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越野车大梁和护板的加强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433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越野车大梁和护板的加强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大梁连接端、第一中间连接端和第一护板连接端;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的外侧端向外伸出并形成第一耳部,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的内侧端和中间端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耳部上设有第一导向连接孔;所述第一护板连接端的外侧端、中间端和内侧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端上设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高于所述第一护板连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连接越野车大梁和护板,增加大梁的支撑强度,同时提高护板的抗碰撞能力。同时提高护板的抗碰撞能力。同时提高护板的抗碰撞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越野车大梁和护板的加强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越野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越野车大梁和护板的加强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越野车是一种为越野而特别设计的汽车,主要是指可在崎岖地面使用的越野车辆。其主要特点是非承载式车身,四轮驱动,较高的底盘、较好抓地性的轮胎、较高的排气管、较大的马力和粗大结实的保险杠。越野车不但可以在野外适应各种路面状况,而且给人一种粗犷豪迈的感觉,在城市里,也有很多的人喜欢开越野车。
[0003]现有的越野车在进行组装时,为了更好的保护越野车底盘上的水箱、发动机、变速箱等装置,常常会在越野车的底盘上加装护板,用于避免水箱、发动机、变速箱等装置在裸露设置时,经过颠簸路面,装置外壳发生剐蹭造成损伤。但是,现有的护板往往是直接与越野车大梁进行直接连接,对于大梁的缺少保护,大梁支撑强度较弱。同时护板的抗碰撞能力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越野车大梁和护板的加强连接结构,其用于连接越野车大梁和护板,增加大梁的支撑强度,同时提高护板的抗碰撞能力。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越野车大梁和护板的加强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
[0006]所述第一板体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大梁连接端、第一中间连接端和第一护板连接端;
[0007]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的外侧端向外伸出并形成第一耳部,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的内侧端和中间端设有第一连接孔;
[0008]所述第一耳部上设有第一导向连接孔;
>[0009]所述第一护板连接端的外侧端、中间端和内侧端设有第二连接孔;
[0010]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端上设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高于所述第一护板连接端。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2]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沿着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向方向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第一中间连接端和第一护板连接端。
[0013]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上端和外侧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弧形过渡。
[0014]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的中间端的第一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位于所述第一护板连接端的中间端的第二连接孔位于所述
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端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
[0015]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内侧端和外侧端分别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均为弧形槽,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连通。
[0016]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二大梁连接端、第二护板连接端和第二中间连接端,所述第二大梁连接端、第二护板连接端和第二中间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第一护板连接端和第一中间连接端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大梁连接端和第二护板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和第一护板连接端对应连接。
[0017]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大梁连接端的外侧端向外伸出并形成第二耳部,所述第二耳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连接孔对齐的第二导向连接孔,所述第二耳部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导向连接孔上的导向杆,所述第二大梁连接端的内侧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的内侧端的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三连接孔。
[0018]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板连接端的外侧端和内侧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护板连接端的外侧端和内侧端的第二连接孔相对应的第四连接孔。
[0019]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间连接端上设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大梁连接端高于所述第二护板连接端。
[0020]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间连接端靠近所述第二大梁连接端的一侧设有第四凹槽。
[0021]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第一中间连接端和第一护板连接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大梁连接端、第二中间连接端和第二护板连接端一体成型设置。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板体,由于第一板体呈弯折状,在第一板体分别连接大梁和护板后呈立体结构,在大梁受到撞击后,可以将部分撞击产生的作用力分散到护板上,增加大梁的强度,同时,由因为第一板体的直接连接在护板上,当护板靠近大梁位置受到撞击后,会将部分作用力分散到第一板体上,增加护板的防撞能力。本技术结构新颖,安装可靠,即可增加大梁的支撑强度,又能提高护板的抗碰撞能力,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越野车大梁和护板的加强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越野车大梁和护板的加强连接结构与护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8]图中,各个标记的表示含义如下:
[0029]1、第一板体;11、第一大梁连接端;111、第一耳部;112、第一连接孔;113、第一导向连接孔;12、第一中间连接端;121、第一弯折部;122、第一通孔;123、第二通孔;13、第一护板连接端;131、第二连接孔;14、第一凹槽;141、第二凹槽;142、第三凹槽;2、第二板体;21、第二大梁连接端;211、第二耳部;212、第二导向连接孔;213、第三连接孔;22、第二中间连接端;221、第二弯折部;222、第四凹槽;23、第二护板连接端;231、第四连接孔;24、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详细说明如下:
[0031]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越野车大梁和护板的加强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1;
[0032]所述第一板体1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大梁连接端11、第一中间连接端12和第一护板连接端13;
[0033]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11的外侧端向外伸出并形成第一耳部111,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11的内侧端和中间端设有第一连接孔112;
[0034]所述第一耳部111上设有第一导向连接孔113;
[0035]所述第一护板连接端13的外侧端、中间端和内侧端设有第二连接孔131;
[0036]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端12上设有第一弯折部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越野车大梁和护板的加强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大梁连接端、第一中间连接端和第一护板连接端;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的外侧端向外伸出并形成第一耳部,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的内侧端和中间端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耳部上设有第一导向连接孔;所述第一护板连接端的外侧端、中间端和内侧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端上设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高于所述第一护板连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越野车大梁和护板的加强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沿着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向方向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第一中间连接端和第一护板连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越野车大梁和护板的加强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上端和外侧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弧形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越野车大梁和护板的加强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大梁连接端的中间端的第一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位于所述第一护板连接端的中间端的第二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端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越野车大梁和护板的加强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内侧端和外侧端分别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均为弧形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艳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骏玺汽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