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铝材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双层铝合金机壳的一体打磨装置,包括:机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部;打磨件,包括能够伸入通孔的打磨条,打磨条设有第一磁吸部;两个固定部,设置于打磨工位的两侧,能够分别夹持固定打磨条的两端,其中,固定部能够相对机架沿打磨条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磁吸组件,包括可移动的内筒和外筒,机壳置于打磨工位时,内筒和外筒能够分别移动至机壳的内外两侧,且内筒和外筒分别设有第二磁吸部;其中,两夹持部能够带动机壳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能够在打磨过程中保持打磨件在通孔内壁的贴合效果,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双层铝合金机壳的一体打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铝材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双层铝合金机壳的一体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铝合金材料是重要的工业金属材料,在各行各业应用较为广泛,其重量较轻、散热性能较好,因此在新能源电机机壳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尤其是侧壁中空的机壳,如图6所示,该类机壳一方面通过侧壁中空增加机壳的厚度,以在保持机壳强度的同时较少的增加机壳的重量,同时还可在机壳内通入冷却介质,以快速冷却电机。在该类机壳中,对于机壳侧壁内孔的打磨较为关键,以防止残留物(如成型铝颗粒、碎屑)对降温介质形成污染。申请号为202110556224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轻合金电机壳体铸造成型加工系统,其对电机外壳进行了全面打磨,但是其对于机壳侧壁内孔的打磨却较为困难,目前,一种常见的方式为通过人工手持通条的方式打磨,采用该种方式,不仅人工劳动强度大,还不易控制打磨质量,尤其是侧壁内孔往往较小,导致通条较细易于变形,难以保证侧壁内孔中部通条能够贴合在内孔侧壁,导致打磨不彻底。因此,如何对中空机壳内孔打磨进行优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双层铝合金机壳的一体打磨装置,能够在打磨过程中保持打磨件在通孔内壁的贴合效果,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双层铝合金机壳的一体打磨装置,所述机壳具有内腔,所述机壳的侧壁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通孔,所述装置包括:机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部,两个夹持部之间设有放置所述机壳的打磨工位,且两所述夹持部能够夹持固定所述机壳;打磨件,包括能够伸入所述通孔的打磨条,所述打磨条设置有打磨部,其中所述打磨条在所述打磨部设有第一磁吸部,以使得所述机壳侧壁外侧的磁场能够提供所述第一磁吸部贴近所述通孔内壁的力;两个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打磨工位的两侧,能够分别夹持固定所述打磨条的两端,其中,所述固定部能够相对所述机架沿所述打磨条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磁吸组件,包括可移动的内筒和外筒,所述机壳置于所述打磨工位时,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能够分别移动至所述机壳的内外两侧,且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分别设有第二磁吸部;其中,所述两所述夹持部能够带动所述机壳转动。
[0005]进一步的,所述打磨条为铁质打磨条,所述打磨条在所述打磨部形成所述第一磁吸部。
[0006]或者,所述第一磁吸部设置有多个,所述打磨部设置为包绕所述第一磁吸部,所述打磨条还包括多个非磁性连接部,两所述第一磁吸部之间连接所述非磁性连接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磁吸部包括多组沿所述打磨条延伸方向排布的磁块组,所述磁块组包括两个所述磁块、设置于两所述磁块之间的磁介质,其中,同一所述磁块组的两个
磁块的相同磁极靠拢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磁介质能够与所述机壳的侧面抵接,所述第二磁吸部还包括包装壳,所述包装壳在所述磁介质位置设有供所述磁介质通过的通槽,所述包装壳朝向所述机壳的表面设置成磁屏蔽。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内筒能够沿所述打磨条延伸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内筒能够移动进入所述机壳的内侧;所述外筒包括两个半筒部,两所述半筒部能够在垂直所述打磨条的平面内移动,以使得两所述半筒部能够与所述机壳分离、靠拢在所述机壳的外侧面。
[0010]进一步的,两所述夹持部沿竖向间隔设置,以使得所述机壳放置于两所述夹持部之间时所述机壳的轴线竖向延伸。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导向孔,所述打磨条能够穿过所述导向孔,所述内筒能够移动至所述机壳的上侧;其中,位于下侧的所述夹持部的导向孔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磁吸部磁吸连接的磁吸固定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包括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设有与所通孔对应的夹持孔,所述环形支架在所述夹持孔设有可伸缩的夹持块。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设置成环形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形成有第一耳板;所述固定部为环形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形成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在竖向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耳板通过伸缩杆连接在机架,所述第二耳板通过导轨滑动连接在所述机架。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打磨过程中保持打磨件在通孔内壁的贴合效果,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打磨件位置去掉机壳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下侧夹持部位置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打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内筒去掉部分包装壳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本专利技术应用的一个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机壳; 2、通孔; 3、机架; 4、夹持部;5、打磨件;501、打磨条;502、打磨部;6、固定部;7、内筒;8、外筒;801、半筒部;9、非磁性连接部;10、磁块;11、磁介质;12、包装壳;13、通槽;14、导向孔;15、磁吸固定部;16、夹持孔;1601、夹持块;17、第一耳板;18、第二耳板;19、导轨;20、第一磁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
‑
6所示,一种用于双层铝合金机壳的一体打磨装置,其中所述机壳1具有内腔,所述机壳1的侧壁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通孔2,打磨装置包括:机架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部4,两个夹持部4之间设有放置所述机壳1的打磨工位,且两所述夹持部4能够夹持固定所述机壳1;打磨件5,包括能够伸入所述通孔2的打磨条501,所述
打磨条501设置有打磨部502,其中所述打磨条501在所述打磨部502设有第一磁吸部20,以使得所述机壳1侧壁外侧的磁场能够提供所述第一磁吸部20贴近所述通孔2内壁的力;两个固定部6,设置于所述打磨工位的两侧,能够分别夹持固定所述打磨条501的两端,其中,所述固定部6能够相对所述机架3沿所述打磨条501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磁吸组件,包括可移动的内筒7和外筒8,所述机壳1置于所述打磨工位时,所述内筒7和所述外筒8能够分别移动至所述机壳1的内外两侧,且所述内筒7和所述外筒8分别设有第二磁吸部;其中,所述两所述夹持部4能够带动所述机壳1转动。
[0024]本专利技术的打磨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将机壳1固定在两个夹持部4之间,此时将打磨件5通入通孔2内,可以先将外筒8移动至机壳1外侧,外筒8的第二磁吸部对通孔2内打磨条501的第一磁吸部20产生吸力,使得第一磁吸部20带动打磨部502向外贴合在通孔2的内壁朝外侧面的一侧,此时可以通过带动固定部6往复移动,对通孔2内壁进行打磨,在往复打磨一定程度后,通过夹持部4转动机壳1,可以对通孔2内壁外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层铝合金机壳的一体打磨装置,所述机壳具有内腔,所述机壳的侧壁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机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部,两个夹持部之间设有放置所述机壳的打磨工位,且两所述夹持部能够夹持固定所述机壳;打磨件,包括能够伸入所述通孔的打磨条,所述打磨条设置有打磨部,其中所述打磨条在所述打磨部设有第一磁吸部,以使得所述机壳侧壁外侧的磁场能够提供所述第一磁吸部贴近所述通孔内壁的力;两个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打磨工位的两侧,能够分别夹持固定所述打磨条的两端,其中,所述固定部能够相对所述机架沿所述打磨条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磁吸组件,包括可移动的内筒和外筒,所述机壳置于所述打磨工位时,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能够分别移动至所述机壳的内外两侧,且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分别设有第二磁吸部;其中,所述两所述夹持部能够带动所述机壳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层铝合金机壳的一体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条为铁质打磨条,所述打磨条在所述打磨部形成所述第一磁吸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层铝合金机壳的一体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部设置有多个,所述打磨部设置为包绕所述第一磁吸部,所述打磨条还包括多个非磁性连接部,两所述第一磁吸部之间连接所述非磁性连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层铝合金机壳的一体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吸部包括多组沿所述打磨条延伸方向排布的磁块组,所述磁块组包括两个所述磁块、设置于两所述磁块之间的磁介质,其中,同一所述磁块组的两个磁块的相同磁极靠拢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层铝合金机壳的一体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保训,曾海宁,刘静静,高文军,李保营,相义良,翟瑞福,曾庆海,李翔宇,王宏威,杨海,葛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伟盛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