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春旭专利>正文

一种透水混凝土用浇筑透水基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42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透水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透水混凝土用浇筑透水基层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素土夯实层表面的透水组件,所述透水组件包括土工格栅、防水土工膜、第一碎石、第二碎石、第三碎石、透水土工布和复合透水基层,所述土工格栅铺设在所述素土夯实层的上表面,所述防水土工膜铺设在所述土工格栅远离所述素土夯实层的一面,所述第一碎石铺设在所述防水土工膜远离所述土工格栅的一面,所述第二碎石铺设在所述第一碎石远离所述防水土工膜的一面;有利于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对雨水中的垃圾进行拦截,避免造成堵塞的现象发生,有利于对雨水进行导流。流。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混凝土用浇筑透水基层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透水混凝土
,具体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用浇筑透水基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路面大多采用沥青、混凝土、石板材及水泥砖铺设,通常称之为硬质路面,它的优点是整齐耐用,但是不透水,降雨时雨水是直接靠地下污水管道作为污水被处理,不利于地下水的生成,水在路面淤积溶入城市污染物影响城市卫生,透水混凝土是针对传统城市道路的路面缺陷,开发使用的一种能让雨水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的道路结构,不仅能够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能够维护生态平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现有透水混凝土道路多数使用寿命较短,雨水中的垃圾易对排水管道造成堵塞。
[0003]为此,设计一种透水混凝土用浇筑透水基层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水混凝土用浇筑透水基层结构,有利于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对雨水中的垃圾进行拦截,避免造成堵塞的现象发生,有利于对雨水进行导流。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水混凝土用浇筑透水基层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素土夯实层表面的透水组件;
[0006]所述透水组件包括土工格栅、防水土工膜、第一碎石、第二碎石、第三碎石、透水土工布和复合透水基层,所述土工格栅铺设在所述素土夯实层的上表面,所述防水土工膜铺设在所述土工格栅远离所述素土夯实层的一面,所述第一碎石铺设在所述防水土工膜远离所述土工格栅的一面,所述第二碎石铺设在所述第一碎石远离所述防水土工膜的一面,所述第三碎石铺设在所述第二碎石远离所述第一碎石的一面,所述透水土工布铺设在所述第三碎石远离所述第二碎石的一面,所述复合透水基层铺设在所述透水土工布远离所述第三碎石的一面。
[0007]作为本技术一种透水混凝土用浇筑透水基层结构优选的,还包括引流组件;
[0008]所述引流组件包括纵管和横管,所述纵管插设在所述第一碎石的内部,所述横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纵管的表面,所述纵管与所述横管相连通。
[0009]作为本技术一种透水混凝土用浇筑透水基层结构优选的,所述纵管和所述横管的表面均开设有进水孔。
[0010]作为本技术一种透水混凝土用浇筑透水基层结构优选的,所述透水土工布为聚丙烯材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再本申请上加入透水组件,显著改善透水基层材料的路用性能,提高路面基层抗弯、抗剪、抗压等力学性能,有利于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对雨水中的垃圾进行拦截,避免造成堵塞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加入
了引流组件,有利于对雨水进行导流。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纵管和横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纵管和第一碎石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复合透水基层和透水土工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
[0018]1、素土夯实层;
[0019]2、透水组件;21、土工格栅;22、防水土工膜;23、第一碎石;24、第二碎石;25、第三碎石;26、透水土工布;27、复合透水基层;
[0020]3、引流组件;31、纵管;32、横管;33、进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所示;
[0023]一种透水混凝土用浇筑透水基层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1。
[0024]本实施方案中:透水混凝土是针对传统城市道路的路面缺陷,开发使用的一种能让雨水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的道路结构,不仅能够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能够维护生态平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现有透水混凝土道路多数使用寿命较短,雨水中的垃圾易对排水管道造成堵塞,借此基础上加入透水组件2和引流组件3。
[0025]进一步而言:
[0026]如图1至图4所示:
[0027]结合上述内容:透水组件2包括土工格栅21、防水土工膜22、第一碎石23、第二碎石24、第三碎石25、透水土工布26和复合透水基层27,土工格栅21铺设在素土夯实层1的上表面,防水土工膜22铺设在土工格栅21远离素土夯实层1的一面,第一碎石23铺设在防水土工膜22远离土工格栅21的一面,第二碎石24铺设在第一碎石23远离防水土工膜22的一面,第三碎石25铺设在第二碎石24远离第一碎石23的一面,透水土工布26铺设在第三碎石25远离第二碎石24的一面,复合透水基层27铺设在透水土工布26远离第三碎石25的一面,透水土工布26为聚丙烯材质。
[0028]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素土夯实层1保证路面底部基础的结构强度,进而保证路面的稳定和使用寿命,在下雨时,雨水先渗入复合透水基层27内,复合透水基层27包括设定厚度的土工格室和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设置于土工格室内侧,透水混凝土按正常透水要求进行配比和压实,土工格室为透水混凝土提供侧向约束力,在满足透水要求的同时,提高透
水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雨水穿过复合透水基层27流入透水土工布26的表面,透水土工布26为聚丙烯材质,等效孔径为0.2mm,可截留大悬浮物,防止其进入纵管31内造成堵塞,然后渗入到第三碎石25、第二碎石24和第一碎石23内,第三碎石25的颗粒较大,第三碎石25之间的缝隙较大,从而较好的使雨水向下流动,通过第二碎石24减小雨水的流动速度,避免雨水流速较快冲击力较大的现象,通过第三碎石25对第二碎石24内的雨水进行导流,雨水向第一碎石23的内部流动,一部分雨水通过横管32进入纵管31和横管32内,并沿着纵管31的内部流出,通过设置防水土工膜22在土工格栅21和第一碎石23之间进行防水处理,防止雨水渗入到素土夯实层1中,造成素土夯实层1失陷,从而达到支撑效果,防水土工膜22拉伸强度≥25MPa,断裂伸长率≥55%,耐环境应力开裂F20≥1500,通过设置土工格栅21将素土夯实层1和防水土工膜22分隔开,进一步提高透水基层结构整体承载能力,利用防水土工膜22的侧限约束作用,显著改善透水基层材料的路用性能,提高路面基层抗弯、抗剪、抗压等力学性能,有利于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对雨水中的垃圾进行拦截,避免造成堵塞的现象发生。
[002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碎石23、第二碎石24与第三碎石25的颗粒大小各不相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混凝土用浇筑透水基层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素土夯实层(1)表面的透水组件(2);所述透水组件(2)包括土工格栅(21)、防水土工膜(22)、第一碎石(23)、第二碎石(24)、第三碎石(25)、透水土工布(26)和复合透水基层(27),所述土工格栅(21)铺设在所述素土夯实层(1)的上表面,所述防水土工膜(22)铺设在所述土工格栅(21)远离所述素土夯实层(1)的一面,所述第一碎石(23)铺设在所述防水土工膜(22)远离所述土工格栅(21)的一面,所述第二碎石(24)铺设在所述第一碎石(23)远离所述防水土工膜(22)的一面,所述第三碎石(25)铺设在所述第二碎石(24)远离所述第一碎石(23)的一面,所述透水土工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薛红波宋春旭闫小育
申请(专利权)人:宋春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