人来说,人工按摩能够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也就是提高免疫力,有很好的保健效果,然而由于人工成本增加,以及消费能力和消费时间的限制,人工按摩只适合小部分人,具有实用方便,成本低廉的电动按摩器大受人们青睐,但是由于电动按摩器为机械结构,其按摩手法和效果始终难以到达或人工按摩的效果,体验感较差。
[0003]EMS按摩一般是指在低频脉冲微电流,与皮肤接触时,微电流刺激肌肉收缩,达到增肌减脂的效果,但由于电极片与人体之间的接触问题,导致EMS按摩并没有良好的普及到日常按摩活动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改善电极片与人体皮肤接触且导电优良的弹性按摩头组件。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弹性按摩头组件,包括按摩主体、装设于按摩主体的控制板、与控制板电连接的供电装置及至少两个电极片,控制板设置有微电流脉冲发生器,所述按摩主体装设有空心的弹性底座,所述电极片盖设于该弹性底座,所述按摩主体向内凹陷形成安装腔,弹性底座的下部位于安装腔内。
[0006]优选的,所述弹性底座为软胶弹性材料制成,该弹性底座的上端设有与电极片的边缘大小形状对应的第一安装环。
[0007]优选的,所述弹性底座的下端设置有扣接环,所述按摩主体开设有与扣接环过盈配合的环槽,扣接环嵌设于环槽内。
[0008]优选的,所述环槽位于该安装腔的底部。
[0009]优选的,所述环槽的内部开设有定位缺口,所述扣接环的外壁设置有定位块,该定位块与定位缺口对齐并嵌设于定位缺口内。
[0010]优选的,所述按摩主体包括头枕底座及设置于头枕底座的颈部支撑体,该颈部支撑体通过从头枕底座向上立起的弧形板向后卷曲而成。
[0011]优选的,所述颈部支撑体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用于容纳颈部的凹弧面,所述电极片位于凹弧面。
[0012]另一优选的,所述按摩主体为U形枕、充气颈枕或腰腹按摩器。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弹性按摩头组件,将电极片与皮肤接触时,在皮肤与两个电极片之间形成回路,利用微电流刺激皮肤经络收缩产生肌肉收缩的现象,进而达到皮肤深层按摩的功效;由于弹性底座的设计,电极片有一定的压缩回弹量,在实际应用中,皮肤与电极片接触时,会将电极片下压,电极片在弹性底座的作用下始终与皮肤保持一定力度的接触,保证电极片与皮肤之间导电良好,微电流低频脉冲按摩的可靠性得到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弹性按摩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弹性按摩头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弹性按摩头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8]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弹性按摩头组件,包括按摩主体1、装设于按摩主体1的控制板、与控制板电连接的供电装置及至少两个电极片2,控制板设置有微电流脉冲发生器,所述按摩主体1装设有空心的弹性底座3,所述电极片2盖设于该弹性底座3,所述按摩主体1向内凹陷形成安装腔12,弹性底座3的下部位于安装腔12内。将电极片2与皮肤接触时,在皮肤与两个电极片2之间形成回路,利用微电流刺激皮肤经络收缩产生肌肉收缩的现象,进而达到皮肤深层按摩的功效;由于弹性底座3的设计,电极片2有一定的压缩回弹量,在实际应用中,皮肤与电极片2接触时,会将电极片2下压,电极片2在弹性底座3的作用下始终与皮肤保持一定力度的接触,保证电极片2与皮肤之间导电良好,微电流低频脉冲按摩的可靠性得到明显提高,此外,安装腔12的设计为弹性底座3腾出了足够的安装空间,使电极片2保持在合理的伸出范围内,避免电极片2对人体颈部皮肤的顶压力过大影响舒适感,也避免使用后电极片2在皮肤表面形成压痕影响美观。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按摩主体1包括头枕底座14及设置于头枕底座14的颈部支撑体15,该颈部支撑体15通过从头枕底座14向上立起的弧形板向后卷曲而成。具体的,所述颈部支撑体15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用于容纳颈部的凹弧面16,所述电极片2位于凹弧面16。该结构造型美观,承载力大,实际应用中,使用者仰卧躺在床上,按摩主体1放置于使用者颈肩部位,利用重力压在凹弧面16处,此时电极片2刚好与颈肩处的穴位接触,脉冲按摩效果更佳。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底座3为软胶弹性材料制成,该弹性底座3的上端设有与电极片2的边缘大小形状对应的第一安装环31,具体的,所述弹性底座3的下端设置有扣接环32,所述按摩主体1开设有与扣接环32过盈配合的环槽11,扣接环32嵌设于环槽11内。具体的,所述环槽11位于该安装腔12的底部,大大简化了弹性底座3的组装难度,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环槽11的内部开设有定位缺口13,所述扣接环32的外壁设置有定位块33,该定位块33与定位缺口13对齐并嵌设于定位缺口13内,由于电极片2为椭圆形设计,因此对弹性底座3的安装方位有对齐要求,组装时只需要保证定位块33嵌设于定位缺口
13内,弹性底座3即可精准安装,大大降低了弹性底座3的对位难度,实用性更强。
[0022]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所述按摩主体1还可以为U形枕、充气颈枕或腰腹按摩器,本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U形枕、充气颈枕和腰腹按摩器上,同样也能达到上述技术效果。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0024]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弹性按摩头组件,包括按摩主体(1)、装设于按摩主体(1)的控制板、与控制板电连接的供电装置及至少两个电极片(2),控制板设置有微电流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主体(1)装设有空心的弹性底座(3),所述电极片(2)盖设于该弹性底座(3),所述按摩主体(1)向内凹陷形成安装腔(12),弹性底座(3)的下部位于安装腔(1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按摩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底座(3)为软胶弹性材料制成,该弹性底座(3)的上端设有与电极片(2)的边缘大小形状对应的第一安装环(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按摩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底座(3)的下端设置有扣接环(32),所述按摩主体(1)开设有与扣接环(32)过盈配合的环槽(11),扣接环(32)嵌设于环槽(1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按摩头组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亮
申请(专利权)人:超感穿戴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