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生产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呼吸机上的第二限位件,所述底座的下端中心位置固定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支撑轴和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通过卡板固定,远离所述支撑轴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支撑轴上活动安装有第一限位件,所述底座、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安装气管,通过将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的距离缩短,增加湿化罐和呼吸机之间气管活动长度,也可以调节支撑轴高度,增加湿化罐和呼吸机之间气管活动长度,少患者呼吸机管路牵拉不适感,更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就医体验。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就医体验。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就医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创呼吸机在医疗工作中运用较为广泛,尤其是适用于严重通气或严重氧合功能障碍的呼吸衰竭患者,为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原发病争取时间,为呼吸衰竭患者提供机械通气,为麻醉病人提供呼吸机支持。
[0003]呼吸机湿化罐需要配合呼吸机使用,在整个辅助通气的使用过程中,能帮助患者湿化呼吸道并在一定程度上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机会。
[0004]现在装置有这样的不足:在协助患者变换卧位或床单元有距离移动时,会引起湿化管路的牵拉,导致湿化罐与患者的距离变远,极容易发生呼吸机管路和湿化罐滑脱不良事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呼吸机上的第二限位件,所述底座的下端中心位置固定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支撑轴和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通过卡板固定,远离所述支撑轴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支撑轴上活动安装有第一限位件,所述底座、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安装气管。
[0007]优选地,上述的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底座的底端侧面开设有一组卡槽,远离所述支撑轴的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贯穿开设第一限位孔,靠近所述支撑轴的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对称固定有两组凸块,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结构和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结构相同。
[0008]优选地,上述的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卡槽的直径和所述第一限位孔的直径相同,所述支撑轴的侧面对称开设有两组第一滑槽,所述支撑轴上等距离开设有多组环形槽,每组所述环形槽的下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支撑轴上。
[0009]优选地,上述的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凸块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滑槽的宽度和所述凹槽的宽度相同,所述凸块的厚度和所述环形槽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支撑轴构成滑动结构。
[0010]优选地,上述的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其中所述支撑轴的下半端等距离开设有多组限位槽,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支撑轴的局部位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靠近所述支撑轴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中心位置开设有螺纹
孔。
[0011]优选地,上述的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安装有卡板,所述卡板的侧面等距离开设有多组限位块,相邻所述限位块的间距和相邻所述限位槽的间距相同,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块构成卡合结构。
[0012]优选地,上述的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卡板的侧面设置有转把,所述卡板和所述转把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转把的一端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所述转把和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为螺纹连接。
[0013]优选地,上述的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其中远离所述支撑轴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固定有连接球,所述连接球安装在所述连接槽的内部,远离所述连接球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卡套。
[0014]优选地,上述的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其中所述气管局部分别安装在所述卡槽以及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开设的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内部。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患者变换卧床位置使,会造成气管拉伸,通过弯折第一支撑杆,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角度改变,进而让支撑轴上设置的底座更加靠近患者,从而使底座内部安装的湿化罐靠近患者,使湿化罐和患者之间设置的气管长度增加,不会造成气管脱离的情况,当患者活动幅度更加大的时候,通过将支撑轴上安装的第一限位件向上移动,使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的距离缩短,增加湿化罐和呼吸机之间气管活动长度,也可以调节支撑轴高度,增加湿化罐和呼吸机之间气管活动长度,当患者的位置确定不在移动时,也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限位件或支撑轴的位置,使湿化罐和呼吸机之间气管活动距离缩短,避免气管过长,出现缠绕的情况,影响气体的流通,少患者呼吸机管路牵拉不适感,更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就医体验。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第一限位件上升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1、底座;2、卡槽;3、支撑轴;4、第一滑槽;5、环形槽;6、凹槽;7、限位槽;8、第一限位件;9、凸块;10、第一限位孔;11、第一支撑杆;12、第二滑槽;13、卡板;14、限位块;15、转把;16、连接槽;17、第二支撑杆;18、连接球;19、卡套;20、第二限位件;21、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4]如图1-图5所示,一种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呼吸机上的第二限位件20,底座1的下端中心位置固定有支撑轴3,支撑轴3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11,支撑轴3和第一支撑杆11之间通过卡板13固定,远离支撑轴3的第一支撑杆11的一
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7,支撑轴3上活动安装有第一限位件8,底座1、第一限位件8和第二限位件20之间安装气管21。
[0025]底座1的底端侧面开设有一组卡槽2,远离支撑轴3的第一限位件8的一端贯穿开设第一限位孔10,靠近支撑轴3的第一限位件8的一端贯穿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对称固定有两组凸块9,第二限位件20的一端结构和第一限位件8的一端结构相同,凸块9的宽度与第一滑槽4的宽度相同,第一滑槽4的宽度和凹槽6的宽度相同,凸块9的厚度和环形槽5的厚度相同,第一限位件8和支撑轴3构成滑动结构。通过对第一限位件8进行旋转,使第一限位件8通孔内部设置的凸块9移动到第一滑槽4内部,借助第一滑槽4和凸块9配合,使第一限位件8可以在支撑轴3上进行上下滑动,改变第一限位件8到底座1底端的距离,调节到合适的距离后,通过将凸块9移动到环形槽5处,再对第一限位件8进行旋转,使凸块9移动到凹槽6的上方,使凹槽6和凸块9两者卡合固定,进而使第一限位件8的位置固定。
[0026]气管21局部分别安装在卡槽2以及第一限位件8和第二限位件20开设的第一限位孔10的内部,卡槽2的直径和第一限位孔10的直径相同,支撑轴3的侧面对称开设有两组第一滑槽4,支撑轴3上等距离开设有多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呼吸机上的第二限位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端中心位置固定有支撑轴(3),所述支撑轴(3)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11),所述支撑轴(3)和所述第一支撑杆(11)之间通过卡板(13)固定,远离所述支撑轴(3)的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7),所述支撑轴(3)上活动安装有第一限位件(8),所述底座(1)、所述第一限位件(8)和所述第二限位件(20)之间安装气管(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端侧面开设有一组卡槽(2),远离所述支撑轴(3)的所述第一限位件(8)的一端贯穿开设第一限位孔(10),靠近所述支撑轴(3)的所述第一限位件(8)的一端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对称固定有两组凸块(9),所述第二限位件(20)的一端结构和所述第一限位件(8)的一端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的直径和所述第一限位孔(10)的直径相同,所述支撑轴(3)的侧面对称开设有两组第一滑槽(4),所述支撑轴(3)上等距离开设有多组环形槽(5),每组所述环形槽(5)的下端设置有凹槽(6),所述凹槽(6)开设在所述支撑轴(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创呼吸机湿化罐底座固定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9)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滑槽(4)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滑槽(4)的宽度和所述凹槽(6)的宽度相同,所述凸块(9)的厚度和所述环形槽(5)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限位件(8)和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璐,郑佳,徐素琴,张子云,何细飞,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