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道管理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086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气道管理控制系统,包括管墙,管墙上安装吸引管、痰液罐进管、痰液罐抽气管、通风管和输液管;管墙配置多个流道、软管和夹管阀,流道、软管以及夹管阀配合形成多个通道;吸引管通过通道一连通痰液罐进管,痰液罐进管插接于痰液罐内,痰液罐上还安装痰液罐抽气管,痰液罐抽气管连接负压口。冲洗患者气道时,通风管通过通道三连通输液管,通道三连接正压口,利用正压将通道三中的药液压入通风管中。吸引分泌物时,开启负压口,痰液罐抽气管、痰液罐、痰液罐进管、通道一和吸引管配合,将分泌物从声门下吸入痰液罐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气切患者自动清洗气管,结构紧凑,各通道互不干涉,避免感染。避免感染。避免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道管理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气道管理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气道管理设备是气管插管及气切患者辅助治疗用的设备,用来帮助气管插管及气切患者吸取声门下方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进入肺部引起感染。
[0003]现有的气道管理设备,例如公告号CN112755353B的专利公开了气道管理方法和系统,在细气管嵌入到气管插管和气囊内且设有压力传感器;在细气管连接至气管插管的管外壁且设有压力传感器;在插管外壁和气囊外上部连接细气管且设置有CO2和湿度传感器,并连接吸气泵;所有传感器信号采集到处理器,通过管外壁压力变化和气体浓度变化协同,确定是否真正气囊漏,避免如对可能的气瘘或别的问题引起的误判。该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增加了气囊漏气判断,气囊漏气判断和气道管理系统漏气判断相结合,对各个时间点的气压气流以及气体状态的信息进行对照,实现灵活多变且精准的判断气道状态,并进行管理;即增强了气道状态的判断准确性和可靠性,管理更加灵活。
[0004]部分气切辅助治疗设备通过机器控制的方式代替人工手动操作,完成打盐水、冲洗痰液,再把稀释的痰液抽取出来的动作,帮忙气切患者清洗喉咙处的痰液。而气道管理控制系统是此设备的核心技术。
[0005]然而,常规的气道控制系统没有对连接管路进行有效的管理,连接管路数量多且杂乱,如果共用管路来减少数量,则连接管之间的交叉运行会导致设备被污染,从而导致同一设备的各个通道之间被分泌物污染、或者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现有的气道控制系统使用时对管路的连接、拆除和检测操作繁琐,而且容易交缠难以整理,造成了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道管理控制系统以解决对连接管路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造成操作不便、效率低下、通道被污染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气道管理控制系统,包括管墙,所述管墙上安装吸引管、痰液罐进管、痰液罐抽气管、通风管和输液管;所述管墙设置多个流道,并安装多个软管和用于控制各个软管开闭状态的夹管阀,所述流道、软管以及夹管阀配合形成多个通道;所述管墙上还设置正压口、负压口;所述吸引管通过通道一连通所述痰液罐进管,所述痰液罐进管插接于密封的痰液罐内,所述痰液罐上还安装所述痰液罐抽气管,所述痰液罐抽气管连接管墙上的负压口;吸引分泌物时,开启负压口,所述痰液罐抽气管、所述痰液罐、所述痰液罐进管、所述通道一和所述吸引管配合,将分泌物从声门下吸入痰液罐中;冲洗患者气道时,所述通风管通过通道三连通输液管,所述通道三还连接所述正
压口,利用正压将通道三中的药液压入通风管中。
[0008]优选的,每个所述软管均安装于所述管墙上背离所述流道的一侧;所述管墙上还设有多个沿管墙的厚度方向贯穿管墙的转接孔,所述转接孔连通所述软管。
[0009]优选的,所述流道包括流道一,所述转接孔包括转接孔一和转接孔二,所述软管包括软管一;吸引分泌物时,所述吸引管连接所述转接孔一,所述转接孔一、所述软管一、转接孔二和所述流道一依次连接形成所述通道一。
[0010]优选的,所述管墙内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输液管;所述软管包括软管二;所述管墙内还设置互通的溢流道和流道二,所述溢流道连通所述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中的药液经过所述溢流道进入所述流道二中;所述通道三包括依次连接的转接孔三、流道二、转接孔四、软管二和转接孔五;冲洗患者气道时,所述正压口内的气流将所述流道二中的药液经过通道三压入通风管中,然后进入患者气道内;所述正压口位于所述管墙的中部,所述流道二位于与所述流道一相对的一侧,并由所述正压口向管墙的下侧倾斜延伸至所述软管二的上端。
[0011]优选的,所述储液腔为扁平形腔体,所述溢流道连接于所述储液腔的顶部,所述储液腔内安装加热元件,用于加热药液。
[0012]进一步的,所述管墙上还安装气囊充气管,所述管墙上设置与气囊充气管连通的气囊充气口,所述气囊充气口连接充气装置。
[0013]优选的,所述储液腔通过通道四连通所述痰液罐进管,用于检测输液管能否正常输液;所述通道四包括依次连接的溢流道、所述流道二、转接孔六、软管三、转接孔七、流道三、所述转接孔一、所述软管一、所述转接孔二和所述流道一;开启负压口时,所述储液腔中的药液经过通道四和痰液罐进管被抽入痰液罐中。
[0014]进一步的,所述管墙上还安装环境空气采样管,所述环境空气采样管通过通道二连通环境空气和痰液罐进管;从大气采样时,开启所述负压口,所述环境空气采样管将环境空气的气流通过所述通道二和痰液罐进管引入痰液罐中,并通过痰液罐抽气管从痰液罐中抽出,送至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中,同时利用环境空气的气流清理痰液罐进管;所述通道二包括依次连接的转接孔八、软管四、转接孔九和所述流道一,所述环境空气采样管连通所述转接孔八。
[0015]优选的,所述正压口通过通道五连通所述吸引管,用于检测所述吸引管是否连接可靠;所述通道五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转接孔三、所述流道二、所述转接孔六、所述软管三、所述转接孔七、所述流道三,所述正压口将溢流入所述流道二中的药液通过所述通道五吹入所述吸引管中。
[0016]优选的,所述通风管通过通道六连通所述痰液罐进管;检测患者声门下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值时,将呼出的气体由通风管经过通道六抽入痰液罐中,并从所述痰液罐抽气管抽出,送入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中获得浓度值二;比较所述浓度值一与所述浓度值二,如
果所述浓度值二大于浓度值一,则气囊处漏气,需要开启气囊充气口给气囊充气;所述通道六包括依次连通的流道四、转接孔十、软管五、转接孔十一和所述流道一。
[0017]优选的,所述软管一与所述软管三沿纵向相对设置,所述软管二与所述软管四沿纵向相对设置;所述软管五位于所述软管二与所述软管四之间。
[0018]优选的,所述流道一呈弯折状,所述流道一的两端点和折弯点分别连接所述转接孔九、所述转接孔十一和所述转接孔二;所述流道四倾斜设置并连接所述转接孔十和所述转接孔五;所述流道三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管墙的顶部,所述流道三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转接孔七和所述转接孔一。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管道集成配合机器控制的方式代替人工手动操作,完成药液供给、冲洗气管分泌物、将稀释的分泌物抽取出来的一系列动作,帮忙气切患者清洗气管,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因为医护人员疏忽,导致患者喉咙口痰液堆积过多,造成喉咙口不适和痰液流入肺部造成肺部感染的问题。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夹管阀轻松实现各个通道的开闭,并利用储液腔、各个流道、软管以及正压口、负压口之间互相配合的特定布局,使各个流道、软管以及气压口可灵活地兼容于不同的通道中,实现冲洗、吸引、气囊充气、清洁、大气采样、气道处呼吸气采样、以及管道连接状态检测等不同作业要求,简化了气道管理系统的构造,并且各通道之间互不干涉,气流通道和冲洗通道不受分泌物污染。
附图说明
[00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道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墙,所述管墙上安装吸引管、痰液罐进管、痰液罐抽气管、通风管和输液管;所述管墙设置多个流道,并安装多个软管和用于控制各个软管开闭状态的夹管阀,所述流道、软管以及夹管阀配合形成多个通道;所述管墙上还设置正压口、负压口;所述吸引管通过通道一连通所述痰液罐进管,所述痰液罐进管插接于密封的痰液罐内,所述痰液罐上还安装所述痰液罐抽气管,所述痰液罐抽气管连接管墙上的负压口;吸引分泌物时,开启负压口,所述痰液罐抽气管、所述痰液罐、所述痰液罐进管、所述通道一和所述吸引管配合,将分泌物从声门下吸入痰液罐中;冲洗患者气道时,所述通风管通过通道三连通输液管,所述通道三还连接所述正压口,利用正压将通道三中的药液压入通风管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软管均安装于所述管墙上背离所述流道的一侧;所述管墙上还设有多个沿管墙的厚度方向贯穿管墙的转接孔,所述转接孔连通所述软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道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流道一,所述转接孔包括转接孔一和转接孔二,所述软管包括软管一;吸引分泌物时,所述吸引管连接所述转接孔一,所述转接孔一、所述软管一、转接孔二和所述流道一依次连接形成所述通道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道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墙内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输液管;所述软管包括软管二;所述管墙内还设置互通的溢流道和流道二,所述溢流道连通所述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中的药液经过所述溢流道进入所述流道二中;所述通道三包括依次连接的转接孔三、流道二、转接孔四、软管二和转接孔五;冲洗患者气道时,所述正压口内的气流将所述流道二中的药液经过通道三压入通风管中,然后进入患者气道内;所述正压口位于所述管墙的中部,所述流道二位于与所述流道一相对的一侧,并由所述正压口向管墙的下侧倾斜延伸至所述软管二的上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道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为扁平形腔体,所述溢流道连接于所述储液腔的顶部,所述储液腔内安装加热元件,用于加热药液。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道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墙上还安装气囊充气管,所述管墙上设置与气囊充气管连通的气囊充气口,所述气囊充气口连接充气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道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通过通道四连通所述痰液罐进管,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虎张晓民单荣孙建国王鸿庆
申请(专利权)人:卫圣康医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