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复合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67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复合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一端的插头、设置于所述壳体另一端的连接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插头电连接的电路板、以及套入所述连接套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线;所述数据线还包括透视区域与非透视区域,所述非透视区域形成于所述连接套上,所述透视区域形成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透视区域适于所述电路板被外部直接观察。通过在所述壳体上设置透视区域,使设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被外部直接观察,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观察电路板直接判断数据线是否存在硬件故障,避免用户浪费大量时间去排查故障。同时,通过在所述连接套上设置非透视区域,使得连接线在连接套内的部分避免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保持了产品的美观。从而保持了产品的美观。从而保持了产品的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复合视觉设计的数据线


[0001]本技术涉及数据线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复合视觉设计的数据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数据线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作中,现有的数据线壳体主要起到保护电路板的作用,通常是不可透视的。然而,数据线长久使用会出现故障,大部分硬件故障,例如连接线与电路板的连接断开,又例如电路板受到外力损坏,用户如果无法观察数据线内部的情况,可能会误以为是其他设备出现了软件问题,浪费了大量时间在排查故障上。此外,数据线还需要考虑美观,由于壳体通常是刚性材质,而连接套内的连接线在频繁弯曲的过程中,会被刚性材质的壳体挤压磨损导致外壁破损,影响产品美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复合视觉设计的数据线,避免用户无法观察到壳体内电路板的同时,避免用户观察到连接套内的连接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复合视觉设计的数据线,避免用户无法观察到壳体内电路板的同时,避免用户观察到连接套内的连接线。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复合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一端的插头、设置于所述壳体另一端的连接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插头电连接的电路板、以及套入所述连接套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线;所述数据线还包括透视区域与非透视区域,所述非透视区域形成于所述连接套上,所述透视区域形成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透视区域适于所述电路板被外部直接观察。
[0005]更优地,所述壳体包括形成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插头的一端并容纳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腔体、围成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主体部;所述电路板包括设置电子元件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背对的第二面、所述透视区域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透视区域,所述第一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一面方向在所述第一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面完全重合,所述第一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二面方向在所述第二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面完全重合。
[0006]更优地,所述电路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第三面、以及与所述第三面背对的第四面,所述第一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三面方向在所述第三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面完全重合,所述第一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四面方向在所述第四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四面完全重合。
[0007]更优地,所述壳体还包括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靠近所述第一腔体方向延伸形成并与所述电路板相抵接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部靠近所述插头的一端,所述电路板还包括面向所述插头的第五面,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五面相抵接,所述透视区域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二透视区域,所述第二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五面方向在所述第五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五面有重合部分。
[0008]更优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壳体内远离所述插头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腔
体相连通的第二腔体、围成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主体部、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背离所述插头一端的抵接面,所述第二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背离所述插头的另一端,所述电路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五面背对的第六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连接套相固定连接,所述透视区域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三透视区域,所述第三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六面方向在所述第六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六面有重合部分。
[0009]更优地,所述连接套包括贯穿所述连接套并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以供所述连接线通过的第三腔体、形成于所述连接套靠近所述插头一端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所述抵接面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的内壁分别与所述连接线的外壁相抵接,所述非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外壁方向在所述外壁上的投影与所述外壁有重合部分。
[0010]更优地,令所述透视区域的透光率为W,满足关系式:
[0011]30%<W<95%。
[0012]更优地,令所述透视区域的透光率为W,满足关系式:
[0013]60%<W<90%。
[0014]更优地,所述透视区域采用透明胶料制成,所述透明胶料为透明PE材料、透明PVC材料、透明TPE材料、透明TPU材料或透明PP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15]更优地,所述透视区域还采用色粉制成,所述色粉与所述透明胶料混合调制形成所述透视区域。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通过在所述壳体上设置透视区域,使设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被外部直接观察,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观察电路板直接判断数据线是否存在硬件故障,避免用户浪费大量时间去排查故障。同时,可被外部直接观察的电路板增加了数据线的可观赏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通过在所述连接套上设置非透视区域,避免连接套内易破损的连接线被外部直接观察,保持了产品的美观。
[0018]2、通过在壳体内形成第一腔体,并在围成第一腔体的第一主体部上形成第一透视区域,使得第一腔体内的情况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通过令第一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一面方向在所述第一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面完全重合,使得电路板的第一面能够通过第一透视区域被外部完全直接观察;通过令所述第一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二面方向在所述第二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面完全重合,使得电路板的第二面能够通过第一透视区域被外部完全直接观察。
[0019]3、通过令所述第一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三面方向在所述第三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面完全重合,使得电路板的第三面能够通过第一透视区域被外部完全直接观察;通过令所述第一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四面方向在所述第四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四面完全重合,使得电路板的第四面能够通过第一透视区域被外部完全直接观察。
[0020]4、通过在壳体上形成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靠近所述第一腔体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电路板相抵接的第一限位部,以及通过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上形成第二透视区域,使得第一腔体内的情况能够直接被外部观察;通过令所述第二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五面方向在所述第五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五面有重合部分,使得电路板的第五面能够通过第二透视区域被外部完全直接观察。
[0021]5、通过在壳体内远离所述插头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二腔体,并
通过在围成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主体部上形成第三透视区域。通过令所述第三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六面方向在所述第六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六面有重合部分,使得电路板的第六面能够通过第三透视区域被外部完全直接观察。
[0022]6、通过在所述连接套内形成第三腔体,并通过在所述连接套上形成非透视区域,以及令所述非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外壁方向在所述外壁上的投影与所述外壁有重合部分,使得连接线在连接套内的部分避免被外部直接观察。
[0023]7、通过限定透视区域的透光率为30%<W<95%,在实现透视区域适于电路板被外部直接观察的同时,平衡产品的成本。
[0024]8、通过限定透视区域的透光率为60%<W<90%,在实现透视区域适于电路板被外部直接观察的同时,平衡产品的成本。
[0025]9、通过限定透视区域的形成材料为透明胶体与色粉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复合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一端的插头、设置于所述壳体另一端的连接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插头电连接的电路板、以及套入所述连接套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线;所述数据线还包括透视区域与非透视区域,所述非透视区域形成于所述连接套上,所述透视区域形成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透视区域适于所述电路板被外部直接观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形成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插头的一端并容纳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腔体、围成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主体部;所述电路板包括设置电子元件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背对的第二面、所述透视区域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透视区域,所述第一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一面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面完全重合,所述第一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二面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二面完全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第三面、以及与所述第三面背对的第四面,所述第一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三面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三面完全重合,所述第一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四面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四面完全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靠近所述第一腔体方向延伸形成并与所述电路板相抵接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部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水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欣乐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